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是唱片最重要的元素,但封面也不能被忽視。」專輯封面最初只是用來保護唱片存放的一層包裝,如今早已是一處代表自由藝術表達的烏托邦;自 60 年代起,發行商和音樂人便開始委託藝術家們為自己的唱片設計獨一無二的封面,歷經數十載,縱使數字時代大部分印刷品都已經被取代,唱片封面卻依靠其藝術性得以留存。
還辛辛苦苦地在家裡堆鞋牆?
不如擺幾張好看的專輯封面一勞永逸
(圖片來源:WIRED)
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參與到唱片封面的設計中來,也使得很多唱片被冠以「單品」身份,很多人僅僅是因為封面,就算家裡沒有唱片機也要買回家裝飾起來。今天 BEAUTIFREAK 就為你整理出具備「單品」身份的 10 份藝術家合作唱片,沒準會為你的收藏加入新靈感。
01
《COMME des GARÇONS Volume 1》
《COMME des GARÇONS Volume 2》
音樂人:小野誠彥
合作藝術家:井上嗣也
《COMME des GARÇONS Volume 1》
《COMME des GARÇONS Volume 2》
(圖片來源:dento-house)
早在 30 多年前,COMME des GARÇONS 邀請到音樂人 SEIGEN ONO 小野誠彥,希望製作一些「能讓衣服變好看」的音樂,於是1988 年《COMME des GARÇONS Volume One》、1989 年《COMME des GARÇONS Volume Two》相繼誕生;在 2019 年 COMME des GARÇONS 重置出版這組黑膠,且不說小野誠彥當年在紐約錄這兩張專輯時來幫忙的大神樂手們,僅是新封面就令其斬獲數項設計大獎。
井上嗣也與其設計的
《COMME des GARÇONS Volume 1》
《COMME des GARÇONS Volume 2》
(圖片來源:dento-house)
2019 年重置版的封面 COMME des GARÇONS 請來日本設計行業內的隱藏大佬井上嗣也,這位大叔不僅是 Beans 工作室創始人,也是日本職業棒球聯盟 Logo 的設計者;在新唱片的封面上,使用了攝影師吉田多麻希拍攝的烏鴉組合,「不知道為什麼,但一看就是 COMME des GARÇONS」。
02
《Kids See Ghosts》
音樂人:Kanye West
合作藝術家:村上隆
《Kids See Ghosts》
(圖片來源:udiscovermusic)
村上隆作為 Kanye West 的老朋友,必然是有求必應。當年坎爺橫行霸道的第三張專輯封面《Graduation》便是村上隆一手打造,在 2018 年 Kanye West 與 Kid Cudi 聯手之時,專輯封面的不二人選依舊是村上隆。
靈感來自於 2001 年作品《Manji Fuji》
(圖片來源:Takashi Murakami/Kaikai Kiki Co.)
村上隆倒也是拿自己不當外人,以 2001 年的作品《Manji Fuji》為設計靈感,哦不,是設計素材,直接拼貼出一幅唱片封面;但新設計出的封面色調反而更適合村上隆的超扁平。
村上隆、Kanye West
(圖片來源:VOGUE)
03
《Psyence Fiction》
音樂人:UNKLE
合作藝術家:Futura 2000
《Psyence Fiction》
(圖片來源:catawiki)
提到 Futura 很多人都會想到他與 NIGO 合作的一系列唱片封面,兩人的合作系列也是很多潮流愛好者的收藏必備之選,但 Futura 在 1998 年與 UNKLE / DJ SHADOW 合作的唱片《Psyence Fiction》也同樣值得收藏。
《Psyence Fiction》採用傳統開合式設計
Futrua 早期經典元素一應俱全
(圖片來源:catawiki)
《Psyence Fiction》有別於傳統的抽拉式,採用開合式設計,Futura 得到 UNKLE 的同意後也大面積使用自己的經典 Alien 形象,當然他的徵得同意就是拿來自己的玩偶給 UNKLE 看一眼。
Futura 2000、UNKLE
(圖片來源:discogs)
04
《808s&Heartbreak》
音樂人:Kanye West
合作藝術家:KAWS
《808s&Heartbreak》
(圖片來源:ebay)
當 Kanye West 與 KAWS 的名字相遇,那必然是全自動話題生產機。2008 年二人合作為專輯《808s&Heartbreak》打造封面時,估計壓根兒沒想過之後兩個人會達到現在的高度;依稀記得專輯內歌曲和封面提前泄露後網絡上讓很多粉絲吐槽 KAWS 和 Kanye West 合作毀了坎爺的形象,當時那些粉絲現在再看估計是另一種觀點了吧。
《808s&Heartbreak》
(圖片來源:curatorstyle)
KAWS、Kanye West
(圖片來源:VOGUE)
05
