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上的缺點也是特點?定窯、汝窯、哥窯有話要說

2019-07-26     文藏

由於燒制工藝和釉料等原因,很多古代瓷器上或多或少會有一些缺陷。但對於一些瓷器而言,這些工藝反而成了它們的特點,後世的人們有時就是因為這些缺陷而記住了它們。接下來為你盤點其中兩種瓷器缺陷:

一、開片

開片指的是瓷器的釉面上的自然開裂現象。開裂原本只是瓷器的一種缺陷,但自從人們發現了瓷器開裂的規律後,就創作出開片釉,塗在瓷器上,並將它作為瓷器的一種特殊裝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哥窯和宋朝的官窯。

宋 哥窯葵花洗 故宮博物院藏


宋 哥窯葵花洗 洗底 故宮博物院藏

哥窯是宋朝的五大名窯中的一種,它的底胎很薄,釉色主要有灰青色和米黃色兩種。這種瓷器最大的特點就是「金絲鐵線」,也就是哥窯上的開裂。哥窯的釉面上有很多被稱為「百圾碎」的不同紋片,這些開片大的呈黑色,小的則呈黃色,因此被稱為「金絲鐵線」。在哥窯瓷器上,開片這種裝飾手法被用到了頂峰。

宋 哥窯碗 故宮博物院藏

宋 哥窯碗 底部 故宮博物院藏

而宋朝官窯的開片也傳承自汝窯。汝窯上的開片十分明顯,古人經常根據開片的形狀為它們取名字,例如蟹爪紋、蟬翼紋和魚子紋等。這些名字聽起來十分好聽,卻不過是古人的風雅在作祟而已。汝窯表面上的開片不但大,而且遍及全身。由於汝窯本身的珍貴,因此當時的人們因此也容忍了汝窯的這個缺點,甚至還把它當作汝窯的美感。而模仿汝窯的官窯,也就將這種開片的裝飾手法繼承下來,並使其變成一種極致的美感。

宋 汝窯天青釉圓洗 故宮博物院


宋 官窯青釉方花盆 故宮博物院藏


二、芒口

芒口也是瓷器的一種缺陷。一般有芒口的瓷器都是採用覆燒法燒制出來的,由於這種燒制方法需要瓷器的口沿部分與窯具直接接觸,因此瓷器的口沿部分沒有釉彩,只漏出胎骨,這種瓷器就被成為芒口瓷,為了掩飾這一缺陷,通常會在瓷器的口沿部分用金屬做包邊。芒口瓷的典型代表是定窯。

宋 定窯刻雙魚紋碗


宋 定窯刻雙魚紋碗

定窯是宋代的白瓷名窯,從北宋中期開始,定窯開始採用覆燒法的方式進行燒制,因此定窯生產出的瓷器都是有芒口的,所以我們通常見到的定窯都是有金、銀、銅等金屬進行包邊的,這也是定窯的一大特徵。由於定窯出現了芒口,宋朝皇室就以此藉口,將御窯從定窯改為汝窯,這也就是「定窯有芒不堪用」最普遍的說法之一。除了定窯之外,吉州窯、湖田窯等窯口生產出來的瓷器也有芒口這種特徵。

南宋 吉州窯滿天星盞


宋代 湖田窯青白釉嬰戲圖碗

開片和芒口雖然是瓷器的缺陷,但正是由於它們的存在,才造就了定窯、汝窯、哥窯、吉州窯、湖田窯等一批精美的瓷器,這或許就是瓷器帶給我們的一種「缺憾美」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tbsM2wB8g2yegND-uQ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