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罕見結腸巨瘤的年輕小伙,從北到南的千里求醫記

2023-09-12     廣東省中醫院

原標題:罹患罕見結腸巨瘤的年輕小伙,從北到南的千里求醫記

「感謝你們!我們從北到南求醫,在這裡重獲新生!」近日,來自連雲港的罕見結腸巨大腫瘤患者小莊一家緊緊握著廣東省中醫院胃腸外科刁德昌主任的手,激動得哽咽著重複著這句話。

腹腔巨大腫瘤嚴重威脅患者生命

8月13日,廣東省中醫院胃腸外科迎來了一位特殊的患者。年僅33歲的男性患者小莊由父親用輪椅推進病房,膨隆的腹部已讓他行動不便,父親臉上寫滿了焦慮。這份焦慮是由於該患者既往曲折多家知名醫院的就醫經歷。

時間追溯到2月前,這名來自連雲港的患者發現自己的腹部隆起比較明顯,自己在腹部可以摸到一個腫塊,便開始了艱難的求醫之路。在北京、上海多家知名醫院完善影像學檢查後,影像學檢查提示腫瘤侵犯了周圍的器官如腹壁、結腸、小腸等,並且與下腔靜脈、腸系膜血管、胰腺分界不清,專家們紛紛表示腫瘤太大,性質不明,沒有辦法選擇藥物治療,也無法安全切除。最後,小莊在上海某綜合性醫院進行了手術。上海的專家團隊綜合評估病情後,認為還有一線希望,決定嘗試一下,為小莊實施了開腹探查術。

術中發現腫瘤占滿了腹腔,侵犯了周圍所有臟器和血管,固定難於推動,觸之極易出血,無法分離,遂中止手術,做了腫瘤活檢。手術後,由於巨大腫瘤的擠壓導致腹壁張力大,小莊腹壁傷口一直未能癒合。手術活檢病理結果顯示僅見壞死組織,未見腫瘤細胞。

這時,主診教授邀請我院胃腸外科刁德昌教授作遠程會診。刁德昌教授會診後認為患者病情複雜,建議轉我院作進一步檢查和治療。

患者的腫瘤影像學照片

術前評估難見曙光

在奔赴廣州之前,上海專家告訴小莊:「刁德昌教授是治療腹腔複雜疑難腫瘤的知名專家,處理過數百例類似的腹腔及腹膜後巨大腫瘤病例,手術經驗十分豐富。」小莊的父親帶著患者來到刁德昌教授的門診時,一下跪倒在刁教授面前,哭著說:「刁主任,一定要想辦法救救我的孩子!他太可憐了!」

刁教授急忙起身扶起小莊的父親,馬上就進行了病情的初步評估。

腹部查體提示腫瘤範圍大,質地堅硬,無法推動,說明腫瘤可能已經侵犯了周圍器官。查閱了患者的檢查資料後,進一步驗證了腹部查體的情況,刁教授馬上安排了患者入院診治。

入院後,胃腸外科團隊立即展開了全面檢查和評估。複查腹部增強CT提示:腫瘤位於右中腹部,來源於升結腸可能性大,直徑約26cm×20cm。巨大的腹腔腫瘤已經侵犯了大面積的前腹壁及臨近的結腸及小腸組織,並且與下腔靜脈、腸系膜血管和胰腺關係密切,沒有分界線。

而患者2周前剛經歷了一次剖腹探查術,術後切口感染一直未愈,膨隆的腹部仍有肌緊張和壓痛,提示患者腹腔仍存在炎症,再次手術是極為困難的。

刁德昌主任邀請醫院其他專科專家進行院內大會診,大多數專家都認為患者再次手術能切除的機率極低,即使能切除腫瘤,也有很大可能由於腹腔的炎症和腫瘤的本身易出血特性,導致大出血。

經過了仔細的思考,刁德昌教授認為,患者腫瘤侵犯的器官都可以聯合切除,只要能保住重要的大血管,手術是有希望的,患者已經走投無路了,決定為他搏一次,限期手術切除。

由於患者剛接受開腹探查術不久,腹部切口感染,加上術後反覆發熱,營養狀況較差。治療組給小莊做了充分的抗感染治療和營養支持治療。待患者的一般狀況改善後,手術按計劃進行。

高難度手術順利「拆彈」

8月18日上午9點,緊張的氛圍瀰漫著整個手術室里。手術團隊精心準備,以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困難,包括術中大出血、大血管切除重建、多器官聯合切除。手術由胃腸外科刁德昌教授主刀,李洪明博士聯合林曉聰、朱華、黃文輝進修醫生進行協助,大德路總院麻醉科鍾敏主任帶團隊進行手術麻醉。

打開患者腹壁後,由於腫瘤位置相當固定,腫瘤在前方侵犯了很大範圍的腹壁組織,給手術的順利進腹計劃都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根本無法完整探查腫瘤的「全貌」。

刁教授果斷決定切除部分受侵犯的腹壁組織,保留腹壁肌肉及鞘膜,沿著肌肉進行游離,花費了將近半個小時的時間,終於順利進入腹腔。

經過進一步探查發現,腫瘤疑似來源於升結腸,侵犯右側髂總動靜脈、髂外動脈、周圍小腸及其系膜,腹腔腸管嚴重水腫並相互黏連成團,觸之極易出血,腫瘤固定,後方侵犯情況不明。

手術團隊決定採用「多路包抄」的方法,從腫瘤四周開始進行游離,在保證腫瘤根治性切除的同時,儘可能保留鄰近器官。在主刀醫師的精細解剖下,相續游離出腫瘤前方和外側面,聯合切除腹壁肌肉;切除侵犯的兩段小腸,成功分離了右側髂總動靜脈,髂外動脈。