《I』m With You》
音樂人:Red Hot Chili Peppers
合作藝術家:Damien Hirst
《I』m With You》
(圖片來源:nme)
強強聯手,是這張專輯封面的最佳代名詞。2011 年的合作,一邊是天資苦修的紅辣椒,一邊是玩轉甲醛的英國最富藝術家,看似毫無交集的雙方卻是最佳的合作對象,Damien Hirst 主觀的將自己一貫風格使用在紅辣椒第 10 張專輯封面之中,藥物、生物、簡潔,而專輯名以儘可能小的體積藏身於膠囊一側,「這封面不用什麼解釋,因為我們是紅辣椒」Anthony Keidis 這般評價 Damien Hirst 的設計。
為了防止你想不起誰是 Damien Hirst
放一張你一看就知道他的作品
(圖片來源:SCMP)
Damien Hirst、Red Hot Chili Peppers
(圖片來源:thenewyorker)
06
《THINK TANK》
音樂人:blur
合作藝術家:Banksy
《THINK TANK》
(圖片來源:catawiki)
剛剛的強強聯手貌似說早了。2003 年傳奇搖滾樂隊 blur 在打造自己第 7 張專輯時,出乎所有人意料的請到 Banksy 來設計封面。Banksy 自然是 Banksy,哪有什麼套路可言,你想讓我設計封面?好啊自己挑吧。Banksy 設計了幾套模板在倫敦幾處棄牆上提前塗鴉數組作品,在專輯推出後人們才知道原來這是為 blur 樂隊設計的專輯封面。
Banksy 前助手 Steve Lazarides 記錄下的照片
(圖片來源:Steve Lazarides)
07
《Kimi Ga Suki》
音樂人:Matthew Sweet
合作藝術家:奈良美智
《Kimi Ga Suki》
(圖片來源:catawiki)
奈良美智為人設計封面不新鮮,但是他設計的對象估計你想像不出來。合作過的對象包括 REM、Matthew Sweet、Bloodthirsty Butchers 、Shonen Knife 等等,仔細一看,搖滾朋克居多,這還是清新可愛的奈良美智嗎?其實誇張了,Matthew Sweet 在日本的時候也有很多人叫他龍貓呢。
右:Matthew Sweet
(圖片來源:Yahoo)
08
《Without You》
音樂人:David Bowie
合作藝術家:Keith Haring
《Without You》
(圖片來源:catawiki)
一張 1983 年的老唱片,圖中所示為日本限定款。這張唱片為 David Bowie 名曲《Without You》,後被收錄至專輯《Let's Dance》中;這首單曲的唱片封面則是啟發了村上隆、KAWS 等人的老前輩 Keith Haring,這張唱片在樂迷和藝術愛好者中是相當珍貴的收藏,唯有日版市面上二手存貨較多。
Keith Haring 、David Bowie
(圖片來源:faroutmag)
09
《The New Abnormal》
音樂人:The Strokes
合作藝術家:Jean-Michel Basquiat
《The New Abnormal》
(圖片來源:catawiki)
The Strokes 的復出專輯《The New Abnormal》稱為致敬更加合適,而非合作。在唱片封面使用了 Jean-Michel Basquiat 著名畫作《Birds on Money》的一部分作為主視覺,同時這幅作品也是 Basquiat 向爵士樂手 Charlie Parker 致敬所繪,致敬以致敬,環環相扣。
Jean-Michel Basquiat 、Charlie Parker
(圖片來源:sothebys)
10
《THE SCOTTS》
音樂人:Travis Scott & Kid Cudi
合作藝術家:KAWS
《THE SCOTTS》
(圖片來源:catawiki)
去年 Travis Scott 和 Kid Cudi 合作單曲《THE SCOTTS》明明尚可,粉絲紛紛要求推出專輯,結果卻被硬生生炒成一次巨大的商業行為;僅 KAWS 合作唱片封面就賣了三次,每次還分兩尺寸售賣,順帶還有雙方的無數周邊。但是上一個和 KAWS 合作封面的人可是 Kanye West,試想 10 年後,現在買沒準是最佳時機。
Travis Scott、Kid Cudi
(圖片來源:billboard)
(圖片來源:ft)
今天推薦的 10 組合作唱片封面其實只是唱片領域的滄海一粟,很多樂隊歌手都與著名攝影師、設計師合作完成過很多青史留名的唱片封面,比如 Pink Floyd、ACDC 等很多一提起便會有畫面的設計。
當大部分人的精力都在收集 Be@rbrick 和球鞋的時候,恰好正是收集唱片(撿漏)的好機會。
[ 本篇完 ]
·文中圖片若無說明,均來源於 Google 搜索·
你也許還想看,點擊圖片查閱
理想的日式生活
在設計圈裡走走看
擷取更多審美感悟
最厲害的大師永遠是下一位
情緒美術館商店,身邊的美術館,日常的紀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