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姥姥故事中的「抽柴」少女,究竟指黛玉,還是寶釵?

2020-01-06     談藝錄

引子

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將《紅樓夢》一書歸為「清之人情小說」,又歸納了當時人們對《紅樓夢》一書記述內容的看法為三種:1、納蘭成德家事說;2、清世祖與董鄂妃故事說;3、康熙朝政治狀態說。其實,以上三說之外,《紅樓夢》的讀者中,更有大量的「曹雪芹自傳說」持有者……

(魯迅像)

不論人們持何種看法,《紅樓夢》無論如何都是精彩的小說。人們之所以有這麼多的解讀方法,最重要的原因是《紅樓夢》是一部原作者沒有寫完的小說,而當時的傳播方法也以手抄本為主,這導致各種抄本中情節、文字頗有差異,世人對書中情節,甚至人物的命運各人有各人的看法,猜想也越來越多……一部紅樓,迷煞眾生。

(村姥姥是信口開合)

《紅樓夢》第三十九回,劉姥姥二進大觀園,一眾人在交談之間,劉姥姥講了一個雪中紅衣少女「抽柴」的故事,關於這個故事,文中用的筆墨不少,但卻並沒有把人物與情節落到實處,這很可疑,因為《紅樓夢》向來不用閒筆,作者用如此多的筆墨,或者另有深意,這也成了《紅樓夢》中一段著名的疑案,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閒筆」還是另有深意?

我們知道,《紅樓夢》的書所寫文字,大到章回標題,小到文中詩詞、對聯、藥方,甚至一花一木,一段毫不起眼的文字,也往往大有深意,更何況,第三十九回劉姥姥所講的「抽柴」故事,基本上用了整整一回的筆墨,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個「抽柴」故事另有深意。看文字,至少有如下三個疑點:

(信口開合的劉姥姥)

其一、「抽柴」少女的衣著和名字。關於抽柴少女的衣著,原文是:

「也並不是客人,所以說來奇怪,老壽量當個什麼人?原來是一個十七八歲的極標緻的一個小姑娘,梳著溜油光的頭,穿著大紅襖兒,白綾裙子——」

紅襖子似乎是合理的,因為「連著下了幾天雪,地下壓了三四尺深」,大雪天氣,冷是自然的,需要穿襖,奇怪的是「白綾裙子」,如果是劉姥姥的聯想,這似乎不合她的知識結構……

關於名字,出自後來一段劉姥姥在寶玉的追問之下的補敘:「這老爺沒有兒子,只有一位小姐,名叫茗玉。」如果作者這裡寫名叫「明玉」,於劉姥姥的身份與知識結構或許更合適些,可他偏偏寫了「茗」玉。這就很可疑了。

其二、名字中的「玉」。《紅樓夢》一書中,名字中有玉的人,都是「重要」人物(蔣勛先生的觀點),你看,黛玉、寶玉、妙玉、蔣玉菡,都是作者構畫的有重要關節的人物:妙玉實際是出了家的黛玉,連最不濟的小丫鬟紅玉(後來改成了小紅),其實說的就是世俗版本的黛玉。而蔣玉菡最終代替寶玉娶了襲人。玉是個很重要的文字符號,偏偏劉姥姥「信口開河」一個虛構故事中的人物,名字起什麼不好,偏偏就用到了「玉」字。

(二玉一釵)

其三、賈府馬棚失火。當劉姥姥講到抽柴故事時,賈府偏偏就「走水」了。所謂走水,就是火災。這是一個大巧合,正如賈母所言「都是才說抽柴草惹出火來了,你還問呢。別說這個了,再說別的罷。」這顯然是作者在提醒,我這個「抽柴」,決不是無用的「閒筆」。

有以上三點,劉姥姥的故事有極大可能不是作者的「閒筆」。接著往下說:

茗玉=黛玉?

我們來看茗玉的身世,劉姥姥這樣說:

「這老爺沒有兒子,只有一位小姐,名叫茗玉。小姐知書識字,老爺太太愛如珍寶。可惜這茗玉小姐生到十七歲,一病死了。」

茗玉是獨女,黛玉也是獨女,茗玉名中有玉,黛玉也是名中有玉。所不同者,黛玉的父母都死了,而茗玉的父母還健在。但雪中抽柴之時,茗玉是孤身一人,並未見父母身影,她是獨自抽柴取暖,對抗「豐年好大雪」的雪。茗玉對抗的是自然界的大雪,黛玉對抗的是勢力強大的薛(雪)家勢力。「柴」是木,對應的是「木石前盟」。

(紅襖的黛玉)

