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子丹:《搜救》,動作英雄的另一面呈現

2022-10-03   中國電影報

原標題:甄子丹:《搜救》,動作英雄的另一面呈現

/徐 甄

編輯/李佳蕾

責編/杜思夢

空降國慶檔的《搜救》,可以說是近期的不虞之喜,以動作武打發跡的甄子丹,監製並領銜主演了一部完全沒有動作場面的影片,單是這樣的「噱頭」就足夠令人期待。

解除武裝的動作英雄

在《葉問》《殺破狼》《導火線》《精武風雲·陳真》《怒火·重案》等影片中,甄子丹留下了一個個經典的動作英雄形象,他們有著常人沒有的超強體能和格鬥技巧,還有著英雄的使命感與犧牲精神,他們總能在危機到來時化險為夷,最終創造奇蹟。憑藉著這些人物在大眾心中留下的印象,身為主演的甄子丹也成為與成龍、李連杰等人齊名的動作英雄,這是他職業生涯的一大成就。但是影片中的動作英雄會老去,飾演動作英雄的演員也會老去,他們回歸家庭,成為一個普通的父親,兩種形象在銀幕內外形成互文,就像《英倫對決》中扮演遲暮父親的成龍,我們看慣了他們過去完成「不可能的任務」時的瀟洒英姿,再看到他們老去,失去曾經的魔力,卻依舊要去完成艱難任務時的疲憊姿態,則生出唏噓、心酸之感,動作英雄們這一銀幕形象的轉變無疑成為某種牽動觀眾情感的要點,這樣的故事也常常令人動容。

在《搜救》中,我們就看到甄子丹的這樣一面——一個平凡、普通的父親。其實,這並不是甄子丹在銀幕上第一次扮演這樣一個父親,在《葉問4》中,他詮釋了一個英雄的武者老去時,與自己兒子樸素而動人的情感羈絆。而在《搜救》中,他徹底失去了自己的武功,成為一個普通的中年父親,這次他面對的挑戰卻一點不簡單,他要在冰天雪地里尋找失蹤的兒子,要與時間賽跑,要與殘酷的天氣與環境搏鬥,他在搜救孩子時顯得無力而偏執。

脫離自己熟悉的動作片領域,把握這樣一個題材,是甄子丹所期待的,他說:「 作為一個演員,我當然有自己的愛好,渴望去接受不同的挑戰和嘗試」,他希望把自己的另一面呈現給觀眾,《搜救》給了他一次機會,把自己生活中的體會與感想表達出來。他說:「 大家可能會好奇為什麼甄子丹突然接了一部沒有打戲的影片,其實我是被這個劇本打動。作為父親,我在『阿德』的身上看到很多共鳴。」的確,解除武裝的動作英雄依舊可以打動我們。

父與子

近些年有一個非常流行的句式——「孩子,對不起,我也是第一次做父(母)親」,甄子丹給這一句式添上了一筆腳註,「 我們生下來就是人家的子女,等到有一天我們有子女了,我們也需要重新去學習」。

《搜救》中甄子丹飾演的父親阿德其實是一個不大討喜的角色,他缺乏耐心又不善表達,易怒又魯莽。因為他做了錯誤的決定讓孩子身陷險境,也因為他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而給搜救行動增添了不少麻煩,但是觀眾卻很難真正去責備他,因為觀眾切切實實地在他身上看到了一個父親對孩子的愛,看到了一個父親在救援過程中的成長,這也是影片的主題——父母也需要成長。甄子丹說:「 其實我們都可以有進步的空間,每天都可以去提醒自己進步,花多點時間去自我檢討」。影片中的搜救過程,其實也是阿德反思的心路歷程,借著一個個的閃回,我們仿佛進入了他的記憶深處。

我們了解到他與孩子相處時的細節。影片中有一個閃回的片段,阿德辦公太入神忘記接兒子樂樂回家,妻子回家後責備丈夫,當他們著急地撥通另一頭的電話,得知樂樂已經自己走了,他們趕忙出門去尋找,可剛一打開門,樂樂就站在門口,還摔傷了胳膊,明明是阿德忘記了時間,他卻責備樂樂自作主張引得家長擔憂,回過神來,他又露出自責的神情。

