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教育,這是在這個社會上不能夠缺少的,但是我們覺得在中國從前,雙語教育是在中學才有英語課程,小學沒有。用我的看法,我覺得這是正確的,這個政策決定正確。為什麼?要紮根。小學教育是紮根教育,你根本沒有紮根,就學了外國人的東西,很容易被外國同化了。
你不能同化別人,別人會同化你,因為你從小就接受,很容易被外國同化。將來學成之後,他是在中國生的,他是外國人,他不是中國人。但是有很多這些父母希望自己兒女變成外國人,很多,崇洋!當然他很贊成。如果希望自己是中國人,而且中國在世界上不是強盛,外國人都瞧不起中國人,中國人弄做外國人,很光榮的。所以,我們看到許多父母,給兒女起名字都起外國名字,中國人開的公司行號也用外國名字。從這個地方就看到,中國人的自卑感非常重,對於民族的自信心喪失掉了。
這是我們近一、兩百年遭受苦難真正的原因,這個話是早年我聽胡秋原先生講的,他是非常悲痛感慨說這個話。
我們這個災難的原因在哪裡?就是喪失民族自信心。對於中國古聖先賢這些成就,完全否定了,一切都是西方超過中國,中國自古以來,沒有一個人能夠超過外國人,外國人第一。有這種念頭,你就永遠低人一等,你頭抬不起來。所以,我跟方先生學習,我曾經問過,為什麼古時候從印度傳來的梵文經典,在中國翻成中文之後,那個原文全部喪失掉了,沒有保存下來。這什麼原因?
方先生告訴我,他說那個時候的中國人,對於自己的文化是充滿了信心。翻成中文之後,就覺得所翻的意思完全沒有錯誤,而且文字比梵文還要華美,用中文,梵文可以淘汰掉,可以不要了。你說這樣的自信心! 成為世界上一等的大國,不像現在,現在完全沒有了。我聽了方老師的話,我非常受感動。一個人的成就,家庭的成就,國家的成就,根源在哪裡?
根源在自信心、在自尊心。所以,兒童雙語教育,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英語要學,不在兒童,英語在什麼時候?在小學、初中就可以了。幼稚園不可以學習,幼稚園決定要學《弟子規》,這個做人的根要紮好。如果小學畢業之後,或者初中畢業之後,到外國去讀書,英語很容易就學會。
——恭錄自 《關於童蒙養正教育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