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是不容易的一代人!
而陪寫作業,對很多父母來說,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藝術。
如果,我們用錯誤的方式陪伴孩子寫作業,還不如不陪!
因為,你的錯誤陪伴,有可能會損害了孩子對學習的喜愛,有可能會打擊到孩子的自信心,甚至會讓孩子越來越厭學。
(一)輕描淡寫的,都是不陪伴孩子的那個家長
有很多媽媽對我說過,她最討厭在她被孩子氣得七竅生煙,正在批評孩子時,孩子的爸爸回來了,輕描淡寫地說上一句:「你態度不能好一點嗎?這麼吼孩子幹什麼?」
然後,老好人似的,抱抱孩子。
每每這時,媽媽們的氣不但沒消,而且沒準會波及到爸爸身上。
網上也有一些媽媽吐槽,說每次爸爸們都那麼輕描淡寫,那麼雲淡風輕,總是說的脾氣大,暴躁,不會控制。可是,某一天爸爸去陪著寫作業,吼聲居然比媽媽還大。
然後熬到老婆回家,長呼一口氣:「還是你來吧!真是不容易,我終於理解你了。」
有陪孩子寫作業氣到搭支架的,有因為陪著孩子寫作業生氣拍桌子把手骨拍裂的,還有更多的媽媽陪著孩子寫作業氣得後腦勺疼的……
如果你真的無法正確的陪伴孩子寫作業,熬著孩子,也熬著自己,彼此都會很難受!
網絡圖
(二)錯誤陪伴寫作業的方式
下面,我列幾種錯誤陪伴孩子寫作業的方式,媽媽們可以看看,自己中了沒有?中了幾個?
(1)不斷提醒孩子——破壞孩子專注力
在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不斷地去提醒。
我們的每一次的提醒,都是對孩子專注力地一次破壞和打斷!
而且,我們每次打斷孩子的時候說出的話,十有八九都是批評式、指責式的,甚至是河東獅吼式的。
這些不斷地批評和否定,都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心和對學習與作業的喜愛程度。
網絡圖
(2)不斷作業加量——培養孩子拖拉的「品質」
上期讀書會新進一個媽媽,她問我:「女兒上四年級,最開始上學的時候,寫作業不怎麼拖拉,可是後來越來越拖拉!怎麼催都不管用!別人一個小時寫完的作業,她能寫三個小時。您有什麼好辦法嗎?」
我沒給直接給她辦法,而是問了一句:「平時,她寫完作業你給她加作業嗎?」
這個媽媽點頭:「對啊,基礎那麼弱,不加作業不行呀!」
我又問:「那孩子八點寫完學校作業,與九點寫完學校作業,你給孩子加的量是一樣的嗎?」
這個媽媽說:「當然不一樣啦!八點寫完,距離睡覺時間還有兩個小時,肯定要多加一些。」
家長不斷加作業,孩子越寫越拖拉!——這就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一個本來不是慢性子的孩子,唯獨在寫作業這件事上,越來越拖拉磨蹭,沒有時間概念!
——據我目前了解所知,出現這種問題的孩子,家長百分百都喜歡加作業!一直加到孩子上床為止。
所以,當孩子沒有任何希望和盼頭,無論什麼時間寫完作業,面對的都是其他的更多的作業,無論怎樣,都是要十點睡覺,都落不著玩兒!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怎麼能有動力儘快做完作業呢?
孩子會想:還不如一邊寫,一邊玩,至少媽媽看不見的時候,我能玩上幾分鐘,那也是賺的,也會給我帶來一些放鬆和快樂!
這位媽媽說,如果她不坐在旁邊,孩子就會偷偷摸摸玩文具,或者看一些閒書;等她回去的時候,孩子趕緊塞進學習桌抽屜里。
孩子對媽媽的這種防範心態,都趕上在學校防範老師了!親子關係處到這個份兒上,也應該反思一下。
網絡圖
(3)不斷懲罰孩子——傷害孩子自信心
我不否認,懲罰是有效的。多寫,多練,一定會有改善。
但是,懲罰的長期效果非常糟糕。
懲罰, 不但會降低孩子的自信心,也會影響孩子對學習的喜愛,影響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
一個孩子學習,應該是源於自己內心向上的力量,而不是源於家長的推力。
如果源於外在的家長推力,那麼當有一天孩子不願意被你推了,或者你推不動了,孩子還能繼續學習下去嗎?比如孩子工作了,還能保持一顆上進的心嗎?
在學校的懲罰, 已經足夠磨練孩子的抗挫力了,在家裡,我們還是更多的給出愛與支持吧!
網絡圖
那麼,如何正確的陪伴孩子寫作業,才能讓孩子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才能讓家長慢慢的從陪伴這件事中慢慢解脫出來?
(1)端正心態最重要!
端正心態,指的是家長一定要擺正自己的位置。要不斷告訴自己:
如果家長比孩子對作業還更著急更焦慮,那麼你的孩子將會在你的這種狀態下,變得更放鬆更拖拉更不想面對。
如果家長不放鬆下來,不把作業的責任轉交給孩子,那麼孩子的學習習慣很難培養起來,而且家長會隨著年級越來越高,變得越來越累!
