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遇到「底部巨量」,大膽重倉抄底,後市不是漲停就是漲不停

2019-08-08     羽琪財經

我透過一個市場現象來進行投資者心理的解讀,就是股票成交量很低,市場價格降得卻很快。成交量很低,說明雙方的交投意願不強,持股者多數不願賣出,持幣者大多不想買入,一邊是惜售心理,另一邊是謹慎態度。市場價格跌速快,說明賣盤力量遠大於買盤力量,持股者想要快速出掉股票,持幣者則認為還未到達買入的價格,所以價格跌得會很快。股票成交量很低,市場價格跌得很急,說明在買賣雙方都不太願意交易的情況下,存量的持股投資者因為某種不利因素,而想要在短時間內出清股票,對個股形成了強大拋壓。

其實,成交量與價格的關係,本質上就是供求關係,供大於求,價格下跌,供不應求,價格上漲。原理是很簡單的,但企圖在股市裡面應用好,卻非常難,想要指導交易,則難上加難,因為股票市場訊息萬變,隨時可能遇到突發事件或者利空因素。那麼,股票成交量低,價格跌得塊,一般在什麼情況下發生呢?

第一,個股遇到重大利空,持股者集體踩雷,紛紛掛低價賣出,這種情況下往往迎接投資者的是一字板跌停,賣都賣不出。舉個例子,如下圖,個股發布年度預告,預計2018年凈利潤虧損73~78億元,個股目前的總市值不足40億元,虧損卻將近市值的一倍。持股的投資者心中暗自罵爹罵娘了,既對上市公司感到氣憤,也恐懼股價大跌。果然,發布預告的次日,股價一字板跌停,跌停板上都是搶著掛單賣出的單子,但是沒有多少外面的投資者接盤,因此,裡面的投資者跑都跑不掉,硬是吃了個跌停,當天僅成交了914萬。

第二,個股前期累積了一段可觀的漲幅,買盤減少,獲利盤出逃,導致成交量萎縮,價格快速調整。如下圖,個股在前期上漲過程中,成交量越來越小,由買盤占優逐步轉變為賣盤占優,在上漲途中,隨著階段漲幅擴大,投資者恐高心理發揮作用,買入意願越來越低,直到原始的持股者獲利賣出的意願越來越強,拋壓加大,則會結束上漲的走勢,進入調整的階段。而在調整階段,個股的基本面情況未變,僅是技術性整理,所以不會引起清倉式出逃,成交量維持低量狀態,但由於承接盤還不足,速度下跌得快,這個過程一般出現在大漲後的第一次調整。

總的來看,股票縮量快速下跌,出現在下跌途中的加速和上漲途中的調整,背後的心理變化才是值得研究與分析。

主力在成交量上最難作假。成交量無非有兩個方向,一是放量,二是縮量。主力只可能把成交量做大不可能做小成交量。

主力在拉升股票的最後階段會儘量對倒把成交量放大很大,目的就是為了把散戶吸引進來,調動散戶的追漲熱情,然後主力藉機出貨。但是主力出貨都是很短時間的,不可能一直把成交量放的很大,成交量是真金白銀砸出來的,所以主力持續的放量也是需要成本的。

主力單方面是不可能做出縮量的。股票中有兩種勢力,主力和散戶。主力在洗盤初期,主力不出貨,但是散戶在出這個時候成交量是放大的,在洗盤的末期,主力不出,散戶也不出,這個時候縮量就形成了。所以縮量是雙方共同作用的結果。所以縮量甚至極致縮量作為買點是很準確的。

關於成交量的股諺有:量在價先,即天量見天價,地量見地價;底部放量,閉眼買進。據此操作,成功率較高,機會也不少。

所以說把成交量作為買賣的依據,可靠性相對來講還是比較準確的。

底量超頂量

當某隻個股形成頭部時,是必須放出巨大成交量的,相對性天量,同時出現天價,之後股價才一路下跌。但是有些個股在形成頭部時,成交量只是象徵性放大,換手率根本不足,而股價卻開始下跌,給人感覺就是莊家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當這隻個股到達階段性底部之後,成交量卻突然異常放大,同最近的時間段相比,該股的成交量放大明顯,就算和形成頭部時得成交量相比,也有過之而無不及,通常超過當時頂部放量的規模。這種就是底量超頂量現象。

圖形特徵:

(1)當股價從頭部滑落一段時間後,會有一個見底回升的過程。

(2)這個頭部區間的成交量稱為頂量,見底回升時的成交量稱為底量。

(3)如果底量能大大地超過頂量,則較容易通過頂量造成的壓力帶。

市場意義:

