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瑞新視角-珠三角站」乳腺癌新視角論壇亮相廣州,多角度聚焦乳腺癌診療理念更新與治療手段優化

2019-10-16     壹生

2019年9月6日,輝瑞新視角大會在廣州順利拉開帷幕,會議內容涵蓋了藥物合理選擇、乳腺癌治療進展分享以及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理念,同時還設立了外科與多學科協作(MDT)分會場,細緻詳盡地策劃了多個話題的學術交流。

會議期間,本報採訪了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王先明教授、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曾健教授與浙江大學附屬邵逸夫醫院沈麗蓉教授,通過專家視角,了解當前乳腺癌診療理念、診療熱點以及治療方案優化等多方位學術內容。現整理專家採訪精華內容如下,以期讓廣大讀者更好地了解當前學術進展與診療理念,為乳腺癌臨床實踐提供更多理論基礎。

王先明教授:橫縱聯合,多角度助力我國乳腺癌全周期全方位理念落地

1、乳腺癌全方位全周期管理應如何定義?

這一理念可分為橫縱兩個方向來看待。其中「橫坐標」圍繞周期而言,將乳腺癌分為急病期、慢病期與康復期;「縱坐標」則圍繞方位而言,即除乳腺癌疾病本身,患者往往還存在很多合併症,例如合併高血壓、糖尿病等,此時臨床醫生還需考慮其對手術、化療、內分泌治療等安全性的影響;與此同時術後長期的輔助治療也會引發一系列跨學科的問題;此外,進入慢病期後,在長期隨訪過程中,患者的營養支持治療、中醫藥調理也是臨床醫生需要考慮的問題;患者進入康復期後,除疾病治療外,還涉及心理學、社會學方面的專業輔導,幫助患者更好地回歸家庭和社會。因此,「縱橫」聯合的「雙全」管理,是非常廣義的概念。

2、通過這樣的理念的實施,如何更好地為乳腺癌診療帶來獲益?

乳腺癌相對於其他惡性腫瘤來說,患者遠期預後較好。究其主要原因在於早篩、早診和早治,強大的各種輔助治療手段為患者帶來了更多的遠期生存獲益。同時,由於乳腺癌患者獲得更長的生存期,則嚴格地進行全程管理、更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幫助患者回歸家庭與社會尤為重要,這也是乳腺癌「雙全」管理的核心價值,需要臨床醫生從理念上接受、從行動上實施。這一理念目前雖然尚處於初始實施階段,相信隨著未來人工智慧等新型手段的不斷加入,將有助於理念更好地落地實施,造福患者。

曾健教授:刀鋒劍影,共話乳腺癌局部治療進展

1、本次會議中特別設立了刀鋒會分會場,不難看出是圍繞外科治療主題的,能否請您為我們介紹一下納入討論交流的幾項外科研究進展?

一方面是保留乳頭乳暈的乳腺癌手術。傳統乳腺癌手術為全乳切除術,切除整個器官,破壞性大。若保留乳頭乳暈、重建整形,可從外觀上修復乳房。但傳統乳房重建為一併切除乳頭乳暈,保留乳頭乳暈從美容效果上勝於傳統重建。另一方面為游離皮瓣,監測血運狀況。這是近年來乳腺癌術後局部修復的一項新技術,操作難度較高,要求游離、移植後血管吻合保持原有血運,臨床上其失敗原因也主要為術後血運不良。以上兩方面內容尤其對乳腺外科青年醫生行乳腺癌術後修復重建技術極具指導意義。

2、在您看來,乳腺癌外科治療在哪些階段發揮重要作用,與其他學科如何有效搭配?

乳腺癌綜合治療在近二、三十年間進步較快,除外科治療外,有效地聯合了內科治療、放療技術等多種手段。其中,乳腺癌內科治療主要包括化療、內分泌治療和分子靶向治療等全身治療手段,放療為有效的局部治療手段之一。與此同時,對於乳腺癌外科治療的拓展,在腫瘤外科理念的更新、技術的改進基礎上,還包括與整形外科的結合,稱為腫瘤整形技術,根治術後重建乳房外形,更新了乳腺癌傳統外科手術治療理念。通過以上多治療技術手段的有效聯合,總體上延長了乳腺癌患者生存期,提高了生活質量和患者滿意度,這使得近年來乳腺癌治療水平得到顯著提高。

沈麗蓉教授:蒽環類在乳腺癌治療中不可或缺,可優化給藥模式規避不良反應

1、蒽環類是乳腺癌診療中的一類化療治療藥物,您認為臨床治療中如何對用藥予以優化?

蒽環類藥物是乳腺癌治療不可或缺的重要藥物。回顧乳腺癌治療發展史,早在20世紀70年代,蒽環類藥物就已有權威指南推薦使用證據。歷經幾十年發展,通過不同方案的比較,研究者得出蒽環類藥物密集、序貫使用紫杉類藥物這一早期乳腺癌治療首選方案。優化蒽環類方案的核心仍在於參考權威指南、查閱相應臨床研究數據,因其綜合了臨床各類循證醫學證據,同時還應結合患者個體化病理和生理特徵。

2、藥物相關不良反應難以避免,在您看來如何有效規避或降低蒽環類藥物對患者造成的損害?

同其他化療藥物一樣,蒽環類藥物不良反應難以避免,且其不同劑型的不良反應表現不同:常規蒽環類藥物不良反應主要為心臟毒性,而新型的蒽環類藥物如脂質體多柔比星常見不良反應為皮膚毒性。

如何在保證療效的前提下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用法、用量、給藥模式都極為重要。已有研究結果顯示,脂質體多柔比星的皮膚毒性主要由其長半衰期所致,因此,給藥間期為24天則可有效平衡藥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縮短其給藥間期可能增加皮膚毒性發生率。另一方面,降低常規蒽環類藥物心臟毒性發生率主要在於控制其累積劑量,如多柔比星累積劑量不應超過450 mg/m2,表柔比星累積劑量不應超過900 mg/m2,不同說明書可能存在細微差別,但大致範圍如上所述。對晚期乳腺癌患者,多柔比星累積劑量達300 mg/m2,可加用心臟保護藥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qL6120BMH2_cNUgSpR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