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前夕(2019年12月29日),2019「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結果在京揭曉。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劉魁立等10人及團體獲2019「中國非遺年度人物」,中央美術學院「民間美術系」的創辦者楊先讓等20人及團體獲提名。
團結君注意到,今年的10位獲獎者中,有一位民主黨派成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苗繡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石麗平。
石麗平(右)獲評「中國非遺年度人物」
石麗平是民建會員,也是唯一一位獲得2019「中國非遺年度人物」的民主黨派成員。
出生在貴州銅仁松桃自治縣的石麗平,是土生土長的苗族人。在苗鄉山寨,外婆和母親帶給她彌足珍貴的「指尖記憶」。
「苗家女子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刺繡,對我有著非常大的吸引力。」自幼跟隨母親學習苗繡技藝的石麗平,通過反覆研習和試驗,並遍訪名師、潛心學藝,掌握了苗族傳統的多種技藝。
由於集眾家之長,石麗平形成了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最終成為苗繡第七代傳承人。但石麗平並不滿足於此。她把通過「指尖上的技藝」帶領更多貧困群眾走上致富路,作為自己新的追求。
註:圖中的「去年兩會」為2018年兩會
2008年12月,石麗平創建了松桃梵凈山苗族文化旅遊產品開發有限公司,琢磨如何創新和發展苗繡技藝。
在民族文化傳承路上,石麗平始終主張「用」。她說,「只有『用』,才能更好地去保護。開發苗繡產品,要契合時代發展潮流,要符合市場消費需求。」
經過石麗平的多年努力,松桃苗繡產品越來越受歡迎,以「鴿子花」品牌為代表的松桃苗繡已從苗嶺走向全國、走向世界。2011年,公司產品「鼓舞刺繡」「鳳舞花開」系列苗繡披肩被外交部定為外交禮品。2013年,經中國民族博物館推薦,松桃苗繡「鴿子花旋極圖」被聯合國作為禮品啟用。
石麗平在全國兩會平台上展示苗繡作品
2019年正值新中國成立70周年,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石麗平,還在全國兩會上展示了一件70名繡娘精心繡制的繡品。這件作品的背後,是她將「指尖力量」轉化為「脫貧力量」的豐碩成果。
隨著「繡娘」計劃等一系列惠民利民工程的實施,石麗平利用「公司+基地+農戶」的就業模式,實行「計件為主+效益+產品提成」的薪酬制度,為數千名婦女提供了創業平台,讓她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讓更多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穿針引線,鳳舞花開,她用一雙巧手繡出民族致富的美麗圖畫。
紮根時代,放飛夢想,她用一腔熱血搭建民族文化傳承的舞台。
「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活動由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指導,光明日報、光明網組織實施,旨在盤點過去一年中為非遺保護傳承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標誌性人物,梳理一年中非遺領域的重大事件,記錄非遺傳承發展的生動實踐。
從2018年1月(評選2017年度)以來,該活動每年推選出10位「中國非遺年度人物」(包括個人及團體)。在已揭曉的30位「中國非遺年度人物」中,除今年的石麗平外,還有5位民主黨派成員。他們分別是2017年的蘇繡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民進會員姚建萍,古琴藝術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民盟盟員丁承運,景泰藍製作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民建會員鍾連盛;2018年的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第九屆名譽主席、民進中央原副主席馮驥才,蘇繡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民進會員姚惠芬。
作者 _ 煌言
本期編輯 _王藝晗
歡迎分享,留言交流。轉載請註明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2pVfW8BMH2_cNUgi3d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