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比賽,五名狀元秀同場競技,湖人和森林狼的強強對決可謂是星光熠熠,但從比賽過程來看,卻如同溫吞水一般索然無味,湖人全場比賽都占據了較大的領先優勢,最終毫無懸念地取得了勝利,而森林狼則敗走洛杉磯,繼續在西部前八的邊緣苦苦掙扎。
全場29投20中砍下50分7籃板6助攻4搶斷1蓋帽的戴維斯享受了來自主場球迷最熱烈的歡呼聲,而同樣作為狀元秀中的佼佼者,唐斯則手感低迷,只得到19分4籃板8助攻的慘澹數據,擅長的三分球更是7投1中,完全失去了「新狼王」的風采。
這兩人在一場比賽中的表現差異,細細想來也正是他們生涯發展的縮影,而他們在小球時代所走「技術型路線」到底存著什麼樣的區別呢?
順勢而為,但戴維斯未曾改變初心
從鵜鶘轉會到湖人之後,戴維斯終於成功脫離了「空砍」的歲月,帶著歷史級別的身體天賦,他也首次意識到了到了自己的豪華數據也能和球隊的勝利划上等號,除了因為詹姆斯的正確指引,戴維斯自身在打法上的理念堅持也是功不可沒的。
作為一名身高臂長,同時機動性十足的內線球員,戴維斯從進入聯盟開始就被定義為攻防俱佳的巨星胚子,他不僅掌握了一名內線幾乎所有的得分手段,還因為曾經打過後衛的關係,投籃技術和運球技術也並不比一般的外線球員差多少。
身在一個進攻至上的小球時代,戴維斯在自己的技術庫中也開始有意識地增加三分球這個項目,同時隨著提倡跑轟戰術的金特里教練入主鵜鶘隊,戴維斯更是越打越靠外,只要在三分線上有空位的機會,金特里都毫不猶豫地提醒戴維斯要果斷出手投籃。
這樣的洗腦式灌輸雖然提升了戴維斯適應時代的能力,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是暴殄天物,畢竟他的身體天賦就是為內線而生的,攻防兩端都具備成為第二個鄧肯的能力,如果跟著時代的洪流走下去,那麼無疑是犯罪一般的浪費。
而戴維斯本人其實也非常排斥在三分線外效率不高的出手,潛意識裡更加希望用自己習慣並擅長的手段將球送進籃筐,所以他來到了湖人,一個能讓他更大程度發揮威力的地方。
本賽季,濃眉哥的三分球場均出手次數達到了3.3次,是生涯的新高,因為有了詹姆斯的傳球,他可以更舒服地找到空位機會展現自己的投射能力,但同時他也並未放棄自己的初心,那就是統治禁區附近的區域,不做一個隨波逐流的時代順應者。
所以在一個競爭力更強大的環境里,戴維斯的真實命中率達到了生涯第二高的60.9%,禁區附近的兩分球命中率更是高達46.8%,創造了生涯新高,在和麥基的內線明確分工下,非常完美地履行了一名技術型大前鋒的所有職責。
在和森林狼的比賽中,戴維斯全場未能命中一個三分球,可他並未執迷不悟和自己較勁,而是改變方式從內線打起,不斷和隊友進行戰術配合,上演勁爆的空中接力,並且屢屢在自己的投籃熱區內輕鬆完成進球,這種「傳統+新潮」的內線打法別具一格,事實上也避免了球隊陷入因當家球星不能得分而導致進攻全面停滯的尷尬。
很多球迷說是詹姆斯和沃格爾造就了一個可以贏球的戴維斯,但是如果沒有戴維斯對自身的準確定位,外界的幫助即便再大也是徒勞,如果濃眉哥能夠堅持自己的理念一直打下去,那麼進入頂級內線的殿堂也指日可待了。
南轅北轍,唐斯已經劍走偏鋒
回歸「正途」的戴維斯已經逐漸領悟到了新時代內線正確的生存法則,而作為本賽季聯盟第一中鋒的有力競爭者,唐斯卻已經劍走偏鋒,錯誤理解了中鋒對於這個時代的意義。
