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的大心機:白領們的「續命食堂」

2019-09-12     商界雜誌

辦公樓里的便利店,堅守著最後一絲煙火氣息……

文/ 周慧嫻

「中午吃什麼?」

這是白領張雪(化名)每天都要面臨的選擇,這關係到她午間休息短暫的幸福指數。

把這個困擾拋給同事,很快,問題就石沉大海。因為,同事們也不知道午餐到底吃什麼。左思右想,到了午間,大家乾脆就去最近的用餐地隨便吃點兒。

「吃什麼?」看似不痛不癢,卻在每天某一特定時間段騷擾著上班族的神經。

塑料包裝下的外賣已經被描繪成了破壞健康的「毒蟲」,很多時候公司樓下的便利店就成為了白領們續命的救贖。

和張雪之前點的外賣相比,便利店的飯雖然品類不多、口味平淡,但卻有衛生保障。再加上方便快捷,距離最近,每到飯點,便利店就排起了長龍。

為了儘可能地犒勞上班族疲倦的味蕾,「便利店們」私下更是煞費苦心地摳死每個環節。

舌尖上的戰爭

在整個城市睡醒之前,便利店已點亮了寫字樓的第一抹光,開始了一天的忙碌。

在重慶白領聚集地光電園寫字樓群中,不到6點半,便利店店員們便完成了大部分貨物的上架。熱騰騰的包子、桂花糕、豆漿、關東煮等悉數登場,準備叫醒上班族早起飢腸轆轆的胃,補給一天中第一餐營養。

想吃甜點的時候,就直接去羅森;想吃桂花糕,就到7-11排隊;全家的關東煮味道比較好......上班族們對不同店鋪了如指掌,每個細節都圍繞著味蕾展開。

每家便利店的特色食品都是熱銷品,8點50分一過,7-11便利店的桂花糕就會脫銷,而當時針指向12點的時候,則到了便當的「秀場」時間。

除了常規的即食盒飯、速食便當、甜品麵包,便利店們還紛紛在狹小的店內,擠出空間,開設專門的烹飪點,現場烹飪麵條、米線,為冷冰冰的辦公樓增添了幾抹煙火的氣息。

和居民區的便利店不同,寫字樓的便利店主要服務的是上班族的味蕾,餐食是它們的核心戰鬥力。其他品類的商品種類是否齊全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食品種類一定要多。

白領們對早中晚餐是剛需,反而對小零食的需求沒有這麼強烈,因而早中晚餐食品的SKU就要大於零食類。所以寫字樓附近的便利店,零食架的更新率並不頻繁,鮮食類才是它們的「兵家必爭之地。」

為了滿足白領們的味蕾願望,便利店們使出了十八般武藝,儘可能地豐富食品種類。雖然大部分食品都由供應商提供,但為了殺出一條血路,寫字樓便利店仍在堅持投放自家的餐食,提高利潤率的同時也增加了用戶粘度。

中秋將至,羅森貨架上立馬出現各個價位的自製冰皮月餅,強勢搶灘中秋節熱度。每到聖誕節,還會重磅推出自製蛋糕,迎合節日氛圍。7-11也不示弱,同樣會準備有蛋糕。但7-11的強項不是甜點,自知其短,如果正面直接對抗羅森,無疑事倍功半,因此只有花大力氣做推廣。有顧客反映:「7-11推廣的人太熱情了,一直追到門外。」

除了重大節日,「戰爭」也會延續到平日裡,比如,7-11的保溫箱裡就陳列著公司自製的咖啡,咖啡杯上「7-11」的標誌格外各位醒目。面對7-11的出招,羅森聰明地將火力集中到研發堅果上。

品類升級方面,敏銳地便利店需要擁有獵鷹一般的眼睛,時刻洞察市場風向。

今年夏天,網紅雙黃蛋雪糕風靡全國,羅森立馬購進大批雪糕,而7-11在速度上就遜色不少。有消費者向記者反映,雙黃蛋雪糕火起來過後,其公司樓下的7-11竟然沒有該雪糕,敗下一局。