這時,手術進入了最艱難的階段——下腔靜脈的分離。腫瘤已經侵犯了下腔靜脈前方,形成了緻密黏連,隨時有可能損傷血管而導致致命性大出血。由於腫瘤巨大,下腔靜脈的顯露極為困難,操作空間非常狹窄,手術過程如履薄冰,驚心動魄。經過3小時的奮戰,手術團隊完整的將巨大的腫瘤從患者身上完整切除。

中西醫結合治療助力術後康復

術後,胃腸外科譚萍護長組織靜脈營養小組、心理護理小組、傷口護理小組、中醫操作小組等制定了周密的術後康復計劃。在加速康復理念(ERAS)和我院特有的中醫藥治療、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協同助力下,小莊的身體狀況逐漸恢復。

終於,小莊在術後第7天如期出院,他的父親的臉上再現了久違的笑容,對廣東省中醫院胃腸外科團隊表達著感激之情。出院時,小莊一家人緊緊握著團隊每一個醫生的手,口中不停地重複著「謝謝!謝謝……」

廣東省中醫院胃腸外科簡介

廣東省中醫院胃腸外科是國家重點學科普外科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廣東省名中醫蔡炳勤教授、中西結合圍手術期快速康復專家陳志強教授和著名胰腺外科專家譚志健教授等三代人的努力,在胃腸腫瘤中心主任萬進教授、大外科主任何軍明教授的帶領下,成長為國內知名的胃腸腫瘤專科。科室年手術量近1300台次,其中腹腔鏡微創手術占95%,手術數量和質量均處於國內前列。

科室主任刁德昌教授為二級正高,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全國青年崗位能手,曾被評為2017年中國臨床腫瘤學會「全國最具潛力青年腫瘤醫生」稱號,獲得2016-2017年度全國胃腸腫瘤手術視頻大賽十連冠。兼任美國胃腸內鏡協會委員(SAGES)、世界中醫藥聯合會整合腫瘤分會副會長、中國醫院協會MTA胃腸腫瘤MDT組副組長、廣東省精準醫學會胃腸腫瘤分會中西結合委員會主委、廣東省醫學會加速康復外科分會副主委等學術職務。受聘為貴州省腫瘤醫院胃腸外科特聘教授、肇慶市第一人民醫院胃腸外科首席專家、陽春市人民醫院胃腸肝膽外科技術主任、梅州市中醫醫院普外科學科帶頭人、龍川縣中醫院名譽科主任等職務,每年受邀到各級醫院會診、手術超過200台次,為廣東地區各級醫院新技術的開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科室熟練開展了本領域所有重大、疑難、複雜 手術和各種新技術,還創新或改良了一系列手術方式:基於系列研究率先在活體證明右半結腸癌以腸系膜上動靜脈軸為淋巴轉移通道的學術問題,為右半結腸癌SMA旁淋巴結清掃提供重要實驗依據,創立了動脈優先入路右半結腸癌根治術;通過大樣本人群研究提出了手術相關血管變異的外科學分型,完成了該手術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全國多中心臨床研究,為該手術的推廣提供了重要的的多中心研究數據。科室率先提出並實施基於胚胎膜解剖胃癌根治術、尾側入路右半結腸癌根治術、橫向入路腹腔鏡左半結腸癌根治術、筋膜導向直腸癌根治術等,有效降低了手術操作難度,提升腫瘤根治效果。同時,科室在中醫藥促進胃腸腫瘤圍手術期快速康復領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要突破,在行業內率先實現了結直腸癌根治術後讓患者自行從手術室走回病房的創舉,並創造了結腸癌根治術後38小時患者步行出院的記錄,將快速康復的理念和操作發揮到極致。近年來,科室超巨大、超複雜、超疑難的腹膜後腫瘤的診治上做了大量工作,成功診治了一大批來自全球各地的危重患者,成為腹膜後巨大腫瘤的華南診治中心,創造了完整切除42斤腹膜後巨大復發性超複雜惡性腫瘤聯合7個臟器切除的全國記錄。科室還在左半結腸癌淋巴引流規律、左半結腸系膜血管變異規律、吻合口去黏膜化降低直腸癌術後吻合口漏風險、輔助化療聯合中藥方劑降低胃腸腫瘤術後復發風險等科學問題上進行專項研究。

「技術先導,創新驅動,服務匹配」是科室發展的基本宗旨,讓我們在短期內得到超常規發展。科室專家先後受邀到美國SAGES年會、美國ASCRS年會、世界胃癌大會、俄羅斯結直腸外科年會、印度國際腫瘤年會作報告15人次,受邀到全國學術大會現場手術演示30餘場次,受邀在全國18個省份100餘家醫院會診、手術超過1500台次。在全國各類手術競技中,科室醫生獲得冠軍超過20人次。

科室配備了目前最先進的第四代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系統、3D超高清腹腔鏡、4K高清腹腔鏡以及胃腸腫瘤綜合治療所需的所有放化療高端設備,為腫瘤患者的精準個體化治療提供硬體保障。中心不斷加強護理隊伍建設,健全制度體系,堅持以病人為中心,提高護理水平,形成了一支專業化、人文化、高素質的護理團隊,為腫瘤患者提供最佳的圍手術期護理質量。

執行編輯:盧悅明

審核校對:莊映格

責任編輯:宋莉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ef4f5c16f3510cdc4ee6a83c8fa3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