(1)莊家一般在股價下跌通道中收集籌碼,因此一邊打壓股價一邊進行買入,其成交量不可能放大。只有當股價跌到莊家滿意的低價區時,莊家才肯大力收集籌碼,此時成交量會急驟放大。

(2)雖然當時的股價還在前一頭部之下,能否衝上去還令短線客擔心。但是急驟放大的底量如果遠遠地大於前頂量,則說明莊家並不將前頭部看在眼裡,甚至把它看成是新行情的底部。

操作方法:

(1)當發現底量遠遠超過頂量時可買入。

(2)當股價衝過前一頭部的瞬間時,可迅速買入。

前頭部的成交量稱為頂量,而現在低位的成交量稱為底量,頂量處一定有套牢盤,當股價從低位上漲至前頭部頂量區間時套牢盤會掙扎解套出局,如果現在的底量沒法超過頂量的話,將對行情的發展造成不利局面。

股價要想向上漲必然要克服前頭部壓力,也唯有現在底部的建倉量能夠超過前頭部的套牢量時,才能證明莊家的確有這個實力和信心去把前頭部打通!

後量超前量

後量超前量的出現表明主力建倉的態度,並且倉位不斷增加;主力倉位越重那麼今後股價上揚空間越大,否則不足以出貨;隨著股價緩慢上升,後面成交量實際支持的股價已經超過前面成交量所支持的股價,或者說,前面股價成交的量已經被後面更高價的成交量所消化,已消除套牢盤只剩下穩定的獲利盤,這為股價今後上升減少了阻力;

隨著股價的繼續上升和成交量的繼續放大,股價連續突破前頸線位,拓寬了上升空間。從此股價將一浪高過一浪!

圖形特徵:

(1)股價呈波浪形上升,如果後面的上升浪成交量比前面的上升浪成交量大,稱為後量超前量。

(2)後一浪放量上升時,如股價正好通過前一浪頂部,則股價還會漲。

市場意義:

(1)每一波上升浪如果都能持續放量,則股價能持續上升。

(2)如果後浪放量時股價能夠超過前一上升浪頂部的話,則後浪的上升空間更大。

(3)莊家正是通過這種滾動操作,一邊獲取差價利潤,一邊將股價逐浪推高。

操作方法:

(1)在兩浪之間的量極度萎縮區介入。

(2)在後浪放量時並且股價衝過前一頭部的瞬間介入。

在一輪浩浩蕩蕩的上揚行情中,如果量能持續放大,股價也能不斷地創新高,那麼只要量不減不出貨即可,直到後量不能超過前量了,那麼就可能是構築虛浪了。

底部放巨量下跌意味著什麼?

股票放量下跌意味著什麼?首先我們要弄懂什麼是放量。股票放量是指成交量比前一段時間成交明顯放大,成交量暴增。當日成交量比上一交易日有明顯放大(至少10%以上)。股票行情怎樣才能稱作放量呢?假設昨天全天的成交量是1億,今天忽然變成4億了,就是放量。如果今天變成了1.1億,就不算。放量是相對而言的,昨天1億,今天變成1.5億,你也可以說它放量了。

放量分相對放量和持續放量。相對放量是指今天與昨天比,本周與上周比;持續放量是指最近幾天和前一段時間的某天的量做比較。

無量下跌就是成交量較前期大幅萎縮而股價下跌。

放量下跌就是成交量較前期大幅增加而股價下跌。

像跌停無量的話一般會持續下跌,放量跌停比無量跌停來的話,不過也不是絕對的,放量可以用對倒來實現,具體的看盤口,一般來說無量下跌不要進倉,等放量反彈時資金再介入為好,尤其是跌停時,抄底的話刀刀是血,放量的話可以看做三方面性好一方面是有大量承接盤,另一方面是主力資金出貨,最後一方面可能是對倒資金。一般來說如果出貨行情的話,主力一般在K線上會出現嚴重上影線放量,然後採取或者跌停方式次高位出貨或者是盤整出貨,主要還要看均線和股票中心位移。

1、股票放量下跌含義

那什麼是放量下跌呢?股票放量下跌是指股價下跌的同時,換手率放大,同時伴隨著成交量放大(與前幾個交易日相比較)。

放量交易是代表了這隻股票近期出現了某些消息,或漲或跌那就要具體的分析但也要防止機構的惡意炒作。放量或縮量從任何股票軟體上都會看到的,放量建議大家看換手率,成交量的變化不是很明顯。

2、放量下跌意味著什麼

股票放量下跌意味著有承接盤,不斷有人被套牢,導致股價無力進行超跌反彈,以為每次反彈都會有新的套牢盤割肉,股價之後將進入到縮量持續殺跌階段;但如果股價在相對低位出現放量下跌,意味著有主力資金引導股價下行,很可能是誘空動作。

