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
幾乎所有的父母都遇到過這個問題,但是大部分父母都沒有重視起來,也沒有通過科學的方式正面回應孩子,他們不是避而不答,就是推託「你長大後就知道了」,亦或者是哄騙式回答「你是垃圾桶里撿來的」,「你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
本以為孩子還小不懂事,糊弄糊弄就過去了,卻不知很多孩子都當了真,給他們幼小的心靈留下來陰影。
當
孩子
問
「
媽媽
,我是
從哪
里
來
的?」父母的回答很重要,
別
糊弄
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個關於「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視頻,視頻里採訪了幾位曾經被父母哄騙式回答的網友,他們或多或少都留下了陰影,即使已經成家立業,為人父母,也無法忘懷。
唐美麗:我爸媽說我是他們逛街的時候,花兩塊錢買來的。於是24歲的我,至今不敢走進街邊的兩元店
張喜愛:我媽說,我是從人販子那兒買來的,我的親生父母在貴州山里。於是我13歲離家出走了,被貴州警方發現並送回
馬塞彪:我爸說我是從垃圾場撿來的,撿我還不如撿旁邊的那台爛電視。於是29歲的我,至今看到電視機還有巨大的競爭壓力
李健翔:我爸說我是他和我媽玩泥巴捏出來的。於是26歲的我,每次洗澡都害怕自己會化掉
馬旭東:我爸說我是上廁所的時候蹦出來的。於是31歲的我,至今還害怕馬桶抽水的聲音。
叮麻小時候也問過父母這個問題,我媽說「你是地里撿來的」,問了七八次都是這個答案,然後我就信以為真,一度想要離家出走,去找自己的親生父母。即使現在已經為人父母,還是會經常懷疑,他們真的是我親生父母嗎?要不要去做一下親子鑑定?
其實回答這個問題並不難,一句簡單的「你是從媽媽肚子裡來的」就可以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同時還能讓孩子安心,原來你真的是我的媽媽,我真的是你的寶寶呀?
如果孩子繼續追問「我為什麼會在你的肚子裡?」「我是怎麼從肚子裡出來的?」也不需要擔心,媽媽也可以趁機給孩子來一場xing教育的啟蒙,讓他們對自己的出生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提起性教育,很多家長感覺有些曖昧,不太好意思,但是實際上,對0-12歲的孩子來說,認識性別、xing器官,就像認識眼睛、鼻子一樣,根本沒有任何曖昧的想法,也不需要過度緊張。
就像兒童教育專家孫瑞雪曾經說過的:
「在我們小學,當老師將這些內容正面講給孩子們時,孩子聽得非常認真,像聽任何其他課一樣正常。其中一個孩子的生zhi器官做了一個小手術,他就坦然告訴其他孩子:他不能跑操。其他孩子告訴老師時,就如同說他鼻子動了手術一樣,沒有一個孩子神神秘秘、大驚小怪,沒有一個孩子在這個問題上有曖昧的想法。」
那麼,怎麼回答孩子呢?先看一個網友的回答:
孩子: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
媽媽:你是從媽媽肚子裡生出來的。
孩子:那我怎麼到你肚子裡的呀?
媽媽:那你先說你是怎麼種花生的呢?
孩子:我把花生米放在花盆土裡,花生就長出來了。
媽媽:是啊,當初爸爸也給了媽媽一顆種子,並且種在媽媽的肚子裡,後來就長出了你。花生米就相當於爸爸給的種子,土壤相當於媽媽的肚子,長出的花生就相當於你了。
這個回答是不是很機智?孩子太小,擔心孩子聽不明白,或者不知道怎麼回答的,可以試一下。
當孩子問「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父母應該怎麼回答呢?如果這麼回答,孩子會很受益!
1.
正面回應孩子的問題
當今社會已經進入網絡時代,孩子每天都會接觸到很多網絡知識,從媒體中也能獲得很多相關內容,當然,沒有父母的解釋,他們可能還是一知半解的,不太了解,但是心理的疑惑無疑是存在的。如果父母遮遮掩掩不做出正面的回應的話,只會加重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他們會想法設法尋找答案,甚至會走一些彎路。父母還不如正面回應孩子,給孩子適當的講一些關於生命、遺傳、以及xing教育的知識。
當孩子問「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時,父母也可以試試《兒童心理學》里「小蝌蚪和小房子」的故事:
爸爸肚子裡住著很多小蝌蚪,媽媽的肚子裡只有一個小房子,有一天小蝌蚪從爸爸肚子裡鑽了出來,然後來到了媽媽肚子裡。但是,媽媽肚子裡的小房子實在太小了,只能住下一個小蝌蚪,於是小蝌蚪就開始比賽,最勇敢,游泳速度最快的那個小蝌蚪跑了第一名,進入房子裡,然後把門關上了。這個小蝌蚪就在媽媽的肚子住下了,一住就是將近10個月。小蝌蚪慢慢長大了,變成了小寶寶,小房子盛不了了,媽媽的肚子被撐得特別疼,然後媽媽就需要去醫院,在叔叔阿姨的幫助下,把寶寶從小房子裡放出來,然後你就出生了。
2.
