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渴望成功,然而能夠真正獲得成功的人卻少之又少。
這裡所說的成功並不是一個籠統的概念,而是指任何一件具體事情上的成功。比如我們渴望獲得某個職位、渴望能夠擁有一定數額的財富、渴望能夠擁有一個心靈伴侶等等。
不論你的渴望是什麼,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渴望很難達成,事實上絕大多數的人都無法實現自己的渴望,越是渴望的事情就越是難以實現,即使那是一件看起來並不太困難的事情,一樣很難實現。這種結果令人費解,但如果我們著眼於過程,並開始研究我們的大腦,我們就會明白這一切是怎麼回事。
人類的大腦具有一種功能,那就是自我保護。
當我們遭受傷害的時候,大腦為了保護我們,會直接短路,作用於我們身體的表現就是暈厥。當我們遭遇難以承受的精神痛苦的時候,大腦為了保護我們,而幫助我們隱藏了記憶,外在的表現就是失憶。研究發現,大多數找回記憶的失憶者都希望自己的記憶沒有找回,這說明大腦的保護作用在大多數情況下是有用的。
但有時這種保護作用也會給我們帶來一些麻煩,那就是阻礙我們的成功,阻礙我們追逐最想要的東西,從而讓我們與自身的渴望失之交臂。
研究發現,當我們對一件事物極度渴望的時候,失敗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傷害,所以大腦會提前採取保護措施。
這種保護措施會表現為我們莫名的拒絕去做能夠幫助我們達成渴望的事情。所以我們很難向心愛的人表白,也很難為獲得財富而頭懸樑錐刺股,因為如果我們那樣做了而又沒有達成渴望,就會受到巨大傷害,而不做就不會失敗,也就不會受傷,所以大腦在利用它的化學反應極力阻止我們。
在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的情況下,想要突破大腦的保護而勇往直前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很多在追求渴望的第一步就已經止步不前了。
如果突破了第一步,那麼大腦會在接下來的過程中繼續給我們製造障礙。
如果我們付出了很多努力,仍未能達成渴望,那麼我們距離受到傷害就會更近,此時大腦會開啟進一步的保護模式,這種保護會讓我們產生一種認知,就是我們所追求的這個東西是「壞」的。
比如我們久追不得的伴侶,突然從某一時刻開始,我們開始注意到他或她的缺點,又比如我們在追逐財富的過程中,突然變成了一個仇富的人。這種認知絕不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而是內心真實的感受。而這所謂的真實感受實際上仍是大腦進行保護的化學反應。
如果我們能夠摒棄這種化學反應的影響,勇往直前,最終實現渴望,那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但是事情並沒有完,大腦的好意可能會讓已經達成渴望的我們走向自我毀滅的道路。
當我們最終達成渴望,如果過程太過艱辛,我們可能會產生一種強烈的情緒,那就是「害怕失去」,這種害怕失去的情緒對於我們而言是不利的,所以大腦又開啟了一輪新的保護模式,那就是幫助我們放棄。這就表現為,我們太害怕失去某樣東西了,結果反而會主動將這個東西從我們的身邊推開。所以,從科學的角度來講,人的奮鬥和追尋其實是一場與自我進行的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