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對於我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但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也在用它巨大的泥沙含量在不停塑造著陸地。按照地質學家考證,在數千萬年前,黃河的入海口還在河南的孟津一帶,太行山就是一片沿海山脈。現在的河北、山東一帶都是汪洋大海。當時的泰山,不過是海上的一座孤島而已。
隨著黃河源源不斷的泥沙輸入,華北平原多達3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才被沖刷了出來。積沙填海,黃河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世界範圍內還沒有像黃河這樣,塑造陸地能力這麼大的河流。這可能顛覆了我們一直以來的看法。
有一種觀點認為,黃河流經的黃土高原曾經森林茂密,水土保持能力應該很好。但黃河誇張的幾字形流向,就算是當時的黃土高原也能衝出數量不少的泥沙,更何況是現在。黃河用了幾千萬年沖積出現在的華北平原,而現在黃河的泥沙含量應該是歷史最高水平,所以黃河製造陸地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現如今,黃河每年有12億噸泥沙被沖入大海,就算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成功,這依然無法阻擋黃河製造陸地的步伐。
在塑造華北平原的過程中,黃河經歷了多次改道,幾乎是在華北平原南北來回折騰,在我們有記錄的兩千多年歷史上,黃河就改道了26次,我們很難想像在此前的上千萬年曆史上,黃河究竟改道了多少次,沒有人知道。現如今黃河的泥沙正在源源不斷輸入渤海,這引發了一些學者的擔憂。因為渤海的平均深度不到20米,如果按照黃河現在的泥沙輸入量,渤海很可能再過2個多世紀就會被填平,成為華北平原的一部分。
這是一件好事嗎?渤海的面積超過7萬平方公里,如果它變成陸地的話,開發的空間十分巨大。然而這會讓原本就缺水的京津地區更加遠離海洋,北方的氣候也會變得更加乾燥。從現在的形勢看,渤海被填平並不是一件好事情。
隨著科技的發展,相信我們會找到一條和黃河和諧共處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