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口不提紅樓夢,縱讀詩書也枉然」
1987年5月2日,87版《紅樓夢》問世,一時間萬人空巷,自此一個獨屬於80年代的「紅樓記憶」便悄悄占據了中國人的心扉。
隨著紅樓的熱播,林黛玉的扮演者陳曉旭的名字也被越來越多的觀眾知曉。
10年前的今天(2007年5月13日),陳曉旭因病辭世,攜著後人無法超越的林妹妹形象與林妹妹那份執拗真摯的性情,無可挽救地魂歸絳珠河畔離恨天。
自此,天堂多了陳曉旭,世間卻再無林黛玉····
顰兒才貌世應稀
1965年,陳曉旭出生於遼寧省鞍山市,據說,她母親在十月懷胎時,曾夢到一位白髮老人對她說:你會得一個女兒,你要給她起名「棻」(fēn)。
「棻」字是冷僻字,字典里沒有,母親便給清晨出生的她起了「曉旭」這個名字。
後來陳曉旭翻《辭海》,才得知「棻」是「香木」的意思。想來也是某種因緣,這讓年幼的曉旭生來便靈氣十足,14歲就獨立發表了自己的詩作《我是一朵柳絮》。
我是一朵柳絮,
長大在美麗的春天裡,
因為父母過早地把我遺棄,
我便和春風結成了知己。
我是一朵柳絮,
不要問我的家在哪裡,
願春風把我吹送到天涯海角,
我要給大地的角落帶去春的消息。
1984年,19歲的陳曉旭帶著這首小詩和一封自薦信,瞞著家人從鞍山跑到了北京,進入《紅樓夢》劇組面試。
當時「林黛玉」一角競爭激烈,而她最終脫穎而出,憑著一股靈氣和不服輸的勁兒成功打動了導演王扶林,從此開叩開自己的紅樓之門。
當時的陳曉旭把自己的缺點和優點看得很明白:
「也許我在長相、在表演,或其他單方面不如別人,但是在綜合素質上,我覺得我是最適合的,演黛玉是為了人生追求,完成一種使命似的宿願,不是僅僅一個角色追求,除黛玉外無二人選。」
這是她給自己的評價,也是導演、劇組認同的評價,同樣也是後世認同的評價。
細數曾經演繹過林黛玉的演員們,從越劇版王文娟到新版蔣夢婕,卻只有陳曉旭是人們心中認定的黛玉。
王文娟越劇版(左) 陳曉旭版(中)蔣夢婕版(右)
她被戲稱為「一生只演過兩個角色的著名演員」,一個是87版《紅樓夢》里的林黛玉,一個是《家春秋》里的梅表姐。尤其是「林黛玉」一角,被紅迷們高度認可:
「過了這麼多年,早忘記是何時看的電視劇《紅樓夢》了,卻依舊記得當日那驚鴻一瞥。黛玉輕舒玉臂,將宮花扔回了周瑞家的捧著的匣子裡。那股子不屑,那股子孤傲,真真是美得讓人驚嘆!不論是當時還是現在,我都不認為黛玉的做法有何不妥,只覺得她應該那麼做,也只有她可以這麼做。將黛玉刻畫得這般傳神的女子是誰?片尾時我特意看了演員表——陳曉旭。自此,這個名字便刻在了腦海,揮之不去。」
《紅樓夢》林黛玉(左)《家春秋》梅表姐(右)
夢裡三年已是秋
一部《紅樓夢》整整拍攝了三年,後來很少再有劇組找她拍戲。在《藝術人生》的訪談中,陳曉旭玩笑似的說不知道是自己演的太好還是太不好了,幾乎沒有人再找她拍戲了。
不是她演的不好,只是在眾人心中,她已是黛玉身,其它角色放在她身上,也只會看到黛玉的影子。
如果單是停留在演出本身,我們可能會忘記她。只有當浮華褪去,放下黛玉的身份,想起她身披光環而不惹塵埃的人生智慧,才是生命中最珍貴的存在。
淡出演藝圈後的陳曉旭開始了新的人生旅程,1991年離開文工團下海創業,進軍廣告業。
做廣告用她自己的話講其實是「誤打誤撞」,完全不懂廣告的她用炒股賺的第一桶金創建了北京世邦聯合廣告有限公司,當時公司手下只有幾個大學生,在支持不下去的時候,曉旭只說了句「我知道林黛玉不會騙我」。
林黛玉當然不會騙人,陳曉旭憑藉自己的聰明和敬業精神慢慢在廣告圈積累了名氣,後來開始和越來越多的大企業合作,其中就包括著名的五糧液集團。而那句經她筆墨流傳的「名門之秀,五糧春」,如今看來,依舊充滿故人身上的氣韻與風采。
見過她的人,說與不說,似乎都有一道倩影留存心底,很多員工曾經撰文懷念,記錄與她相處的點滴,她要求嚴格然而悉心關懷,這是林妹妹的另外一面——這讓人想起黛玉教香菱學詩,不也正是這樣?
自在花兒靜靜開
佛家常講究緣分,不是每個人都有靈性去頓悟。1999年,陳曉旭無意聽到《無量壽經》的講解,便生了學佛的念頭。
雖然後來不斷有人猜測她遁入空門是為了躲避疾病的糾纏,但小谷卻不這麼認為,一個人內心有足夠的勇氣和智慧,才放得下生命中許許多多的糾纏和不舍。捨得,捨不得,終究都要捨得。
陳曉旭的妹妹陳曉陽在回憶姐姐時說道,當時她開玩笑似的為家人寫好了墓志銘,給爸爸寫的是「這裡埋著一瓶地道的老白乾」,媽媽愛睡覺,就寫「她的願望終於實現了」,而為她自己寫的是「這裡埋著一位偉大的女性」。
「我希望自己能夠在工作之餘,有更多的時間陪陪我的爸爸媽媽,然後,我希望當別人需要我幫助的時候,我有能力去幫助他。我希望我能夠讓自己的心更坦誠、更純凈地面對每一個人。」
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2007年2月23日,陳曉旭在位於長春寬城區奮進鄉新月村的百國興隆寺舉行了剃度儀式,落髮出家,法號妙真。
2007年5月13日,她又因癌細胞擴散,於深圳去世,帶著她的紅樓夢永遠的離開了我們,年僅41歲。
其實她的乳腺癌並非不可治,魯豫曾在一期節目裡問陳曉旭的父親為什麼她不接受治療時,老人家近乎辛酸的回答,「她呀,就是不想留下不完美」。
或許,一個人終其一生,總有那麼一點關於命運的執念。大概就像,美麗的花朵寧願被風吹落,被土掩埋,隨水流走,也不願飽經風霜、殘缺地留在枝頭吧。
生於晚秋,逝於暮春,是宿命。
一個人終其一生有多少個十年值得留戀?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面對過太多的誘惑和風景,只有出自本心的選擇才會贏得自己和別人的尊重,就像當初王扶林導演對她說的「你不適合演黛玉,換個角色吧!」,「我就是林黛玉,如果我演了其他角色,觀眾會說黛玉在演其他的角色」。
這就是陳曉旭,一個何時何地也不願改變本心的人。
昨畫眉黛煙青,今祭薄命芙蓉。
十年紅樓夢斷,魂歸絳珠韶華。
(圖文來源於影人谷,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