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殺安倍晉三的兇手山上徹也會沒事?這可不是天方夜譚,是很大一部分人的看法。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被刺殺身亡,這是7月8日發生的事情。人們在震驚之餘,也對兇手十分好奇。甚至有人認為,兇手不會受到嚴懲,因為這在歷史上是有史可查的。
按道理,日本也是一個法治健全的國家,所謂「殺人償命」,這本來就是天經地義的事,何況還是刺殺一個國家的重要人物。但是,卻有人認為,這個兇手不會受到嚴懲。那麼,為什麼人們會有這樣的感覺呢?
其實,在日本歷史上,刺殺首相,沒有伏法的兇手還真有。比如刺殺日本第十九任首相原敬的兇手中岡艮一。他在被抓後,本來「但求一死」,可是沒想到,最終他只是被判處無期徒刑。不久後,他還被特赦。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敬
咱們先來聊聊日本前首相原敬,看看他究竟做了什麼,竟然會讓法院對刺殺他的兇手網開一面。
1918年9月,62歲的原敬在擔任日本首相後,組建了日本第一個真正的政黨內閣。
原敬是個傳奇人物。在他之前,日本首相多出自強藩貴族,比如伊藤博文和山縣有朋等人,無不有著極為深厚的背景,且擁有軍政界的支持,而出身低微的原敬則因為平民身份,成為了明治時期以來第一個「平民首相」。
1856年,原敬出生於盛岡城外本宮村一個上等藩士(侍奉名藩的武士)家庭,自他的祖父起,就是南部藩的家臣,父親也子承父業,為南部藩效力。
原敬年幼時,家境雖說不是大富大貴,卻也殷實,可惜父親早逝,他只能與母親相依為命。
當時,作為幕府勢力的南部藩,為了對抗新政府,聯合東北各藩與其發生了戰爭。戰敗後,各藩必須向新政府上貢謝罪。南部藩為了籌措上貢的款項,下令藩士也需要承擔一部分錢款。
原敬的父親雖然去世,但母親並沒有因此向藩主求情,反而毫無保留地變賣了家產,上繳了藩主要求繳納的錢款。這樣一來,原敬和母親的生活就陷入了貧困的境地。這艱苦的生活反而鍛鍊了原敬,讓他養成了堅毅、自強、不服輸的性格。
由於家境貧寒,原敬沒有受過系統的學校教育。他在12歲的時候,才在藩校修文所學習了3年。16歲的時候,他又得到了到東京的一所義塾里學習英語的機會。
此後,因生活所迫,他給人當過書童,還給一位法國來的天主教神父做過僕人。不過,不管生活多麼艱難,他都沒有放棄學習。他還在那一時期,學會了英語和法語。
1876年,21歲的原敬考進了司法部法律學校。在他入讀該校後,由於為同學仗義執言,使校長難堪,因此被學校開除。
此後,原敬謀得了一份記者的工作。對政治有著濃厚的興趣的他,在那一時期,發表了大量關於時政見解的文章。他的見解得到了不少人的稱讚,而他也因此成為了頗有名氣的記者。
1884年,韓國漢城發生「甲申事變」。原敬作為《大東日報》特派員,跟隨外交大臣井上馨前往韓國談判。也就在那一次,原敬獲得了井上馨的賞識。隨後他被井上馨任命為外務省秘書,而這也成為了他仕途的起點。
年輕時期的原敬
中法戰爭爆發後,原敬先後被派往中國和法國從事外交事務。在國外擔任外交官的7年里,原敬不僅把法語和英語說得更為純正,還廣泛地接觸了歐洲國際政治和文化。
那時,原敬最為欽佩的,是他的上級陸奧宗光。陸奧宗光出身名藩,曾擔任過農商大臣。不管內政還是外交,他都處理得遊刃有餘且十分高明。這讓原敬在讚嘆之餘,也從他那裡學到了很多經驗。陸奧宗光很欣賞原敬對國際社會及國內情況的政治見解,同時對他的工作能力也非常認可。所以在陸奧宗光的提拔下,原敬先後擔任了外務省局長和副大臣等職務。
在國外工作多年,原敬對國外的政黨政治有了更多的了解,於是他萌生了幫助日本建立政黨政治的想法。隨後他於1987年辭掉了外交職務,回到了日本。
日本自從明治維新以後,受西方國家的影響,傳統的門閥制度已經被打破,日本各階層為了自身利益及表達意願,紛紛成立了政治社團,這也是日本政黨的雛形。先後出現了「自由黨」和「立憲改進黨」(後改為「進步黨」)。這兩個黨派在大隈重信擔任首相時,曾合併為「憲政黨」,甚至還組成了日本最早的政黨內閣。不過由於兩個黨派為官位相爭,政黨內閣僅維持了4個月就夭折了。
在「憲政黨」內鬥的時候,原敬已經在《每日新聞》報社擔任社長職務。他用報紙作為利器,對「憲政黨」內閣進行了極為嚴厲的攻擊。同時,他還對日本時局做了辛辣的點評。《每日新聞》因為有了他這位敢於發聲的新聞人,報紙的銷量很快就增加了兩倍之多,他也因此受到了伊藤博文的青睞。
1900年,伊藤博文組建立憲政友會,邀請原敬入黨並擔任了政友會的重要幹部。在原敬的規範下,立憲政友會成為一支以官僚政客為基制的政黨。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前夕,原敬並不主張與俄國發動戰爭。他認為國內的反俄情緒,應該加以控制。他的主張,在立憲政友會內得到了一定的支持。
1918年,出身平民的原敬擔任了日本首相職務。
作為一個政黨代表,既沒有顯赫的出身,又沒有軍政界的支持,原敬居然成為了首相,這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那麼,原敬為何能成為首相呢?