根據年齡和認知回答
心理學家安尼西·班思坦曾經針對兒童對「人類的起源」的認識進行過廣泛的研究。她在研究過程中採訪了100多個注重兒童教養問題的家庭,其中的大多數父母認為,他們已經向子女恰當的解說了「寶寶是怎麼來的」這個問題,覺得孩子應該可以回答的很好,可是沒想到研究結果卻讓很多父母大為驚愕。
而採訪視頻里,35歲的張二嘎的回答引發了很多網友的熱議,張二嘎說,當他問父母自己是從哪裡來的時候,他的爸爸很詳細,很詳細的告訴了他的來源。於是,他比同齡人早6歲進入了青春期。
為什麼會這樣呢?歸根結底還是父母的解釋不恰當,沒有針對孩子的年齡和認知進行解說。
在《兒童行為心理學》一書中指出
父母在解說「我是從哪裡來」這個問題的時候,應該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認知水平來給予解答,而不是從大人的角度來回答。
比如兩三歲的孩子,他們還無法理解寶寶是怎麼來的,媽媽告訴他們「你是從媽媽肚子裡來的」或者「你是媽媽生的」就可以了;如果孩子還繼續追問的話,可以試試前面提到的「種花生」的故事。
四五歲的孩子,已經有了思考的能力,他們對寶寶的由來有自己的認知,而且特別喜歡「打破沙坑問到底」,媽媽講解的必須要詳細一些才能滿足他們的好奇心,此時可以試試前面講的「小蝌蚪和小房子」的故事。
六七歲的孩子,父母可以如實解釋了,可以藉助繪本,告訴孩子男孩女孩的不同,給孩子來一場xing教育的啟蒙。
3.
利用繪本巧妙回復
繪本的選擇有很多,前段時間叮麻入手了一本立體書籍《我們的身體》,書中解答了生命的開始、寶寶的出生、成長的變化、肌肉、骨骼、心臟和血液、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大腦、五種感官、生病、身體的防護網、皮膚等寶寶愛問的14類問題。
對於「我是從哪裡來的」問題,其中的生命的由來、胎兒的發育和分娩,都能給予孩子清晰的解答。
孩子是從哪裡來的?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孩子是怎麼進入媽媽肚子裡的?孩子在媽媽肚子裡是怎麼生存的?孩子是怎麼出生的?
孩子是怎麼進入媽媽肚子裡的?爸爸和媽媽相愛了,寶寶是他們愛情的結晶,爸爸的jing子細胞和媽媽的卵子細胞相結合,形成了受精卵。受精卵不斷分裂,最終形成了完整的人體結構。
孩子在媽媽肚子裡是怎麼生存的?立體書里有羊水的模擬形態,胎兒在羊水裡的發育情況,讓孩子對孩子在肚子裡的生存有了一個深刻的認識。
孩子是怎麼出生的?孩子發育成熟了了,在醫生阿姨的幫助下,從媽媽的肚子裡出來了……這個地方是一個立體的形態,有一個紙殼可以進行操作,把紙殼往下拉,寶寶從媽媽的肚子裡出來了。
這本立體書不僅內容豐富,還可以觸摸、操作,加深了孩子的興趣和理解,尤其適合3-6歲的孩子。
《迷人的生命》也是不錯的選擇,這是一本講述物種起源、地球生命進化和萬物關聯的科普繪本。看起來是不是特別的高大上,而且非常的無趣?其實不然,這本繪本使用的是猜謎問答的方式:它是什麼?它有鰓,它是一條魚嗎?它有肺,它是一隻青蛙嗎?它腳上有蹼,它是一隻鴨子嗎?它有尾巴,它是一隻狐狸嗎?不是……它馬上要出生了。啊,原來它是一個寶寶。
就這樣,在一問一答的互動中,作者層層遞進生命演化的進程,用孩子們感興趣的方式講述生命進化的故事,讓孩子輕輕鬆鬆就能讀懂。
講述生命的繪本還有很多,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認識能力,選擇合適的,既可以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又可以解決自己的尷尬,同時還可以讓孩子對XING教育有一個深刻的認識。
大家好,我是叮麻育兒,經驗豐富的育兒達人,多平台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孕育知識!歡迎大家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