需要對抗的是什麼呢,正是雪(薛)家的金玉良緣。

甚至往深了說,黛玉一定是十七歲死掉(跟茗玉一樣),而她的死,很可能是引起賈家大敗的直接導火索:賈家有個明顯的錯處,就是吞了林黛玉一家託管的財產,又悔婚黛玉,最終間接逼迫黛玉自殺而死(判詞中的「玉帶林中掛」),黛玉不死,賈家始終可以說是託管財產(也可說是黛玉的嫁妝),黛玉死,賈府無法自圓其說,這是明顯的失德大罪。而元春難產死掉,賈母離世等雖是重要背景,卻都算不得直接的導火索。簡單說,很可能是林黛玉自殺一死,在京內傳得沸沸揚揚,忠順親王才藉機狠狠參了賈府一本,賈府從此敗落。

所以,黛玉一死,賈家就徹底敗落了;對應的故事情節是茗玉一抽柴,賈家就「走水」了。起火的地點也很重要,是馬棚,馬棚是養馬的地方,馬是交通工具,沒了馬,災難一來,誰也跑不了。

抱柴=寶釵?

劉姥姥的故事中有雪(薛),有抽柴,就是抱柴(寶釵),雪中抽柴,很大可能就是說薛寶釵?

寶釵這個人物,入住賈家,名義上是進京選秀女,但如果細思,皇家是無論如何不會選商籍的後代的。商籍雖然很富,但畢竟社會地位低下。那麼,薛家要想興家,最合適的辦法有兩個:一、族中男子或有軍功,或讀書出仕,以薛蟠的情況,顯然都不可能;二、族中女子與尊貴人家聯姻,相當於去別家「抽柴」。所以,寶釵甫一出場,脖子上就掛了與寶玉的玉堪堪湊成一對的金鎖。而和尚道士們的「金玉良緣」,最深的出處很可能也不是真的和尚道士,而是薛姨媽在深思之下通過各種渠道散布出來的流言。

(薛姨媽與寶釵)

如果寶釵與寶玉的婚事一成,薛家就有了靠山,家族的靠山,寶釵的使命,就是「抽柴」,借火取暖。

茗玉的「紅襖白裙」也不正常,古人不會這樣穿,最大可能是寓意寶釵的人生是先紅後白,先喜後悲,寶釵婚姻的達成,在「紅白喜事」之間:「金玉良緣」達成,薛寶釵與賈寶玉結婚(喜事);「木石前盟」崩壞,黛玉死掉,賈母離世(白事)。同時也指寶釵的婚姻,雖然看上去是喜事,是紅事,但實際上是喪事,是白事,因為她最終的命運很可能是孤獨終老。

寶釵就是抱柴,抱柴為了引火,火起之後,家破人亡,因此寶釵是賈家的災星,因此寶釵(抽柴)一來,賈家就失火了。細想《紅樓》開篇,甄士隱家不也是敗在一場大火之中。

(寶釵)

這一回的最後,寶玉相信故事是真的,尋根究底,派茗煙去查證(名字中也有茗),茗煙查到了什麼呢?「那裡有什麼女孩兒,竟是一位青臉紅髮的瘟神爺。」寶釵是賈家的瘟神,是火災的緣起,所以,她內里有一股熱毒,需要用「冷香丸」壓著。

是黛玉也是寶釵

究竟誰是《紅樓夢》的第一女主,一向就有爭論,有人支持黛玉,有人支持寶釵,而在作者筆下,實際上是將他們兩人合在一起寫的。比如最重要的十二釵判詞中,寶釵與黛玉的判詞就是寫在一起的。

所以,寶、黛從來就沒有分開過,最起碼在寶玉心目中,他總是潛意識中不自覺將黛釵合二為一,你看,他在秦可卿處夢中夢到的女子就是「鮮艷嫵媚,似乎寶釵,風流裊娜,則又如黛玉。」作者也給她起名字就叫「兼美」——身兼黛玉、寶釵之美,要注意,那可是寶玉性覺醒的「第一次」。

(黛玉與寶釵)

自始至終,《紅樓夢》有關寶玉的愛情對象,黛玉與寶釵始終糾結不清(寶玉「心中有妹妹,但見了姐姐,就忘了妹妹」),或者黛玉與寶玉的愛情是理想的愛情,寶釵與寶玉的愛情是現實中的愛情(並最終發展成婚姻)。甚至我們可以理解為寶釵和黛玉是寶玉感情的一體兩面,作者分開呈現給讀者罷了,當然,這兩人最終的愛情結局都是悲劇:玉碎釵段。

所以,作者在描寫人物命運發展的文字中,始終是兩條線齊頭並進的。因此,寶釵與黛玉感情與命運的結局,實際上也都暗含在劉姥姥一個「信口開合」的故事之中,劉姥姥口中的紅衣白裙少女茗玉,既是黛玉,也是寶釵。

(【跟著布丁讀紅樓】之34,部分圖片引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Ycux28BUMKGWtVOW2z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