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點生活|秋天,是桂花味的

2024-10-18     錢江晚報

潮新聞客戶端 沈琳

今年的氣候特別,原本大別山民歌里唱的「八月桂花遍地開」,應該是在農曆八月盛開的桂花,直到農曆九月寒露時節才陸陸續續吐露芬芳。

小小的桂花,不知道為什麼能成為許多地方的市花。就拿台州市來說吧,樟樹是市樹,桂花也和杭州、蘇州等地一樣,是市花。

從小就感覺秋天是屬於桂花的。記憶中每條街道、每個小區總有幾棵或成排、成片的桂花樹。每年國慶節前後,房前屋後的桂花樹在滿目的綠色中開出金黃、淡黃、乳白的串串花朵,空氣中到處瀰漫著獨有的香味。

此刻,天氣已漸涼,人們大多打開了炎炎夏日因使用空調而時常關閉的窗子。清晨,陣陣清香從窗外飄來,讓半夢半醒的人們神清氣爽,情不自禁地深呼吸幾口新鮮的空氣,讓隔夜的濁氣滌盪乾淨,心情愉悅地開始了新的一天。傍晚,夕陽西下,忙碌了一天的人們吃好晚飯,又被陣陣花香吸引著走出戶外,讓街頭巷尾濃郁的桂花香牽引著,隨意地漫步,感受城市的愜意與生活的美好。

桂花是木犀科植物木犀的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早在《呂氏春秋》一書中就有「物之美者,招搖之桂」的記載。《楚辭·遠遊》亦有「嘉南洲之炎德兮,麗桂樹之冬榮」的說法。可見桂花早在2000多年前就作為觀賞植物了。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這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在《擁鴿天·桂花》中盛讚桂花的詞。王維也寫過「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桂花又被稱為「仙友」「九里香」「天香」,不僅香味濃郁,還可以舒緩心情,同時又具有觀賞價值,也是中藥的一種。桂花作為中藥最早被收入《唐本草》中,言其皮「治百病,養精神,和顏色……」而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云:「其花有白者為銀桂,黃者名金桂,紅者名丹桂。有秋花者,春花者,四季花者,逐月花者。……惟花可收茗、浸酒、鹽漬,及作香擦發澤之類。」說的是桂花秋季採花,春季采果,四季采根,分別曬乾,以花、果實及根入藥。

聽老人們說,秋後吃桂花有很多好處,比如提神醒腦、止咳化痰、排毒養顏、緩解體寒、通氣健脾、活血化瘀等。桂花最普通常見的功效有健胃、生津、化痰、化瘀。健胃,適用於慢性胃炎、慢性肝炎、炎症性腸道病的人。可輔助治療虛寒性的胃痛,如冬季胃痛加重人群。生津,適用於高血壓病、糖尿病屬陰津虧損症,可緩解頭暈、腰痛、畏寒、大便溏、小便清長、脈沉細等症。對腹痛、腹瀉、腸鳴下瀉、便血等都有一定的幫助。化痰,適用於肺津不足,慢性咳嗽、喘症。有輔助稀釋痰液、平喘的功效。化瘀,適用於女性痛經,有美容養顏、滋養肝血、調節月經等功效……

「月中有客曾分種,世上無花敢斗香。」(宋代韓子蒼)香氣飄飄的桂花,竟然還有這麼多功效。難怪那麼多地方不怕「撞花」,紛紛選擇它作為市花。

而我最難忘的,是長輩們每年用新採摘的桂花腌制後做的桂花糯米棗、糖桂花拌藕、薏米桂花粥、桂花糕、桂花蜜汁山藥、桂花酒釀圓子……這些美味,陪伴了我的年少時光,馥郁了一段段秋天的記憶。

又是桂花盛開的季節,那些小小的花兒,在微風的吹拂下,香氣四溢。她們有的在枝頭輕輕閃耀,有的隨風無聲飄落在地。不怨天,不尤人。

這些小小的花瓣,多像小小的蝴蝶,煽動著金黃的、乳白色的翅膀,輕盈地臨風起舞。這些寒露過後的小精靈,在枝頭恣意地開著,仿佛生來就是要把秋天金色的陽光薰染成香的。秋雨一下,花瓣撒了一地,連帶著大地也浸染上了桂花的香氣。

「轉載請註明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db7a9c232f6bbb8ff57ba423cca768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