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開始對素有「草原敦煌」美稱的阿爾寨石窟開展搶救性保護,通過壁畫修復、數字化保護等手段,讓阿爾寨石窟的歷史魅力重新綻放。
阿爾寨石窟坐落於鄂托克旗東北部大草原深處,整座石山高約42米,石窟依山就勢而造。阿爾寨石窟俗稱百眼窯,原來有108窟,現僅存60多眼。2003年被國務院定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阿爾寨石窟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草原石窟建築遺址,是一座集寺廟,宮殿,石窟建築,壁畫,雕塑,藏文榜題為一體的佛教藝術寶庫,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因其石窟規模宏大,壁畫精美而被稱為草原敦煌。
阿爾寨石窟的營建歷史十分悠久,石窟的開鑿和壁畫繪製及其歷史沿革初步可以分為北魏,西夏,蒙元,明朝四個時期。歲月的車輪緩緩駛過,不光沉澱下了阿爾寨石窟悠久燦爛的文化,也在它的身上鐫刻出了時光的痕跡。由於年代久遠,受到自然和人為的破壞,石窟內壁畫開始脫落,甚至面臨著毀滅式的傷害。這讓在阿爾寨石窟研究院工作十多年的門都看在眼裡,急在心上。
2018年,我市啟動了阿爾寨石窟壁畫保護工程。工程請來在壁畫保護和修復領域國內頂尖的敦煌研究院的專業人員,在前期壁畫保護現狀調查評估、室內實驗的基礎上,針對石牆和夯土牆體上的顏料層剝落、地仗酥鹼、邊緣破損等幾種常見的壁畫病害,遵循「修舊如舊」和「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綜合考慮地質、氣候等因素,制定了科學的修復方案。同時採用數字化的保護讓壁畫活起來。
由於壁畫文物修復的不可逆轉性,數字化保護顯得尤為重要。壁畫數字化保護主要將壁畫的數據進行採集、加工、存儲,高清的數字化成果將通過計算機、網絡等手段繼續服務於學術研究,阿爾寨石窟壁畫遺產也可以通過數字化技術繼續傳承其承載的文化內涵。
目前阿爾寨石窟的各項保護工程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預計2020年年底完成全部工程。
來源:鄂爾多斯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