因為三分球的流行,新秀賽季幾乎不在外線輕易出手的唐斯已經慢慢「庫里化」,本賽季場均三分出手高達8.7次,這個數字甚至和東契奇的場均9.5次相差無幾,大量的外線出手造就了唐斯非常好看的得分數據,基於自己在三分命中率上的不斷提升,他的投籃方式更是從以往的接球投射,變成了自己在外線運球的干拔投射。
從進攻端的威力來說,唐斯的改變其實沒有什麼問題,因為自己在內線球員中獨一檔的遠投能力,令很多同位置的球員在防守時苦不堪言,爵士隊的戈貝爾就曾經吃過虧,眼睜睜看著唐斯的三分球15投7中而無能為力,最終讓對手帶走了勝利。
一時間,大量的讚美聲紛至沓來,有人說唐斯就是小球時代內線球員的終極形態,也有人說唐斯將會取代恩比德和約基奇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一中鋒。
不過在和湖人隊的比賽中,在和戴維斯的直接對位中,唐斯卻生生嘗到了被碾壓的滋味,或許是習慣了在三分線外翻江倒海,唐斯以為用同樣的一招也能令湖人隊的內線措手不及,事實上,唐斯絕對錯誤估計了形勢,他的三分球也像一把雙刃劍,最終反噬了自己。
先拋開球隊整體實力上的差距,唐斯作為森林狼內線的中流砥柱,首先做的並不是用自己的內線單打能力給對手一個下馬威,而是不斷陷入自己的執念,和自己的手感較勁,防守能力原本就不強的他,面對戴維斯這種移動速度超強的內線,壓根就沒有任何限制的辦法,反應每次都如同卡頓了一般,等他趕到籃下時,戴維斯早已完成了一記雷霆萬鈞的暴扣。
這樣的場景不僅僅是一次兩次,防守端沒有威脅的同時,唐斯依然痴迷於在三分線外的投射,但是全場7次三分出手,除了第三節還剩三分鐘時,面對庫茲馬的干拔三分命中,他其餘的外線嘗試全部打鐵,面對壓迫性更強的防守,三分球是絕對不可能成為殺人武器的。
唐斯想成為第一中鋒,並沒有從內線技術的基本功出發穩紮穩打,而是選擇用另一種反傳統的方式脫穎而出,看似是順應時代練出了神準的遠投,實際上不過是南轅北轍,距離頂級中鋒的行列越來越遠,最終發現身為大中鋒的自己,還是要回到禁區中來,三分線並不是那個真正的歸宿。
什麼才是正確的「技術型之路」?
話說回來,雖然戴維斯在和唐斯的直接對話中拿到了勝利,但嚴格來講,他也並非完全做到了內線技術上的完美無瑕,對於同屬技術型內線的兩人來說,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第一,對內線球員來說,所謂的「技術」並非就是能夠做出和後衛一樣的動作,或者像小個球員那樣能夠隨心所欲地運球投籃,內線大個在籃球運動中的宗旨就是距離籃筐越近,越能穩定地將球送進籃筐,這個符合物理原理的規則不可否認,在具備身體優勢的情況下,誰能運用自己的技術更好地接近籃筐,誰才是最後的贏家。
其次,讓投籃變成了能力的加成,而不是讓得分變得單一。三分球本質上講是一種錦上添花的手段,往往很難雪中送炭,特別是對於大個球員,一旦這種不穩定的得分方式成為潛意識中的常規手段,那麼終究會在關鍵時刻害了球隊。
最後,禁區內的腳步技術才是「正派之道」,除了身體上的差異,擁有不錯內線腳步的大個子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會成為香餑餑,同時也幫助了球隊在這個「把球放進籃筐」的遊戲里占據絕對的主動權,健康地成長為總冠軍競爭者。
在追逐內線技術真諦的道路上,目前戴維斯已經走在了前面,而唐斯也會在失敗中慢慢改善自己的不足,不被小球時代牽著鼻子導致走火入魔,相信這場「誰才是更好的狀元秀」之爭將在未來繼續下去,正式步入最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