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家的孩子,背後站著怎樣的家長?

2019-07-29     校長傳媒


【蘭君專欄】

別人家的孩子, 背後站著怎樣的家長?

原創作者|蘭君(資深教育主編,青少年成長專家,作文指導專家,校長傳媒專欄作家,中科院家長學院特邀專家,著有《父母好好學習 孩子天天向上》《優秀母親教子錦囊》等。

任何一個優秀成長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偶然,而是有跡可尋,有徑可達的必然使然。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今年中考過後,圍繞著家庭教育話題,蘭姐姐在青島超銀學校做了一次「學霸」抽樣調查,這些「學霸」在今年的中考中都超過了745分,是眾多家長眼裡「別人家的孩子」。其實,優秀可以這樣複製的,我們一起解讀一下,「別人家的孩子」是如何煉成的?「別人家的父母」背後又有哪些「神操作」?

01

父母最好的影響?原來如此!

在李建 (中考總分746.5)眼裡,父母對他最好的影響就是教給他遇到困難時不要著急,而是透過問題的現象看到本質,來想辦法解決問題。「我記得我剛進入初中時,不太適應初中生活。連續兩次成績不太理想。我當時是很著急的,但我的父母告訴我不需要著急,著急是沒用的,每天晚上陪我分析題型,歸納方法,不久成績就有了顯著提升。這也為我之後的學習做了鋪墊:遇到不明白的題不隨便放棄,靜下心來仔細研究,從而能力有了提升做了鋪墊。」

「父母對我最好的影響就是培養我提高自己的效率!」於翔(中考總分747分)是這樣表述的:我的父母對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高效率地學習一小時,能比漫不經心地學習兩小時甚至三小時所得到的學習效果更好。因此,我也努力地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學習時心無旁騖。要學習的時候就認真學習,要玩的時候就好好玩。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一個充滿仁慈、愛心和責任感的家庭,他日後會成為健康、正直、樂觀向上、有所作為的人。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一個充滿愚昧、野蠻、自私自利的家庭,日後他可能成為一個粗魯的毫無教養的甚至危害社會的人。我的父母都是積極向上的人!」談起父母對自己的影響,杜瀚峻 (中考總分746.5分)滿懷驕傲。「我的父親經常出差,雖然我們日常見面次數很少,但是每次爸爸出差回來總會給我講他自己工作生活中一些有意思的事。爸爸說有時候為了說服客戶,經常要加班加點地做方案,一遍遍地改,爸爸從來沒有抱怨。正是爸爸這種默默的影響,我在面對自己一模失利時,迅速分析了成績,重新制定了複習計劃,調整心態,終於在二模和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績。

周裕贍 (中考總分749.5分)談及父母對自己最好的影響是這樣的,「我的父親周新是一名足球教練,他對我的身體特別注重。他說好的身體是學習最好的保障。每次寫作業我的眼睛離桌面太近時,他都會提醒我,告誡我要保持『一尺一寸一拳頭』。我的視力現在都是非常好的。我很感謝爸爸對我的教導和關懷。 我的初中三年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也有跌倒失敗的時候,可是我父母總是告訴我再成功也要低調,再不堪也要微笑,他們會細緻交心地和我一起分析問題所在,鼓舞我,讓我繼續前行。如果人的一生必要走一些彎路的話,我寧願這個彎路來得早一些。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人生其實是需要在彎路中學習的,彎路告訴我們的道理比直路告訴我們的東西多得多。」

02

學習由被動到主動是怎樣實現的?

杜瀚峻的經驗之談是:「從小父母就注重培養我的興趣。記得我小時候喜歡數字,當時我家住在五樓,媽媽為了教我,就從一樓開始和我一起數數,等到了上幼兒園時,我已經能熟練數到200以內的數字了。後來媽媽為了培養我的數學計算能力,小時候總是和我一起做口算題,看誰做得又快又准。後來媽媽實在趕不上我的速度了,這個遊戲才結束。可是做題的這個習慣卻一直保留到小學畢業。正是由於小學良好的基礎,進入初中後我的數學一直是優勢科目,每次都能取得別的同學羨慕的成績。」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甚至是孩子的終身教師,應做到身體力行。在我家,媽媽是總管,家裡很多事都是她操持。正因為這樣,媽媽是個雷厲風行的人,能不麻煩別人的事儘量自己做。她對我的要求也是這樣。從上小學一年級起,我自己上學的所有東西都由我自己收拾、歸納,正因為這樣,我成了一個做事有條理的人。這種性格也被我應用到了學習當中,每一科我都會備一個課堂筆記本,一個錯題本,我總是一邊學新知識,一邊整理錯題,保證每一章節不留漏洞。同時也培養了自己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

