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寶寶的智商更上一層樓,家裡誰帶寶寶最好?這種爸媽得分最高

2019-08-05     龍寶育兒

有人說,寶寶的智商是天生的,生下來是啥樣就是啥樣,其實這種理論早在很久之前就被反駁了,孩子後天的成長中,智商還會發生變化,並且這種變化跟家庭環境以及身邊看護人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想要寶寶的智商更上一層樓,誰帶寶寶是非常重要的,這的確值得好好研究。

孩子的智商,後天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寶寶三歲前,大腦還在不斷地發育中,人類大腦的基本連接,是所有思考和學習的基礎,在《父母的語言》一書中,就有這明確的闡述,作者丹娜·蘇斯金提出,貧乏的早期語言環境,為孩子來來負面的影響,對孩子三歲時的智商也造成了影響,所以孩子早期每周醒著的110個小時中,發生了什麼事?那段時間,到底對孩子的成長帶來了什麼,這是值得思考的。

早在1982年,來自堪薩斯州的兩位認知社會科學家,就察覺到語言對孩子學業成就的重要性,他們研究過42個家庭,而這些家庭,來自各個社會階層,他們的研究耗費三年,每個月一次,每次一小時,分別記錄孩子做的,別人對孩子做的,以及小孩子周圍發生的所有事情,他們在不同的家庭中尋找到了差異,這種差異就是家庭之間的說話字數。

他們發現,有的家庭會花四十分鐘跟孩子互動,而有的家庭的親子互動時間,僅僅不到他們的一半,在日積月累下,孩子彼此間的差異令人震驚,他們發現,孩子生長在擁有大量親子對話的家庭中,無論家中的教育或者經濟地位如何,表現都會比較好,他們的智商、詞彙量、語言處理速度以及學習能力,都比其他孩子高一大截,並且,他們的成功能力和個人潛力也會更好,通過這個實驗,他們得出結論,孩子的養育環境以及親子之間的互動交流,是促進孩子後天進步的重要途徑,也可以這樣說,孩子每天跟陪伴人的互動模式,是智商提高的重要方式,因此會衍生出這樣一個問題,家庭成員間,誰帶寶寶比較好?我們來比較一下。

隔代陪伴到底好不好?

所謂隔代陪伴,無非就是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這一代人中,不排除一些受過高等教育,把子女培養得非常優秀的老人,這樣的老人注重跟孩子的互動,孩子的智商可能發展得比較好,但是仍然有一大部分老人,只是負責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對於跟孩子的親子互動和交流,則少得可憐,他們負責養孩子,把教育孩子的問題推給孩子的父母,而他們又容易溺愛孩子,對孩子過分保護,因此比較忽略孩子的心理和精神需求,有研究顯示,孩子跟著老人在一起,戶外活動會減少,親子交流並不多,有的老人沉默寡言,導致孩子很晚才會說話,所以跟著老人,並不利於孩子的語言發展,而語言發展跟智力是直接掛鉤的,因此,隔代陪伴需要慎重選擇。

孩子交給爸爸帶好不好?

爸爸的陪伴如果是在高質量的情況下,是有利於孩子智力發育的,爸爸們比較注重室外的活動,鼓勵孩子多動手多思考,能夠帶給孩子不一樣的感官刺激,但是多數的爸爸卻不能夠做到這一點,他們普遍缺乏耐心,不知道跟孩子玩什麼,尤其是寶寶3歲前,是智力發育最關鍵的時期,他們總是感覺孩子會過多地哭鬧,因此,他們也只能是在媽媽忙的情況下,敷衍地帶帶孩子,這種陪伴質量都不高,對孩子的智力發育沒什麼幫助。

這種媽媽帶孩子,寶寶的智力發育水平一般

算來算去,還是媽媽帶孩子好,孩子跟媽媽有著特殊的親子依戀關係,對寶寶的成長和安全感的建立都有著莫大的好處,但是媽媽帶孩子對寶寶的智力發展有好處嗎?結果很顯然,如果媽媽只是關注孩子的喂養和護理,而不注重孩子的後天的培養,比如一些早期智力的啟蒙,那麼孩子的智力發育,可能也會一般,達不到最高的智力開發。

這種父母對孩子的智力發展最有裨益,得分最高

注重親子交流,豐富孩子的口語環境

上面也提到了,語言發展得越好的孩子,智力發育也就越好,而家庭中是孩子鍛鍊口語最多的地方,父母平時注重跟孩子用語言交流,開拓孩子的聽說系統,在跟孩子交往時,讓孩子模仿成人說話的發音和口氣,從而增加孩子的詞彙量,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孩子的口語能力,很多媽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讀繪本,鍛鍊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鼓勵孩子多說話,多交流,這樣的孩子大腦發育得更快。

豐富孩子的生活知識

豐富的生活是孩子語言發展的源泉,父母有意識地讓孩子多觀察各種事物,利用假期帶孩子去增長見識,比如去公園、遊樂場、風景名勝地等,這些都會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變得有想像力,對孩子的語言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尋找話題大家討論

很多學歷高的父母,一早就注重孩子的語言發展,把孩子當成一個小大人,喜歡跟他討論一些問題,培養孩子的主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組織好自己的語言,把所聽所感告訴大家,最大限度地鍛鍊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親子之間的話題有很多,就看父母用不用心去發現了。

鍛鍊孩子的手眼協調性

鍛鍊孩子的手眼協調性,不僅能夠讓寶寶的小手靈活,還能夠促進想像力的發展,對左右腦的均衡發展有很好的促進作用,父母可以陪伴孩子做一些小手工,比如捏彩泥,或者串珠子的遊戲,長久的陪伴才能顯現出優勢。

總之,在寶寶三歲前,父母在寶寶智力發育這件事上,需要做得簡直太多了,但歸於一點就是注重親子陪伴,在照顧好他們的吃喝拉撒睡的同時,更注重孩子的能力發展和內心的需求,這是老人普遍做不到的,也是很多忙碌父母做不到的,孩子的成長其實是一眨眼的功夫,也只有一次,真的需要很用心,這樣的父母,是高質量陪伴的父母,孩子將來長大了,也會感激父母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ZuxHW0BJleJMoPMiXM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