底部巨量買入法

一般地,天量通常見天價,地量通常見地價,這便是「先見量,後見價」在股價走勢中的常有規律。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種情況,有些股票在長期下跌之後,突然放量拉出一根大陽線或是大陰線,這根K線將前面的一根甚至幾根K線實體全部覆蓋,成交量也明顯比前面一段時間要大得多。這種現象就稱為「突放巨量」。這裡我們主要了解一下股價在底部區域突放巨量的現象。

短線操作機會

1.股價經過一段長時間的下跌,市場的風險已經得到了有效的釋放,抄底資金大幅介入,由此推升成交量大幅放大,短線存在操作機會。

2.在受到利空消息打壓時,股價可能會直線下跌,之後短線抄底資金也會進行買入,由此形成了短線操作的機會。

實戰案例

從上圖可以看出,該股上市之後就步入了下跌走勢之中,股價一路下探到了27.35元才止跌回升。

股價探底27.35元成功,之後步入上漲走勢之中。圖中方框區域內股價大幅拉升,成交量現巨量,由此可見市場資金在大舉建倉,發出了短線看漲買入信號,如下圖所示:

從圖中可以看出,該股在企穩之後有大量資金介入建倉,由此顯示出市場資金對於股價後市上漲的一致性判斷。在大幅拉升且放巨量之後,股價向下回調,之後更是連續收陽線向上突破,短線買入信號更加強烈,所以投資者可以放心地進行短線買入操作。

此外,利空作用下的直線下跌也容易造成低位的巨量現象。從上圖中可以看出,該股很明顯地出現了暴跌的走勢,股價連續被封死在跌停板上,但之後該股放巨量打開跌停板,這顯示市場有大資金在介入。之後股價整理後再次向上,從圖中可以看出,該股在巨量拉升之後繼續保持這種上漲勢頭,由此短線信號確立,之後該股從8.50元左右上漲到了10.50元附近,上漲幅度達到了24%左右,如果此時短線操作可獲利豐厚。

散戶投資者的心態主要有以下的幾種:

一、散戶的貪婪:

貪婪就是貪得無厭,贏得小利還要大利,翻一翻還要翻兩翻。一波行情完成後,特別是在行情的後期階段更是拚命想賺取市場最後的一份利潤,不能夠把握自己和在交易中的節奏,往往得不償失,正確的交易利潤最終被貪婪所吞沒,當清醒的時候,已經喪失再次交易的權利。

二、散戶的恐懼:

恐懼就是對風險過度的恐慌,特別是初入市場的散戶,往往是違反交易中的原則之一「重勢不重價」,自己的每次交易都要與現實生活中的價格尺度進行比較,一次甚至數次的虧損將其多年的積蓄損失掉,就會變的視期貨如洪水,這種心態導致悲觀保守,坐失良機。

三、散戶的吝惜:

吝惜就是吝惜資金,這種心態常常發生在散戶短期被套,虧損額度在逐漸放大的前提下,最終的結果是導致坐失及時割肉止損的良機,以至於被深深的套牢。喪失大部分的資金。

四、散戶的從眾性:

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會有爭論,而在爭論的群體中三種人:先知先覺者、後知後覺者和不知不覺者,當一部分人的觀點得到市場的驗證,散戶就會長時間的關注並跟從,而這樣又同時會影響更多的人,因此,隨大流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往往大部分散戶都看清方向的時候,也就是行情要發生突變的時候。記的中國有一句名言「群眾的眼睛是亮的」,但是在期貨分析中,這句話恰恰是相反的意思,真的所有人都看清的,錯誤的可能性也就是最大,所以大部分的散戶也就成為「群眾」中的一員。

當行情開始上漲的時候,一些缺乏知識、信息和獨立判斷能力的投資者開始出現從眾的心理,固然也能夠得到一定的安全感。因為「大多數」也代表了人氣。但是期貨市場常常是少數人傳多數人的市場,既然如此,為何不甘居於少數,而是站到大多數一邊去呢?因此,當行情從底部啟動時,大多數的人都會說是量小、反彈,不能跟進。而當行情放巨量到頂部時,大多數人都會說只要有量,還會創新高。前者多數是空倉,所以期價就還能上漲,而後者表明多數是多倉,坐在轎子裡等著別人抬著上山,所以期價也很難漲動。在這兩種情況下,多數人的觀點是錯誤的,主力機構就可利用拉升或砸盤,使多數人踏空追漲或套牢割肉。

如果你也在潛心研究股市,不妨關注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股海戰艦(yk66009),了解更多更多財經資訊、經驗技巧和操作策略和強勢牛股思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0o5cmwBvvf6VcSZddB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