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漲工資總是和職稱掛鉤,合理嗎?這篇文章總算說明白了

2022-03-24     明珠絮語

原標題:教師漲工資總是和職稱掛鉤,合理嗎?這篇文章總算說明白了

01

教師工資又迎來了一輪上漲,這對廣大教師來講無疑是一件大好事。

但每次工資上漲,都會引發一個討論:

教師工資總是按職稱漲,合理嗎?

我們知道,公辦學校的教師工資和職稱是直接掛鉤的,一般來講,職稱越高,工資越高。

基本上,每次漲工資都是如此,職稱越高,漲得越多,造成不同職稱間的收入差距越拉越大。

在有的地方,甚至連烤火費這樣的福利也是按職稱高低來發。

有老師就質疑說,難道高級教師冬天比初級教師更冷,要燒更多的煤麼?

教師的收入和職稱的相關性太強,難免會造成事實上的不公平。

02

打個比方說,一個教師當班主任同時教高三畢業班,另一個看大門,誰的工資應該更高一些?

顯然應該是前者。

但事實上,在學校里,如果前者是初級或中級職稱,後者是高級職稱,那麼後者的工資要比前者高很多。

再比如,兩位教師同樣教高三,同樣當班主任,一個班考上大學的學生最多,另一個班考上的學生最少,誰的工資高?

按理說,也應該是前者。

但事實是,誰的職稱高,誰的工資就高。

只要評上了職稱,就永遠能掙高工資,只要評不上職稱,你乾得多、成績好也沒用。

這樣的現狀,無疑會影響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03

記得《瞭望》曾發表過《興安盟的教改實踐》一文,寫的就是這個問題。

文章中提到,興安盟6個旗縣市234所學校,每所農村學校都有3~5名教師做著看大門的營生,其中2~3人還是高級職稱教師。

因此,當地進行了改革,直接向那些評上高級職稱、享受高工資待遇,卻在門衛、宿舍、食堂等教輔、工勤、管理崗位工作的教職工的利益開刀。

該盟規定,專任教師新轉崗到工勤、教輔崗位的,按工勤、教輔崗位重新核定工資,不再保留教師職稱工資待遇。

可見,有的地方已經認識到了職稱和工資掛鉤的弊端,開始做出改變。

04

現在的中小學教師的工資構成,分為崗位工資、績效工資、薪級工資和各種津補貼等四項。

其中,崗位工資是最重要的一項,依據就是職稱。

中小學教師職稱一般分為高、中、初共三級(現在有了正高級,但比例很小)。

高級教師(副高級職稱)又分為五、六、七級,中級教師(中級職稱)分為八、九、十級,二級教師(初級職稱)分為十一和十二級,崗位工資向下遞減。

最高的五級崗位,相當於最低的十二級崗位的近兩倍。

顯然,這個「崗位工資」實際上是職稱工資,因為崗位對應的是職稱。

而職稱代表的是教師的專業水平高低(如果評的過程嚴格公正並且統一的話),而工資代表教師的工作量和工作貢獻,這是兩碼事。

從某種意義上講,職稱和學歷有些像,可以作為競爭工作職位的依據。

比如學歷高、職稱高,說明水平高,在競爭畢業班、競爭班主任時有優勢。

但在漲工資時,要看你具體在幹啥,而不能看你的這些外在條件。

如果每次漲工資都是研究生多漲,本科生少漲,專科生漲得更少,顯然不合理。

職稱亦然。

05

根據按勞分配的原則,應該是乾得越多、貢獻越大的職工,工資越高。

而教師的職稱高低,同工作量以及貢獻的大小不存在直接關係。

一個合理的辦法是,像興安盟一樣,讓崗位工資真正和工作崗位結合起來。

比如,教師工資可以採取「績效工資+教齡工資」的方式。

績效工資就是以崗位定工資、以成績定工資,幹什麼活、干出什麼成績,就拿什麼錢;

工齡工資則是對長期從教的鼓勵,而且,每個人的年齡是共同增長的,這對所有人都公平。

年齡大而且堅持在一線,工作滿點,成績出色的教師,工資最高;

由於身體等原因不能在一線滿點工作的老教師,和在一線擔當主力的年輕教師,都掙得比較多;

年齡不大還幹活不多的,工資最低。

這樣的方式,可能更能體現出多勞多得,更能激發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明珠絮語(ID:tsliuchanghai),以教師和家長的雙重視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長的教育困惑。新書《為自己讀書》正在噹噹、京東、天貓等平台熱賣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f0c37fb9ee48a093c1173786db06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