這和當時日本國內的時局有很大的關係。當時的首相寺內正毅由於受到了國民的嚴厲批判,只得以「身體有病」為由辭去了首相職務,並推薦民望頗高的原敬出任首相。
雖然軍政界大佬山縣有朋反對,但原敬積極與山縣有朋交換意見,從而讓山縣有朋對他有了更深的了解,因此最終選擇支持他。
山縣有朋
原敬擔任首相時期,雖然位高權重,但是他不像歷任首相那樣,張口就是「本大臣」,而是謙遜地自稱「私」,也就是「我」的意思。他之所以在稱呼上十分謹慎,是因為他一直力圖向國民表示,他和大家都是一樣的,有著平等的身份。
原敬在政治上是個很有魄力的人。他上台後,立刻就教育、交通運輸、產業和貿易及國防等問題,制定了四項國策。這些積極的政策,讓國家的經濟得到了較好的發展。
內政上取得成績的同時,原敬在外交上還確立了「日美協調,中日友好」的路線。他不贊同日本通過軍事武力實現對中國的控制,他認為日本在保持滿蒙的勢力範圍的基礎上,應該通過經濟貿易來加強日本對中國的影響力。
甚至在巴黎和會上,日本逼迫歐美國家承認其在山東半島的特權,引發中日交惡後,原敬為了緩和與中國的外交關係,準備把山東半島歸還給中國。
至於和美國的外交關係,由於原敬很早就看出,美國會成為世界超級大國,所以他一直主張不要和美國為敵。比如在出兵西伯利亞的問題上,為了不讓美國認為日本有侵略的野心,他在擔任首相後,立刻決定從西伯利亞撤軍,將原本駐守在西伯利亞的7萬餘兵力削減到2萬餘人。
原敬通過一系列內政外交政策,讓日本在短短的兩年內就步入了正軌。而原敬本人又非常廉潔,因此他在民間和黨內的威望很高。
然而原敬也有他的缺點,比如他所在的立憲政友會在成為執政黨後,屢屢被爆出貪污腐敗的醜聞,這也給了反對黨很多攻擊立憲政友會的機會。面對反對黨的攻擊,原敬總是極力為黨員辯護。立憲政友會的成員則不斷揭露反對黨的經濟來源問題,因此雙方的矛盾越來越尖銳,民眾對政黨政治的不信任感,也越來越強烈。
原敬被殺處
1921年11月4日晚7點,原敬在東京車站前,被右翼分子中岡艮一刺殺。
原敬被殺在當時引起了國際關注。但讓人驚奇的是,法院對這樣一起重大的政治案件,並沒有大張旗鼓地調查。在判處中岡艮一無期徒刑後就草草結案。
法院的舉動,讓外界疑竇叢生。不少人認為,這是因為社會對政界的貪污腐敗及對原敬的包庇行徑不滿的報復。
不過也有政壇高層人物認為,這和皇太子裕仁親王娶妻的事情有關。
據說皇室在給太子妃體檢時,發現太子妃家族有色盲遺傳史。軍政大佬山縣有朋立刻以「太子妃會把色盲症遺傳給皇室成員」為由,強烈要求裕仁親王解除婚約。
山縣有朋這一舉動,有著很濃的政治意味。因為太子妃是薩摩藩血統,而山縣有朋是長州藩出身,所以裕仁親王一旦與太子妃成婚,勢必會削弱長州藩的勢力,因此山縣有朋才積極要求裕仁親王解除婚約。
山縣有朋再怎麼有權勢,畢竟是大臣。皇室對他的橫加干涉很是不悅,裕仁親王甚至親自發出聲明表示絕不退婚。
這件事後,山縣有朋的影響力一落千丈,不久後就因病去世。支持山縣有朋的右翼勢力認為,原敬保持中立,沒有站到山縣有朋一邊,是造成山縣有朋間接死亡的原因。再加上原敬不贊成軍國主義,在外交上,原敬也表現得「非常軟弱」,所以右翼分子對他愈發不滿。
其實在刺殺事件發生前,右翼想要暗殺原敬的傳聞就已經傳播開來。不過原敬表現得滿不在乎,他甚至在日記里提到關於會被暗殺的事時,還輕描淡寫地說:「暗殺就暗殺吧。」
原敬被刺殺後,儘管謎團重重,引得外界議論紛紛,但中岡艮一畢竟被判處了無期徒刑,慢慢的人們也就淡忘了這件事。
1934年,中岡艮一獲得了特赦,並被派往中國東北,成為了一名關東軍軍官。
這不免讓人猜測中岡艮一的身份,也推測究竟是誰是背後主使。不過,當時的日本由於受到軍國主義思想的影響,全民都處於亢奮好戰的狀態中,因此這件事沒能引起人們的關注。
刺殺了首相,最後竟然沒事,這也是軍國主義盛行下日本特殊的一幕。如今日本國內民粹思想也有抬頭,安倍晉三被殺後,兇手山上徹也的結局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