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 東坡巨變

2019-10-01     東坡發布






1949—2019,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70年風雨歲月崢嶸,70年奮鬥譜寫華章。

70年,東坡巨變!


80年代眉山城區一角



1949年12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城,眉山解放。1950年1月5日,成立眉山縣人民政府。1997年8月,建眉山地區。2000年12月,眉山撤區建市,原眉山縣改名為東坡區。

解放初期老百姓根據眉山縣城長度和圍度,這樣形容眉山,「穿城三里三 圍城九里三」。

清嘉慶年間《眉州屬志》載眉州城圖(即眉山縣城圖)


解放初期眉山城有1.6萬人,0.8平方公里。如今東坡區88萬人,轄區面積1330平方公里。



70年時光荏苒

東坡快速發展

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從吃不飽到吃得好

從穿不暖到穿得美



70年代三蘇祠門前珍貴的合影



2019年三蘇紀念館門前女孩用手機自拍


從茅草房到高樓大廈

從羊腸小道到四通八達的交通網


從1729萬元到430.79億元


1949年地區生產總值僅為1729萬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42元

2018年達到430.79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51468元

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比1949年增長265倍

1950年財政收入僅為494萬元

2018年達到20.60億元是1950年的417倍



東坡人 請為家鄉巨變點贊!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

農 業:綜合生產能力快速提升

新中國成立初期 :地區農業生產基礎單薄,「靠天吃飯」現象明顯,糧食產量較低。

70年代中期起推廣種植雜交水稻

現在 :東坡獲得「中國黃金蜜柚之鄉」、「中國晚熟柑桔之鄉」、「中國柑桔蜜之鄉」等稱號,還是全國主要的黃顙魚苗繁育基地。2018年農業總產值達到86.45億元,是1978年1.22億元的71倍

工 業:工業逐步壯大

新中國成立初期 :地區工業經濟基本空白,在國家實施三線建設的背景下,興建了全國最大的通信設備製造企業505廠和眉山車輛廠。


眉山車輛廠

現在 :東坡成功打造甘眉工業園區、金象化工園區、眉山「中國泡菜城」、眉山經開區新區和眉山機械產業園區5個特色產業園區。2018年末,全區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90戶。2018年,全區工業實現增加值155.12億元,增長8.6%,是1978年0.38億元的409倍。


西部藥谷

泡菜產業園區


第三產業:產業總量不斷擴大


新中國成立初期 :直至上世紀70年代末,服務業發展相對緩慢。當時老百姓的生活都離不開糧票、布票、肉票、油票......忍飢挨餓、缺吃少穿、生活困難。

60年代的糧票

70年代商業系統普遍送貨下鄉,方便農民。其中以思蒙供銷社最為突出。

現在 :「雕像國際、宏遠蓋麗、萬景追夢城、萬達廣場」四大城市商圈為中心,東坡里、東坡印象兩條商業水街為引領的「4+2」發展模式。2018年,全區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190.49億元,是1978年0.34億元的562倍

東坡印象水街 · 古鎮風情商業街

雕像廣場

交 通:綜合運輸網絡四通八達


新中國成立初期 :地區交通十分落後。上成都下嘉定只有一條S103線,以及1970年開通的成昆鐵路。

70到80年代道彎路窄車難行


90年代眉山火車站,旅客等候乘坐綠皮火車

現在 :2018年末全區鐵路營業里程達到66公里,公路里程1462公里,是1978年320公里的4.6倍,其中高速公路105公里。成樂高速、遂資眉高速、成都三繞高速形成了「一縱兩橫」的高速網絡。

四通八達的交通網

通 信:郵電通信水平全面提升

新中國成立初期 :地區郵政通信發展水平很低,郵電所只有25個。

丁字口老郵局

現在 :2018年末,全區郵政局所52個;郵政業務總量比1978年增長175倍,有線電話18.06萬部。實現4G行動網路和百兆寬頻的廣泛推廣。

5G時代到來

科 技:投入持續增加 有效成果不斷湧現

新中國成立初期 :物資匱乏,科技落後。


80年代開始提倡科技致富


現在 :隨著科教興國戰略實施,科技領域投入持續增加,帶動創新產出不斷擴大。2018年,全區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2.44億元,比2013年增長3.4倍。全區專利授權量282件,其中發明專利38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0.45件。


生物製藥研發

教 育: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高

新中國成立初期 :地區教育水平低下,人口文化素質差。



1983.6.1 實驗幼兒園歡慶「六一」兒童節

現在 :2018年,全區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達100%;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達到48.5%。中等職業教育學校達到7所,普通高校3所:四川城市職業學院、四川工商學院、眉山職業技術學院。本專科在校學生3.23萬人。

眉山市一小課外活動

四川城市職業學院


文 化:不斷繁榮 軟硬實力明顯增強


新中國成立初期 :地區文化事業發展落後。

70年代,四川省勞動模範、全國圖書發行先進工作者余德懷經常送書走鄉串戶,幫助農民科技致富。

現在 :2018年末,全區共有公共圖書館和農村書屋共313個,藏書72萬冊;廣播實現村村通;有線廣播電視傳輸幹線達2.66萬公里;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100%,訂銷報刊雜誌累計11萬份。

東坡區圖書館崇禮鎮分館群眾正借閱書籍


東坡區圖書館少兒閱覽室

醫療衛生:居民健康水平持續提高

新中國成立初期 :地區醫療衛生水平很低,1949年衛生醫療機構僅有1個。

上世紀80年代醫務工作者到農家調查

現在 :2018年末,全區共有醫療衛生機構426個,比1949年增加425個

先進的醫療技術

如今的東坡正悄然崛起

東坡人早已進入了

高速高鐵、臨港臨空經濟時代

成為中國西部交通樞紐的

節點城市


繁榮的城市建設

發達的交通網絡

富庶多樣的物產資源

讓東坡區煥發出蓬勃的生機

東坡未來潛力無限


70年的風雨兼程

東坡翻天覆地的變化

無論是過去

還是在現在

東坡發展的足跡

都是一部壯麗的奮鬥史詩!






來源:張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xWShm0BMH2_cNUg0C_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