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國王國病死中國,後人為其守墓600多年,改為兩大姓氏

2020-09-19   星稀月暗

原標題:異國王國病死中國,後人為其守墓600多年,改為兩大姓氏

文|書生

中國古代國力強盛,兵強馬壯,是真正的中央之國,在周圍擁有眾多附屬國,每年都有大量使臣不遠萬里前來覲見,有些甚至還死在了中國,比如明初時期的蘇祿國東王。

蘇祿國在古代是東南亞地區的一個酋長國,領土包括現在菲律賓蘇祿群島、巴拉望島等和馬來西亞沙巴州東北部地區,我國在元朝時期就有關於蘇祿國的記載。明朝初期,蘇祿國三分天下,分別由東王、西王和峒王掌控,其中以東王勢力最大,為三王之首。

明朝永樂年間,大明軍事強盛,明成祖朱棣派遣鄭和率領船隊遠下西洋,和沿海國家交易貨物,搜集奇珍異寶,並趁機宣揚大明威嚴,很多國家被鄭和率領的龐大船隊所震懾,紛紛表示臣服,不少國王都親自來中國覲見大明皇帝,奉上厚禮已示誠心。

永樂十五年(1417年),以蘇祿國東王為首,西王和峒王以及家屬隨從共計350多人組成龐大使團,不遠千里來中國覲見永樂皇帝,並奉上金縷表文,獻珍珠、寶石等大批寶物,作為回禮,朱棣賞賜給他們金銀、絲綢若干,並封東王為國王,賜其印誥、衣冠,回程時親自派人護送,可謂是給足了面子。

回國途徑山東德州時,蘇祿國東王不幸染上重病,1417年9月13日病逝,明成祖朱棣得知消息後,令人以親王之禮將其厚葬在德州,並為其修建陵墓,其長子隨使團回蘇祿國繼承王位,王妃和二子溫哈剌、三子安都魯以及隨從數十人留在德州為東王守墓,永遠留在中國,並以溫、安為姓氏,形成兩條支脈,朝廷對其也是多少照顧,不僅免其賦稅,還贈送田地,每年供給糧食。

到了清朝雍正年間,蘇祿國東王八代孫安汝奇、溫崇凱請求加入中國國籍,成為真正中國人,並與漢族、回族以及其他少數民族通婚,融入到這個大家庭中,一直居住在蘇祿國東王陵墓周圍,為其守墓。清朝末年,中國歷經磨難,遭到西方國家入侵,後來又遭到日寇入侵,蘇祿國東王墓也未能倖免,被日寇改建成碉堡,其餘地方也遭到破壞,其後裔被迫逃離到全國各地。

新中國成立後,對蘇祿國東王墓地進行修葺,並將其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流落到全國各地的蘇祿國東王后裔很多回來祭拜祖先,但因為年紀久遠,很多人後裔可能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的身份,但如果姓安或者姓溫,都有可能是蘇祿國東王后裔,現在某些地區還有「溫安兩姓為一家,永世不通婚」的習俗。

2017年蘇祿國東王病逝600周年紀念日,蘇祿國東王長子後裔帶著家人從菲律賓專程來到中國祭拜,流散到各地的後裔也相聚德州祭拜祖先,人數多達數百,現在蘇祿國東王后裔已經完全融入中國,成為中國大家庭中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