樂樂走失前與父親吵架,他犯了錯誤卻指責父親阿德食言,阿德與孩子慪氣,把孩子單獨留在荒郊野嶺五分鐘以示懲罰,最後孩子走失。可以說,整部影片驅動阿德盲目和魯莽行動的癥結就是他的愧疚。

與阿德不同,從戲到生活,學習如何成為一個父親,進而把父親這個角色做好,是甄子丹人生的重頭戲,甄子丹回想起自己與孩子的時光, 「我還記得我女兒出生的時候,我都不知道怎麼去抱那個小嬰兒。從不會抱她,到給她洗澡喂奶,一些生活的點點滴滴一些回憶,都在我腦海」。他也回憶起自己的成長經歷,「 父母會用自己走錯的一些路去教育自己的孩子,所以我還是每天告訴自己,不是說我是父親我就是全對的,我會經常自我檢討。

影片最讓人感到溫暖的,其實也正是阿德的不善表達,他總是用簡訊給妻子發安慰的話,在與兒子吵完架後在車上練習道歉,這樣的父親不完美,卻又無比真實,像極了「沉默的父親」,這種真實極為動人。甄子丹也借影片希望提醒天下父母,「 父母很難做到最好,所以還是需要每天、甚至是一輩子來互相了解和理解,同步跟孩子去成長與溝通,互相學習才有進步。

享受監製身份

除了主演《搜救》,甄子丹還擔任了影片的監製,他不滿足於只作一名演員,他要積極投身幕後,參與更多的電影工作。他表達了自己的電影觀,「 不同於在自我空間裡享受的藝術,拍一部電影,會牽涉到很多人」。對他而言,監製是一個新的身份,這是一個需要統籌全局的職位,他非常享受自己的新身份,「 除了要打造一部好看的電影,觀眾喜歡的電影,你在每一個環節都可以收穫滿足感,這個是銀幕外的一種成就感」。他認為,新身份帶來了與作為演員的全然不同的經歷,他要運用自己的經驗和智慧去應對各種各樣的挑戰。

《搜救》拍攝過程非常艱苦,但對於作為演員的甄子丹來說倒不算挑戰,他在幾十年的演藝生涯中早已經受了千錘百鍊,在《英雄》中與李連杰對打被劍刺傷,《導火線》尾龍骨受傷,《葉問》中眼部受傷,唯一不同的是,這次他要在冬天的長白山拍攝,在零下20幾度的晚上,跳入冰河中救兒子……在拍攝《搜救》時,真正讓他苦惱的,反而是擔任監製工作的重大責任。他要確保每個工作人員的健康與安全,影片中有大量戶外實景,尤其是下水的鏡頭,他都會為所有人準備毛巾、熱茶,他說:「 我們有一個帳篷,裡面會擺很多火爐,我會叮囑每位演員,每一個鏡頭拍完都馬上跑回去取暖」。

甄子丹也提到了自己近年的電影企劃,他說,「 我近幾年的電影項目類型反差都很大,這其實是我作為電影人的一個方向和原則」。他要走出自己的舒適圈,「不僅是拍動作片,我也希望拍更多好的中國電影」。

1963年出生的甄子丹,度過了他的59歲生日,他在慢慢放下動作英雄的擔子,但他依然有著旺盛的創作激情,他把自己一半的生命和精力放在電影上。他說:「 我基本上每天睡覺四五個小時,每天收工後我去剪片,剪完片我就去開會。我的手機裡面有七八個群,美術群、造型群、編劇群、導演群、動作群、宣傳群、道具群」。除了電影,他要把自己的全部時間都彌補給家人。

他感恩自己家庭的支持,也感恩自己與電影的緣分,他深情地告白:「 我生命中只有兩個東西,一是電影,二是家庭」。

CONTACT US

聯繫我們

投稿郵箱 | zgdybxmt@qq.com

MORE NEWS

中國電影報原創稿件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