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杭這三個村獲得省級榮譽,看看有你家嗎?

2020-04-11   餘杭晨報

  記者9日從區城管局了解到,浙江省「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日前對2019年度全省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進行通報,我區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成效明顯,圓滿完成省政府民生實事任務。同時,塘棲鎮塘棲村、徑山鎮前溪村、鸕鳥鎮山溝溝村被評為2019 年度浙江省高標準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範村。


  「我每天要檢查15戶人家,大家現在都能把垃圾分得清清楚楚。」每天早上6點,家住塘棲鎮塘棲村11組的沈珍珠便會和村裡其他志願者一起,對村民家門前的垃圾桶進行垃圾分類檢查。自2017年起,塘棲鎮建立了每15戶1人的垃圾分類志願者隊伍,由鎮街城管、團委、婦聯、農辦聯合組織培訓,志願者每日入戶檢查投放情況、督促整改問題、指導正確投放、評定投放得分,建立分類投放獎懲機制,將積分情況與獎懲掛鉤,按積分量可以每月、季、年,到村裡兌換洗衣液、保溫杯、鍋子、床上用品等。目前該村農戶垃圾分類參與率100%,分類正確率95%。


  塘棲村只是全區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區不斷探索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各鎮街因地制宜推進垃圾分類,逐步構建了「黨建引領、政府推動、社會助力、全民參與」的餘杭新模式。在前端,餘杭按照「戶集、村收、鎮運、區處理」的「整鎮推進」模式,以「黨建+」為引領,全面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近日,《2020年度浙江省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實施方案》發布,要求到2020年底全省設區市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覆蓋面達85%以上。而這一目標餘杭早已超前實現,2019年度全區17個涉農鎮街180個村均已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農戶源頭分類覆蓋率達100%。


  在中端,餘杭推行「溯源巡檢+定點回收」模式,每幢農戶自建房設定一個二維碼,實現源頭可溯,對易腐垃圾專線清運,就地處置。對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每半月定時定點上門回收。


  末端回收利用是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的重要環節。餘杭採取太陽能堆肥、微生物發酵、微家畜蠕蟲反應器技術、商品有機肥處理等模式,最大限度減少農村垃圾總量,實現垃圾循環資源化綜合利用。截至目前,17個涉農鎮街已建立易腐垃圾就地處置站點28處,處理能力達312噸/日,資源化處置比例達80%以上。


塘棲鎮塘棲村

志願者上門檢查垃圾分類情況

塘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2017年5月正式啟動,經過不斷總結完善,循序漸進,塘棲村7個月內先後通過三次擴面,實現垃圾分類全村覆蓋。


徑山鎮前溪村


自2017年4月實施垃圾分類工作以來,前溪村始終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民主協商為抓手,紮實開展、穩步推進、創新探索,目前全村垃圾分類工作知曉率達到100%,參與率達到100%,準確率達到95%,可腐垃圾和低價值可回收物收集量分別達到3.5噸/周和2.5噸/月。


鸕鳥鎮山溝溝村


2018年6月起,鸕鳥鎮山溝溝村正式開展垃圾分類宣教工作,並引進杭州農林伏泰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實行垃圾分類一體化管理,開展分類收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