即使孩子不放鬆,和你一樣緊張,也是因為你的嚴加管教和不斷懲罰,他因為害怕和恐懼而去做你命令他做的事情。不是發自內心的要為自己做主、為自己學習。
如果你不把學習和寫作業的責任交還給孩子,那就做好長征的準備,而且做好越來越累的準備吧!
(2)引導孩子主動改善弱項
把學習的責任交還給孩子,並不意味著不管孩子了,也不意味著一切都由孩子作主了!
把責任交給孩子,我們作為助力,需要承擔起另一份責任,那就是:引導。
通過不斷地引導,激發孩子自主學習的動力,讓孩子意識到努力獲得進步的成就感,讓孩子越來越有方法,越來越自信。
比如:如果一個孩子,計算能力很弱,我們都知道必須要增加計算量。可是通過什麼方式讓孩子增加計算量呢?
直接命令孩子,是最簡單的方式:你計算那麼弱,每天練習60道計算題!
但是,孩子會樂於接受嗎?第一句話是否定孩子,第二句話是懲罰孩子。孩子一定會牴觸的,即使去做了,也會心不甘情不願的。
我們要引導孩子自己上進的那顆心。
我的兒子淏仔上一年級時就遇到這樣一個問題。當時我是這樣和他溝通的:
於是,我給他開通了三個月的時間。這個iPad上的天天練,有兩種,一種是限時練習,一種是以題目數量為準。兩種練習方式,提交的同時就馬上出現分數,這樣既不需要我的計時與陪伴,孩子還可以根據這些數據更直觀的看情自己的狀態。
這個改善方法就這麼愉快的制定下來了。淏仔每天做完作業,就拿起iPad做口算練習,後來果然有了提高。
這個方法是孩子自己制定的,孩子自己制定的方法會更願意主動執行。
如同我們,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得很開心;被迫做得事情,不是敷衍了事就是心理不痛快。孩子也是如此。
有一次得了滿分,很開心的對我說:「媽媽,今天學校計算測驗我得了滿分!」
我說:「你這段時間這麼努力練習,你值得擁滿分!媽媽真為你開心!」
這個過程中,沒有控制,沒有命令,更沒有強迫。
這個過程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有能力想出改善的辦法,並有毅力的堅持去做了,也看到了通過努力取得的成績,更加增強了自己的自信。
這就是一個引導孩子發現自己內在力量的過程。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啟發。
網絡圖
(3)千萬別「隨心所欲」給孩子加作業!
這句話並不意味著不讓孩子做額外的練習!
如果孩子真的有些地方比較薄弱的話,我們是完全可以給孩子適當的增加練習作業的!但絕不是家長隨心所欲地增加作業!
即使我們還沒學會正確地引導孩子主動去做練習,那麼我們至少應該能做到不要隨心所欲去給孩子加作業。
我們可以在孩子寫作業之前明確告知孩子:今晚,除了學校作業之外,還需要做的練習有哪些。如果早些做完,就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時間了,媽媽不再限制了。
這樣,孩子至少有盼頭,早點寫完就多些玩的時間,孩子會算開這個帳的。
但是,別給孩子安排即使他加足馬力也無法在上床之前完成的作業量!虱子多了不咬,帳多了不愁,加得太多,依然讓孩子有一種無力感,無法自己掌控的感覺,那麼孩子可能會更拖拉,反正也沒希望沒盼頭,不如少做一點,偷摸玩一會兒。
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需要,孩子感覺好了才能做得好!
——如果家長不明白這個道理,那麼以後的痛苦可能會越來越多。
網絡圖
(4)幫助孩子建立時間觀念
回到家稍作休息後,問一問孩子打算何時寫作業?
然後引導孩子預估每一項作業的時間,算出完成全部作業需要的總時長,這樣孩子就知道他大概能玩多久。
家長全程都要與孩子站在一條戰線上,真心為孩子考慮,幫助他發現自己的力量,引導他越來越自信。
這些時刻,都是孩子們最需要我們的安慰和支持的時候,都需要我們耐心體會孩子的感受,真心站在他的位置為他考慮如何改善的方法。
絕不是站在高高的位置上,居高臨下的對孩子指手畫腳。
家長擺正自己的位置真的很重要!
我們與問題站在一起,就成了孩子的對立面,與孩子成了對立關係;
我們與孩子站在一起,就與孩子形成了合作關係,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才能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擁有更好的親子關係!
【說在最後的話】
其實,並不是每個孩子都需要家長陪著寫作業。
如果你的孩子獨立性有待培養,需要我們陪伴得多一些,那麼我們真的不能為了孩子,調整一下自己嗎?
如果,我們真的不能忍住我們嘮叨批評、不斷打斷孩子的嘴;如果我們無法忍受孩子思考問題的「漫長」時間;如果我們不能很好的控制情緒總是非打即罵;如果我們總是想控制孩子而非陪伴孩子……
那麼我們最好不要陪孩子寫作業,因為如此陪伴,失去的太多,損失太大!
我們可以協商換其他家庭成員陪伴孩子,或者將孩子送去靠譜的托輔機構,或者放手孩子自己寫作業……
只要我們用心,一定會找到改善的方法!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美國正面管教認證講師,「非暴力溝通」的踐行者。我不是專家,我的原創文章是基於我的學習和實踐而寫,是個人感悟,希望朋友們建設性的參考。如果能給到大家一些啟發,我很開心。若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我。希望我們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都能擁有良好的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