小店的大心機

高端大氣的寫字樓角落,容納了便利店小小的一方棲息之地。為了生存,小小的便利店每一個細節上都透露出大大的「心機」。

首先是選址,寫字樓里的便利店在選址上也大有學問。

記者調查發現,這些便利店偏愛靠近地鐵口、園區食堂的寫字樓,依附周邊巨大的人流量,吸引他們進店消費,增加店鋪的利潤。

店鋪密集度方面,7-11並沒有選擇社區便利店採用的分散性選址方式,相反採用了密集型選址模式。記者調查發現,《商界》雜誌社附近1km內的寫字樓,7-11就有6家,羅森則是4家。

原因很簡單,一個商標在短時間內反反覆復地映入消費者的眼睛,自然會提升其對品牌的認知和信任感,讓辦公樓的白領享受便利的同時讓廣告促銷信息更為有效,此外,還降低了物流配送的成本,並提高管理人員的效率。

「樓下的7-11店員好拼!」有消費者向記者反映,「我剛下樓去買Kiss Me眼線筆,不巧缺貨,店員竟然親自跑到臨近的7-11便利店幫我調貨,不到5分鐘,我就買到眼線筆了。」

要是便利店密集程度低,那麼店員只能眼睜睜地流失掉這名目標客戶。側面也說明了,7-11對員工的管理也可圈可點,他們並沒有因為距離犯懶,放棄每一個潛在客戶。

便利店對員工的管理異常嚴苛,而寫字樓便利店對員工的要求,更是要比社區便利店高。

社區便利店可以招聘年齡偏大的員工,但寫字樓便利店一定要招聘年輕店員,一來精力旺盛、二來整體素質偏高。

有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工作時,公司要求店員隨時準備手機拍照報備——「干一點事兒就要拍照,確認。」這名前便利店員工向記者無奈地透露到。

的確,經過記者觀察,只要一過客流高峰期,店員們在整理貨架後,就會自覺掏出手機,拍照留下「證據」。

邱月(化名)是一家寫字樓便利店的員工,不管多忙,在結帳的時候,她都會耐心地向消費者推廣最新的促銷活動。每年店慶的時候,她會將促銷力度特別大的商品整齊地陳列到便利店門口,吸引過往白領的注意。

空閒的時候,她還會站在促銷品旁邊,面向來去匆匆的辦公室白領大聲叫賣,有白領駐足詢問,有時她還會開玩笑調解氣氛。

「我和他們(白領)沒有什麼區別,並不存在什麼地位差距。」邱月聳聳肩說道,「白領們普遍還是比較懂禮貌的,但工作嘛,總會遇到不順心的時候。」說到這時,邱月表示不願再說,轉身開始整理貨架上的零食。

為了節約成本,有些寫字樓中的便利店員工與白領們休息時間一致,會在周末關門打烊,就連位於全國金融中心陸家嘴的全家便利店也不例外。但這並不代表店鋪就放棄了與其他品牌之間的拉鋸戰,臨街的同品牌店依舊會選擇周末為辛苦工作的白領亮燈。

在賣力拚殺的同時,寫字樓里的便利店更懂得珍惜自己的羽翼,不會將力氣浪費在見效不高的渠道上。

通常社區便利店為了提高競爭力,以及開拓渠道,會進入外賣渠道,而寫字樓中的便利店則沒有這樣的必要。因為上班族在選擇外賣的時候,首選一定不會是便利店中的餐食,也不會刻意在外賣平台上選擇便利店中的飲料。

隨著人力、租金成本的不斷上漲,未來,便利店所呈現的形態將越來越「輕便」。社會形態潛移默化的改變,也將推動便利店不斷蝶變。

為解決成本問題,日本便利店們想到了一個絕妙的方法——在辦公室里設自家的無人售貨站點。

這種迷你便利店一方面可以提高品牌的網店密集度,另一方面出售的都是高頻次的消費品,減小了商品管理的難度。

未來,越來越多的便利店們或許會搖身一變,以「瘦身」為代價換取更大的利潤空間。鮮食區域將被進一步壓縮,或許不久的將來,寫字樓里最後一絲煙火氣息也將消失殆盡。

一天辛苦地工作結束後,張雪都會到寫字樓下的便利店犒勞自己,一份熱騰騰的關東煮就為一天的忙碌划上了完美句號,續存明天的精神食糧。

在這裡,時間也慢了下來,她還可以輕輕哼唱便利店內播放著的流行歌曲。

很多時候,寫字樓下的便利店,不僅是白領們續命的食堂,也是他們享受個人時光的避風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6cTKG0BJleJMoPMrHK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