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1898年(清德宗光緒24年)11月9日在浙江省崇德縣石門灣(今桐鄉市石門鎮)出生。
豐子愷在讀師範時期,有兩位恩師。一位是藝術家李叔同,一位是教育家夏丏尊。在預科班二年級時,上李叔同教授畫石膏像課,豐子愷沉迷其中,畫藝進步很快。
豐子愷以一個漫畫家成為繪畫大師,這在中國是獨一份。
他不僅是繪畫大師,還是散文家、音樂家和翻譯家,可以說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他的文風、畫風與他的行事之風統一成他的人格魅力,成為後人追思的美好心靈的典範。他一生留下無數經典,他應恩師李叔同感召,歷時46年而完成的《護生畫集》,更是成為中國文藝界的一本奇書。
豐子愷作品欣賞
豐子愷作品欣賞
豐子愷作品欣賞
豐子愷作品欣賞
作為弘一法師的高徒,曾任上海畫院院長的豐子愷,是近現代畫壇中一位不容忽視的名家。但豐子愷在畫壇上的聲譽,卻曾經出現過爭議。在大多數人推崇他繼承國畫傳統精髓的同時,也有論者認為他的創作不中不西,難登大雅之堂。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環境的轉變,以及更多藏家的介入,讓人們對豐子愷的創作有了更多的認知,其實,簡約筆墨中的率真、儒雅、恬靜,以及由此體現的作者內心的悲憫與仁愛,才是豐子愷審美藝術價值的核心。
豐子愷作品欣賞
豐子愷作品欣賞
豐子愷作品欣賞
美學家朱光潛先生曾說:「書畫在中國本來有同源之說。子愷在書法上下過很久的工夫。他近來告訴我,他在習章草,每逢畫技停滯便寫字,寫了一些時候之後,再丟開來作畫,發現畫就長進。講書法的人都知道筆力須經過一番艱苦訓練才能沉著穩重,墨才能入紙,字掛起來看時才顯得生動而堅實。」豐子愷的畫之所以能用簡約的筆墨表現豐富的意境,與他的書法大有關係。他曾在李叔同先生的指導下臨摹過《張猛龍碑》、 《龍門二十品》、《魏齊造像》等碑刻書法。總之,他將書法、立意與繪畫融為一個整體,珠聯璧合互相照應。使立意美、繪畫形象美、書法美達成交相輝映。
豐子愷作品欣賞
豐子愷作品欣賞
豐子愷作品欣賞
最後,與其他近現代畫壇名家不同,豐子愷深受弘一法師影響,篤信佛教,因此作品中體現著一種慈悲博愛的胸懷。看豐子愷的畫,雖然內容大都是日常瑣屑平凡眼前事,卻能讓人平心靜氣,仿佛進入一個溫暖、豐富、有情的世界。
來源於卓克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