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光旖旎的余江縣,血防、水利、徵兵工作三面「紅旗」高高飄揚。在「紅旗」精神的浸染下,40年紮根邊遠山區農村教育,以一名共產黨員葆有的熱情和擔當在廣大幹部群眾心目中樹立起「一面旗幟」。他就是余江縣楊溪中心學校楊溪小學校長陳增文。
一個眼神 篤行一生教書育人
1978年,陳增文高中畢業。正當他全力以赴複習功課,準備高考時,原村小唯一的老師,一位上海知青因為落實政策,回城了。學校沒人上課,村裡的老支書先後找了幾個人,一聽說是當「孩子王」,教室破爛不堪,工資少得可憐,都一口回絕。老支書找到了陳增文試探性的問他是否願意。當時,陳增文有些猶豫,並不是計較工資低、條件差,而是自己學習成績還不錯,考大學很有希望,一旦考上大學,就脫離「農門」躍「龍門」,前途遠大。然而,當他隨村支書一同來到教室,孩子們那渴求的眼神,瞬間刺痛了他的內心,就這樣,陳增文毅然放棄了高考,當上了一名民辦教師。
第二年,部隊招兵,陳增文身體素質過硬,政審也完全合格。就在入伍通知書下達的前幾天,他想到了那渴求的眼神,徹夜難眠,放棄入伍佳機選擇了三尺講台。
1985年夏天,璜源村老支書陳水才退休,全力推薦陳增文接任村支部書記。鄉黨委書記找他徵求意見,已與孩子們建立深厚感情的他又一次放棄這個機會留在了三尺講台。
教學點就設在生他養他的松澗村。二三十個孩子,分成一到三年級,大家擠在一個「教室」內上課。「教室」是一個破倉庫,漏風漏雨,隨時有可能倒塌。後來,他索性把課桌凳搬回自己家,從此,家就是校,校就是家。
一個信念 造就一段招生「傳奇」
「種下梧桐樹,自有鳳凰來」。陳增文堅信,只要把學校的環境搞好了,教學質量提升了,家長們自然會把孩子送來學校。2009年,學校學生增多,教室不夠用,每次看到孩子們擠在狹小的辦公室、柴火間上課時,陳校長就急得吃不香,睡不穩。經過多方協調,臨時搭了一個大雨棚,雖然還是半露天式的,但畢竟暫時解決了一個班學生上課的問題。
學校的老廁所,地勢低,年頭久,老式排水管道很容易堵塞。2013年5月,管道堵塞,糞便湧上台面,整個校園臭氣熏天,陳增文十分著急。星期六一大早,他便來到學校,戴著從家裡帶來的頭盔、口罩,穿上借來的連衣雨褲,忍著惡臭鑽進通道,用鐵耙一耙一耙將堵塞物掏了出來。實在憋的難受,就鑽出來透口氣,然後又接著干。整整一上午,終於疏通了管道。
信念,就像一座無形的燈塔,為陳增文和他的教師團隊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並凝聚成一股磅礴力量,催他們奮進。老師們全身心投入到教學中,學校的教學成績在農村學校中始終保持前列。
一種精神 樹立一面紅色旗幟
2014年上半年,學校擴建征地,需要徵用村民陳香蔥的果園。村幹部幾次上門做工作,均被「趕」了出來。陳香蔥放出話來:「就是曬狗屎、長雜草都不給你們!」
陳增文了解情況後,主動找上門。陳香蔥一看陳校長來了,又是請坐又是倒水。陳增文沒說上幾句,對方就打斷了他的話語:「陳校長別說了,我孫女都說要給你們,說陳校長是大好人,衝著你的為人,我不用與家人商量,你直接征去好了!」就這樣,四畝果園,2萬元征地款就徵用下來,果樹損失一分沒要。
是什麼讓陳增文在村民心中有如此高的威望?熟悉他的老師都知道,那就是他身上的那股「傻子」精神:只管付出,不計回報。
對待學生他像「傻子」一樣,毫無保留全身心付出;對待老師,他也像「傻子」一樣,處處挺在前面。2013年4月,學校一青年教師從小一起長大的表兄遭遇車禍身亡,情緒十分低落,正好班上的一名學生上課搗亂,該老師一時難以控制自己,打了學生一耳光。孩子的奶奶得知後,氣沖沖跑到學校,陳增文熱情接待了她:「大嫂,學生挨了打,作為校長,我有責任,我向你道歉!有什麼氣,你就沖我發吧!」真誠地道歉,讓對方一下子氣就消了一半。然後,陳校長又將老師的遭遇講給她聽,聽得她直抹眼淚,默默地離開了學校。
2016年,楊溪小學新建教學樓,陳增文心系安全質量,一有空就守在工地上,緊盯工程進度和施工質量。晚上九點了,陳增文還在學校工地陪著電焊工工作,電焊工覺得太累太晚,想早些離開。與陳校長一說,陳校長婉言拒絕,他說為了不影響孩子們上課,為了孩子們的安全,還請再堅持一兩小時。就這樣,他又是幫襯,又是送夜宵,焊接好了,工人走了。他仍留在工地,清理零碎,打掃樓梯,直到晚上十一點才回到家裡。附近的老百姓聽說後,由衷地感嘆說:「只有增文校長做得到,其他任何人都不會像他這樣把學校當家!」
「傻子」精神,成就了陳增文人生的高度,像一曲無聲的旋律,在當地幹部群眾心頭迴旋,成為他們心中的一面旗幟。
一聲問候 堅守一線無怨無悔
2016年5月17日上午,由於炊事員失誤,學校廚房的液化氣灶橡皮管被點燃,引發廚房火災。正在上課的陳增文聞聲跑了過來,見廚房內濃煙滾滾,立刻意識到廚房內有液化氣罐,燃燒受熱隨時可能引發爆炸。他一面讓炊事員跑開,一面對著教學樓喊道:「全體師生趕緊進教室,不能出來,快躲到桌子底下去!」誰知,一個老師慌亂中聽反了意思,將學生全部組織到離廚房不遠的操場上。
危情萬分緊迫。陳增文來不及細想,衝進廚房,不知哪來的力量,一手一個,拎起兩個正呼呼冒著火焰的的液化氣罐,箭步衝出門外,將氣罐往廚房側面的深溝里一扔。沒顧不上喘一口氣,立即返回廚房,用水將廚房內的余火撲滅。大火撲滅後,陳增文才發現,雙手多處燒傷,隱隱作痛。好在自己會弄藥,膏藥塗上幾遍,傷口便好了大半。
2017年底,陳增文被候選江西省政協委員。省政協派人下來考察,要求找部分老師了解情況。陳增文在微信群內發信息,通知有空的老師趕回學校。令他和考察組沒想到的是,二十多名老師得知情況後,全部到齊,一個都不少。
「當老師最高興的事,是看到自己的學生一個個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逢年過節,接到來自全國各地的電話和簡訊問候,心裡真的比吃了蜜還甜。」在陳增文眼中,榮譽並不重要,那一聲聲來自各地的問候和祝福,更讓他感到有成就感、感到此生無怨無悔。
2017年5月,陳增文入選敬業奉獻類「中國好人」候選人,許多學生在得知消息後,紛紛打來電話、發來微信,詢問如何投票。終於陳增文成功當選敬業奉獻類「中國好人」,幾十萬張投票,是對他一生執教最好的的褒獎。
來源:鷹潭組工微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3_V_W4BMH2_cNUgd7P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