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評價他人,也不被他人評價影響。
《德充符》裡面有一種人——長得丑,身體又有殘疾,也沒有什麼特別的能力,但大家就是喜歡他,每個人都能從他那裡找到快樂,並且被他深深吸引。
為什麼呢?因為這種人有一種本事——不評價。
他不僅僅在嘴上不評價你,甚至在心裡也不評價你,所以他沒有任何要評價你的樣子,也沒有任何要評價你的潛台詞。
當一個人對你不評價的時候,是多麼吸引人啊。
你試著連續一個禮拜對你老公不作出任何評價——不表揚,也不批評。
「如是我聞,如是我觀」,你只是看著每件事情發生,不對這件事為什麼會這樣?你是不是在外面有了別人?你是不是在單位被領導罵完之後回來拿我撒氣……等等問題作任何評價,甚至在心裡都沒有這種想法,這時候,你就達到了一種狀態。
這種狀態,就是《德充符》里講的那種至人的狀態——不評價他人。
不評價他人,不被他人的評價所影響,你就會達到一種與自己和諧,與所有人和諧的狀態。
其實,這件事情講出來簡單到令人髮指,我們不需要討好人,我們不需要表揚和吹捧人,我們也不需要通過批評別人來顯得自己高級,我們也不需要拯救任何人……什麼都不需要。
我們只需要剝離別人做的所有事情背後的意義、背後的況味,因為這都不重要。
什麼都不去評價、不去想的時候,我想也許會有一種更和諧的與大家相處的關係。
這是一種偷懶嗎?還是在學習《莊子》的過程當中感受到的一種智慧呢?我無法評價,我隱隱地感覺莊子在尋找一種沉默的主宰的力量。
讓你不爽的事情,其實是你內在的「囿於物」。
讓我們再回想,徐無鬼是一位隱士,一位透過自己的人體感受到宇宙Wi-Fi密碼並跟宇宙連接的人。徐無鬼是莊子的投射嗎?
也許莊子找到了一種不辯、不爭、無高下分別的心理狀態。當他懷著這樣的心理狀態時,他就可以自在地呼吸。
讓我們一起來做個練習,請問最讓你生氣的三個時刻是什麼,或者最讓你感到不爽的三個人是誰?
前段時間我碰到一位姓曹的老先生,他告訴我說,他上過一個來自美國的身心訓練教練的課程,課上教練曾提出了一個問題——誰讓你特別不爽?
其中有一個學員說:「我妹妹讓我特別不爽,我覺得她特別不聽我的話,我每次勸她她都不聽,完全無視我的存在。」
經過反覆地追問,坦誠地交流後,最後他得出一個結論:妹妹之所以不聽他的話,是因為他從來沒有聽過他妹妹說的話。
他妹妹之所以忽略他,本質上是他從一開始就忽視妹妹的感受。所以他妹妹就像一面鏡子一樣,投射著他和他妹妹的關係。
之所以做這個練習,是想幫助大家了解,在你最不爽的時刻,自己到底是怎樣的。
然後通過不斷地、慢慢地、小心翼翼地觀察,避免過多的自我判斷預設性的反應,你會很微妙地、很輕柔地剝離出一種看法——
原來讓你特別不爽的事情,其實就是你內在的「囿於物」,是你早已成型的憤怒,早已成型的心智模式的投射。
我有種能夠慢慢理解莊子的快感,真的。
我覺得隔了兩千多年,我和莊子的某根神經形成了共鳴,不是那種嗡嗡的亂振,是我感受到了莊子想說的東西。
太好了,這種感受太妙了,我有一種頭皮發麻的感覺,謝謝莊子。
有問題可留言或者私信我,覺得對您有所幫助,記得看後點擊關注,後續內容更好看,也可以轉發給身邊朋友看一看!
記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