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人溺水,如何正確施救

2019-07-23     中華人APP

一定要記住,岸上救生優於水中救生,用工具救生優於徒手救生,團隊救生優於個人救生。

炎炎夏日,游泳的人也多了起來。可是,夏季也是溺水事故的高發期。

觸目驚心的數字

2019年5月26日,廣西南寧邕江一橋南發生一起溺水事故。一名男生在玩水時,不慎掉進邕江,再也沒有起來。在河北保定,5月26日和27日更是接連發生兩起溺亡事件。而在4月中旬,全國7天內就發生了10多起兒童溺亡事故。為此,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曾特別發布2019年第1號預警,堅決防範溺水事故的發生,確保學生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溺亡事故中,更是發生了救援人員連同溺亡的慘劇。5月19日,廣西柳州一名12歲的男童下河游泳時意外溺水,23歲的健身教練蘇開升聽見呼救,游過去將男孩托出水面,自己卻沉下水。小男孩被隨後趕來的4名少年救起,而蘇開升卻不幸溺亡。4月20日,河南開封一名11歲女童在河邊玩耍時不慎落水,附近玩耍的兩名未成年人趕來施救,三人均不幸溺亡。

溺水者自救的方法

溺水者溺水後首先要自救,自救第一點需要鎮定。溺水者儘量讓自己能夠浮在水面上。正確的方法一般有兩種。

一種是"水母漂",吸足氣,雙手抱膝,全身放鬆,不做多餘的動作,使背部自然露出水面,如龜狀,漂浮一段時間,再抬頭吸氣。

水母漂

還有一種叫仰漂,屏住呼吸,頭向後仰,放鬆肢體,雙手雙腳向兩邊,呈"大"字形擺開,呼吸時儘量用嘴吸氣,用鼻呼氣,千萬別試圖將整個頭伸出水面,這是一個致命的錯誤。

仰漂


不要試圖將整個頭部伸出水面

營救者需要注意的事項

營救者需要脫掉多餘的衣物,如鞋子、外套等,因為入水後這些都會成為負擔。很重要的一點是施救者儘量不要從正面接近溺水者。溺水者非常恐慌,會本能地緊緊抓住一切能抓住的東西。如果營救者從正面靠近溺水者,很容易被落水者緊緊地抱住不放,甚至會被當成漂浮工具往下摁,這樣兩個人都會發生危險。

請勿正面營救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沒有接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千萬不要下水營救,可以就近使用工具,比如像木棍、木板、泡沫等東西來進行施救。

在岸上救援時施救者不要採取站立的姿勢,因為如果是站著的話重心會向前,溺水者一拉,就很容易將施救者拖下水。正確的方法是趴在岸邊上,把棍遞出去。如果是兩個人的話,體重較重的人趴在岸邊上遞棍,另外一人在後面壓住趴著的人的腿,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保證施救者的安全。

正確營救方法

如果是在水下救援的話,最好的方法是從溺水者的身後接近溺水者,然後施救者用臂膀從溺水者的腋下托住溺水者,使溺水者的頭部露出水面,然後托著溺水者仰泳到岸邊。

正確營救方法

一定要記住,岸上救生優於水中救生,用工具救生優於徒手救生,團隊救生優於個人救生。

還有兩種方式要儘量避免:一是不可以在岸上徒手拉人,因為岸邊濕滑,施救者容易被溺水者帶到水中;二是儘量避免手拉手形成人鏈去救人,這樣釀成的慘劇有很多。

暑期安全須知

最後,還是要提醒廣大家長,暑期將至,家長一定要看好孩子,給孩子講明獨自下水的危險。如果一定要游泳,最好去有專人管理的游泳池游泳,一定要有大人陪同,不能去河流、水庫中野泳。河流、水庫的水底情況很複雜,有水草、坑洞、甚至陡坡,再加上水溫多變,很容易抽筋,或者被困住。而且水庫、人工湖等都有放水的暗道暗口,容易形成漩渦,一旦被吸住,很難擺脫。

水很柔軟,但也無情,大家千萬不要存在僥倖心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_JsHWwBmyVoG_1ZXI8j.html






乾隆戒煙軼聞

2019-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