近年來,國內的科技公司掀起新一輪「出國熱」。據《2019胡潤全球獨角獸榜》統計,全球估值TOP20的11家中國企業,全部出海,其中包括不少金融科技獨角獸公司。
12月19日,國內首家網際網路保險公司眾安保險在主題為「新保險時代:開放 融合 共創」的開放日活動上曬出了今年的海外戰績:其國際版圖已拓展至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等五個國家和地區,與日本財產保險Sompo、東南亞O2O平台Grab、新加坡最大綜合保險公司之一NTUC Income等生態夥伴達成了深度合作。其中,在眾安的科技支持下,Grab今年4-11月已累計出具保單逾400萬張。這一數值明年有望突破1億。
「經歷前幾年的修煉內功以及近兩年在海外市場的探索後,我們對中國的保險科技有著充足的技術自信。目前,眾安的海外輸出首先立足亞洲,聚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力求成為全球保險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最佳合作夥伴。」眾安科技國際CEO宋玄壁表示。
保險科技出海:Copy from China
德勤諮詢今年9月發布的一份關於保險創新的報告指出,全球保險科技投資持續火爆,今年上半年的投資總額達到22.16億美元,與去年全年的26.09億美元相比只有4億美元的差距。德勤預測,2019年全年的保險科技領域投資總額或將超越2015年的歷史最高點。
當保險科技成為全球性的發展方向,與過去國內企業熱衷的「Copy to China」不同,如今的「科技洋流方向」已逐漸變成「Copy from China」。自上世紀90年代華為、聯想等通信、計算機公司的硬體出海,到2014年一大批移動網際網路生力軍的出國圈地,再到眼下這股數字經濟下南洋熱潮——三十年間,國內的技術出海走出了從「貼牌出口」到「投資併購」,再到「科技輸出」的路徑。
比如,眾安國際2017年成立後,翌年8月以技術輸出方的身份,與軟銀願景基金成立合資公司,希望將眾安在國內積累沉澱並已被驗證的科技能力推向海外。目前,眾安針對國際市場主要輸出兩大保險科技產品——數字化保險核心系統Graphene和網際網路公司保險平台系統Fusion。
據介紹,Graphene意為石墨烯,一種由碳原子組成的六邊形蜂巢晶格的平面薄膜,是世界上最薄卻最堅硬的納米材料之一,喻指眾安連接生態夥伴、建立穩固的合作關係。Graphene源於眾安搭建雲上保險核心系統「無界山」時的技術積累。由於保險行業正在經曆數字化轉型,許多公司面臨IT核心系統架構改造風險大、成本高等問題,而Graphene樂高化、性能高、易運維的特點,以及採用的微服務和分布式架構,可以幫助保險公司一周內完成新渠道對接,1-3天完成新產品配置,並支持出單峰值3.2萬張/秒。
而Fusion取名「融合」,意為聚合生態各方力量,主要是為網際網路平台打造整體保險金融的解決方案。今年4月上線以來,Fusion已累計出具保單超過400萬,預計明年出單規模將達億級。
目前,眾安的海外輸出首先聚焦於一帶一路沿線的亞洲國家。基於眾安的用戶洞察,當地的網際網路新生代正在迅速崛起。例如,東南亞國家擁有6億多人口,市場廣袤,而且,相比人口嚴重老齡化的歐洲,東南亞人口的平均年齡只有30歲左右。更重要的是,那裡的年輕人愛玩手機——2016年以來,東南亞移動網際網路的滲透率保持著每年20%的增長。
與此同時,在東南亞、尤其是新加坡以外的地區,保險深度較低。瑞再研究院sigma發布的報告數據顯示,東南亞國家2018年的保險滲透率為3.77%,除去新加坡,這一數字只有3.26%,幾乎是世界平均水平6.13%的一半。
「在為網際網路新生代提供第一份保障這件事上,眾安在國內積累了不錯的經驗。現在,我們在東南亞看到了相似的機會,就希望將沉澱的科技能力分享給當地的合作夥伴。通過保險科技,我們希望連接保險公司和網際網路平台,重塑他們與客戶的交互關係,打造數字化的新保險生態。」宋玄壁說道。
眾安與他的夥伴Grab
在宋玄壁看來,目前,傳統保險公司較難切入東南亞的原因在於,「新興市場需要保險教育,但傳統保險產品過於複雜,門檻較高。同時,一些保險公司依賴第三方中介和傳統銀行渠道,導致離用戶較遠,無法與用戶建立更緊密的觸點。」
鑒於此,眾安打開東南亞市場的商業路徑是以科技輸出為當地保險生態合作夥伴創造價值,進而改變保險的生產方式和供應方式,提升保險的可獲得性。
例如今年,眾安科技國際與Grab成立合資公司GrabInsure,探索東南亞網際網路保險分銷業務。其中,眾安負責搭建數字化保險銷售平台,並提供後台技術支持。
在新加坡,GrabInsure的第一批產品是今年4月面向Grab平台司機推出的意外、收入保障團險保單,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個人投保保單。這是當地首個在傳統保單結構上增加個單的新型嘗試。
8月,GrabInsure又與NTUC Income合作,在新加坡聯合推出了東南亞首個小額保險計劃「Pay Per Trip」。這是一款為Grab平台司機定製的按需型重疾險產品,最低每次0.1新幣的保費、最多20萬新幣的保額,覆蓋了包括心臟病、癌症、中風等在內的37種重疾。這款保險產品最大的特色在於,加入該計劃的司機每完成一次接單,系統就會自動扣除一筆最低0.1新幣的保費,並累積對應的重疾險保額,換言之,司機駕駛次數越多,保額越高。「我們發現,新加坡當地重疾險價格高昂,只有20%的經濟活動人口購買了相關產品。這意味著,價格親民、付費靈活、購買簡單的按需型重疾險可能會很有機會。」宋玄壁解釋道。
在馬來西亞,Grab擁有逾15萬名註冊司機,但80%是開私家車的兼職司機。為了保障私家車營運時的安全風險,當地監管要求司機購買一份價格幾倍於私家車險的商業車險。鑒於此,眾安將包括UBI儲備技術在內的一整套保險科技解決方案輸向馬來西亞,通過與Grab的合作,定製了當地首款按日付費的網際網路商業車險——每日司機開始接單時,系統自動扣除日均1-2林吉特的保費。這款UBI車險由當地最大的16家財險公司作為實際承保方,眾安提供系統對接及技術支持。
這份車險計劃上線3周就有超過4.1萬司機加入,日均出單1.5萬張,且大部分保單都集中在早尖峰時間。這種高並發的情形對16家承保公司的系統處理能力提出了很大挑戰,而這恰恰是眾安的技術強項。於是,眾安也為這些險企提供保險產品及保單管理等服務。
據了解,在眾安的科技支持下,Grab今年4-11月已累計出具保單逾400萬張。這一數值明年有望突破1億。
東南亞以外,眾安的科技輸出版圖還拓展到了日本。去年,眾安與SOMPO達成合作,通過輸出保險科技解決方案,協助SOMPO實現保險核心系統升級。目前,SOMPO已通過眾安的系統對接日本最大即時通訊服務商Line,上線了首款具有本土特色的地震險產品。
過去一年,眾安的海外科技輸出體現出能力復用、快速落地、多點突破的進取姿態。中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包括國內和國外,眾安科技輸出收入同比增長200%。
「未來,眾安將堅持源於中國、立足亞洲、服務更多一帶一路國家,力求成為全球保險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中的最佳合作夥伴。」宋玄壁說。
本文由合作方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