「在今年4月份是各個高中自主招生的時候,我參加了青島二中的自主招生。我本來是信心滿滿地參加自主招生的,但筆試分數距離分數線差了一分沒有通過!」李建說,「這應該是我初中三年經歷的最大的挫折。出成績當天,我的父母把我叫到客廳,沒多說安慰的話,而是和我一起看了一個非常勵志的電影。從電影中的經歷,我明白一帆風順的歷程不夠完整,這反倒是一種歷練,解開了心中的心結。後來在一模中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我在平時比較喜歡歸納式的學習,就是對已經學過的知識進行異同點的整理。在周末的時候喜歡定時定量研究某一科目。像是我初二的時候對地理各大洲絕對位置相對位置每個小知識點的歸納,以及各個國家的簡答題,在幾個周末的時間記了整整一本。」

03

「別人家的孩子」給考生家長的建議

回首初中三年,「學霸」們表示,除了感謝老師,感謝自己,最應該感謝的是父母。其實每個優秀孩子背後都有一個默默付出的家長。但現實生活中,一些家長說是說,做是做,言行不一,一邊要求孩子學會尊重,學會關心,自己卻惡語相向,怨氣衝天;一邊要求孩子努力學習,不斷進步,自己卻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因此,家長應通過學習,了解青少年心理發育特點和教育規律,與孩子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家庭關係,努力與孩子一起成長。

請家有考生的父母不要在家裡營造考試的緊張氣氛,儘量避免給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壓力,創造自然、寬鬆、平靜的學習環境。考前這段時期,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以免影響孩子的應試情緒。孩子在校累了或心裡有困惑,需要向父母傾述,需要父母的理解、支持。父母要相信孩子有一定的解決問題能力,沒有必要事事過問,要相信孩子已按學校老師的要求,完成各項學習任務。適當地約同學出去玩一會,讓大腦休息一下是為了提高學習效率。如果父母事事過問,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加重他們的心理負擔。

父母一定要為孩子做好榜樣,父母的言行舉止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心態與行為,比如:父母對孩子對事很有耐心,那麼孩子也會很有耐心,就會更加耐心地學習,可能會更加善於鑽研問題。

劃重點

真正的教育,其實就是拼爹媽!

這些優秀的學子不僅僅是成績漂亮,更是全面發展的優秀樣板。我們總在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何不反思一下自己能不能成為別人家的父母?你只看到別人家孩子的高分,卻沒看見人家父母背地裡做了啥?

優秀是可以複製的!原生家庭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真的很重要,那些優秀成長的孩子背後,大多都有一對優秀的、擅於引導教育孩子的父母。在孩子小時候,就已經有意識地重視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個性和人格。想方設法為孩子創造優秀的學習環境。平和、穩定、溫暖的家庭環境對孩子來說就是最好的家教。

家庭教育再難,也難不了一個在行動中不斷學習、勇於改變、自我成長的人!教育的本質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召喚另一個靈魂。它沒有聲響,它只是讓走在前面的人,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然後,任由改變自然發生。

真正的教育,其實就是拼爹媽。不要產生歧義,教育格局下的拼爹媽,不是官二代、富二代式的特權和包辦,而是比拼父母的教育理念,所創造的和諧環境,以及思維方式、處世方式等核心價值觀和生活方式。

作者簡介:

蘭君,蘭姐姐。資深教育主編、青島晚報小記者團創始人、中科院家長學院特邀專家、中小學生作文指導專家,校長傳媒專欄作家。其主持的品牌欄目"作文課"、"蘭姐姐熱線"、 "家長學堂"、"教育三人行"等多年來廣受好評。著有《父母好好學習 孩子天天向上》《優秀母親教子錦囊》。

(本文為蘭君原創投稿,首發蘭姐姐微信公眾號「家長學苑-ID:qdlanjiejie」,版權歸原創作者蘭君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uaRQ2wB8g2yegNDi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