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甥躲在馬棚里,躲過了舅舅的追殺,3年後,推翻舊皇帝

2019-09-25     博史通今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特別重視對皇子們的教育,洪武九年,朱元璋做了一個特別的決定,他把幾個10歲以上的兒子,都送到老家鳳陽,讓皇子們在鳳陽體會底層老百姓的生活。這一年,17歲的燕王朱棣剛剛成婚,他的王妃是魏國公徐達的長女徐氏。徐氏陪伴朱棣在鳳陽居住了3年多,然後夫妻二人奉命一同趕往北京,從此,朱棣正式過上了藩王的生活。朱棣和燕王妃感情很好,他們一共生了三個兒子,分別取名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

朱棣從小喜動不喜靜,因此,他多次受到朱元璋的批評。相比之下,他的次子朱高煦有過之而無不及。朱高煦從小非常兇悍,經常舞蹈弄棒,像一個混世魔王。他的哥哥朱高熾身材肥胖,讀書寫字比較認真,朱高煦十分不省心,經常因此被挨打。後來,朱元璋下令,把孫子們都接到南京讀書,朱高煦到南京後,因為舉止輕佻,不愛學習,朱元璋並不喜歡他,《明史》云:

高煦不肯學,言動輕佻,為太祖所惡。

朱高熾三兄弟在京城,除了在皇宮內接受教育外,還經常到外公徐達家中做客。其中,徐達的長子徐輝祖看朱高煦不學無術,曾教訓過朱高煦。在古代,舅舅教訓外甥,乃天經地義,但朱高煦桀驁不馴,一言不合,差點和舅舅動起手來。徐輝祖因此斷言:朱高煦叛逆無道,若不嚴加管教,將來甚至叛父叛君。

朱元璋駕崩後,傳位於建文帝朱允炆。建文帝是朱元璋的孫子,也是燕王朱棣的侄子。建文帝即位後,聽信齊泰、黃子澄等人的建議,立即著手削藩。周王朱橚被貶為庶人,齊王朱榑被軟禁,湘王朱柏被逼自殺……建文帝削藩愈演愈烈,遠在北京的朱棣心急如焚。很明顯,他作為勢力較大的藩王之一,又是朱元璋在世兒子中最年長的一個,他註定要以悲劇收場。在姚廣孝等人的慫恿下,朱棣開始秘密招兵買馬,準備起兵造反。

建文元年五月,朱元璋的忌日到來,按理說朱棣應該到南京親自祭祀父親,但朱棣病了(裝的),只能派3個兒子代祭,於是,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三兄弟從北京趕往南京,代父祭祖。此時,魏國公徐輝祖秘密入宮,他告訴建文帝一件大事。他認為:他這三個外甥,只有二外甥朱高煦威脅最大,一定要想辦法將他除掉,否則後患無窮。建文帝心軟,沒有答應。徐輝祖為了大局著想,打算私自行動。

在朱高煦等人打算離開南京的前天晚上,徐輝祖邀請外甥朱高煦來家做客,朱高煦察覺舅舅的眼神有異常,飯都沒吃,躲到了馬棚里。徐輝祖找不到朱高煦,以為朱高煦逃跑,連忙召集眾人持刀搜索,找了一夜,也沒找到。第二天清晨,朱高煦扮成馬夫,搶了一匹馬逃離南京。舅舅徐輝祖一路追殺,可惜沒能追上。《明史紀事本末》記載:

輝祖察高煦有異志,非但不忠,且叛父,他日必為大患……高煦陰入馬廄,取其馬以行,輝祖追之,不及。

關於徐輝祖追殺朱高煦的細節,很多史書上都有介紹。有人認為,舅舅徐輝祖實際上並不想殺朱高煦,只是想把他抓住關押起來。但按照王世貞的說法,徐輝祖當時是想大義滅親,因為他一旦抓了朱高煦,就等於和朱棣撕破臉,抓和殺,沒有區別。因此,他絕對不是簡單的抓自己的外甥。

半年後,主要高煦跟隨父親朱棣起兵造反,朱棣讓長子朱高熾鎮守北京老巢,他帶上次子朱高煦出征。朱高煦十分勇猛,在白河溝之戰,擔任先鋒,斬殺瞿能父子,名聲大振。在東昌之戰中,朱棣兵敗,心腹大將張玉也戰死,眼看陷入絕境,關鍵時刻,朱高煦率兵趕到,救出朱棣。建文四年,朱棣的大軍來到南京浦口,為了激勵朱高煦,朱棣說「你好好表現,你哥哥身體不好,你是知道的。」朱高煦大喜,因為這是父親在暗示自己,將來會把太子之位給自己。朱高煦奮不顧身,一舉攻破城門。

靖難之役的結局,並不是「清君側」,而是改朝換代。朱棣登基,雖然大明朝還在,但他不承認建文帝的皇位,實際上是違背了朱元璋的遺願。當年朱高煦從舅舅家馬棚里逃走,僅僅過了3年時間,他就成了這場戰爭中的悍將,協助父親推翻了建文帝,說明徐輝祖當初對他的斷言非常正確。

​朱棣登基後,徐輝祖不承認朱棣皇位的合法性。一日,朱棣派朱高煦去勸徐輝祖,徐輝祖看到朱高煦後罵道:「亂臣賊子,當初沒有殺掉你,我終身飲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w3laW0BJleJMoPMlVw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