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坦克
本周是迪士尼周。
這周五,一邊是漫威影業首部美劇《旺達幻視》迎來了第九集大結局,數千萬漫威粉絲湧入Disney+,想要在第一時間觀看到大結局。另一邊,迪士尼動畫的第59部動畫長片《尋龍傳說》也在同一時間院網同步上線,這也導致剛剛上線不到一年半的Disney+又崩了。
好在,《尋龍傳說》的好口碑還是依然保持住了迪士尼的基本盤,專業媒體評價上獲得了95%的爛番茄新鮮度、觀眾評分CinemaScore評級為A。本周末,《尋龍傳說》也開始在中國內地、日本、韓國、俄羅斯以及美國本土等市場上映,雖然面對疫情,單靠票房成績《尋龍傳說》註定無法收回成本,但作為迪士尼第一部東南亞公主動畫,《尋龍傳說》還是為迪士尼的國際化打開了一塊擁有6.25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市場。
迪士尼公主的全球化生意經
在迪士尼公主首位東南亞公主拉雅出現之前,迪士尼共有12位「官方蓋章」的公主角色,雖然大多數人無法一一記清,但是一談到白雪公主、灰姑娘、睡美人、小美人魚,大家都知道這是迪士尼的經典角色與動畫。在最近幾年,伴隨著首位阿拉伯世界公主茉莉、首位中國公主花木蘭、首位大洋洲公主莫阿娜的電影紛紛上映,迪士尼公主全球化的道路也在迅速推進。
迪士尼公主的全球化生意經
到底什麼是迪士尼公主?
1937年,迪士尼推出了首部公主電影《白雪公主》,這也是迪士尼動畫的首部電影長片。但其實迪士尼公主這一品牌的誕生,至今還不到30年。
迪士尼公主的全球化生意經
迪士尼公主(Disney Princess)是華特迪士尼公司的商標之一,為集結迪士尼名下各個作品女主角,商標被廣泛地運用在各種媒體與商品上。如果說上世紀80年代的「變形金剛」「特種部隊」玩具以及任天堂、世嘉等家用主機遊戲是屬於男孩們的狂歡,那最女孩子喜愛的肯定是各種迪士尼公主的周邊玩具產品。為了銷售自家的公主類玩具周邊,迪士尼在上世紀90年代提出了「迪士尼公主」這一商業概念。
迪士尼公主的全球化生意經
事實上,在90年代之前,迪士尼公主只拍攝了《白雪公主》《仙履奇緣》《睡美人》和《小美人魚》四部公主電影,其中《小美人魚》還是誕生在80年代末期。從90年代開始,隨著全球電影市場的開拓和動畫技術的逐漸成熟。最重要的是伴隨著東京、巴黎等海外迪士尼樂園的開業,迪士尼也需要更多的公主形象,於是便開始迅速拓展公主動畫電影市場,在幾年內迅速推出了《美女與野獸》《阿拉丁》《風中奇緣》《花木蘭》四部公主電影,這一期間,迪士尼公主電影還是以二維手繪動畫為主,2009年的《公主和青蛙》也成為迪士尼最後一部二維動畫公主電影。
迪士尼公主的全球化生意經
2010年,迪士尼動畫出品《長髮公主》,作為迪士尼的第一部三維動畫,比皮克斯的《玩具總動員》晚了整整15年。影片成本高達2.6億美元,最終全球僅收穫5.9億美元票房,如果僅考慮票房成績的話,該片並沒有收回成本。另一邊,皮克斯的首部公主動畫電影《勇敢傳說》也在2012年推出,雖然該片依舊取得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的榮譽,但是對比皮克斯過去的經典作品,該片也被評論界稱為最不「皮克斯」的皮克斯電影,甚至有業界媒體指責皮克斯已經「江郎才盡」,淪為迪士尼的代工廠。
迪士尼公主動畫是真的不靈了嗎?僅僅在一年後,《冰雪奇緣》的公映打破了迪士尼公主動畫的僵局。影片以1.5億美元的成本,斬獲了12.8億的全球票房成績,成為全球票房最高的動畫電影,直到6年之後被續集《冰雪奇緣2》再度刷新這一紀錄。影片的兩位公主艾莎和安娜,更是成為迪士尼樂園最受孩子歡迎的角色。
迪士尼公主的全球化生意經
然而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艾莎和安娜至今還沒有被官方認定加入「迪士尼公主」系列,並不被迪士尼官方承認是迪士尼公主的一員,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迪士尼公主的全球化生意經
迪士尼公主的2.0時代
可以說,迪士尼對「迪士尼公主」這一品牌概念有著清晰的商業評判,並不是所有迪士尼動畫電影中的女性主角都能入選迪士尼公主系列。迪士尼會精心挑選了一些符合「公主」定義的女主角,甚至也會淘汰一些已經入選的公主。例如,《小飛俠》中的奇妙仙子、《鐘樓怪人》中的艾絲美拉達以及《人猿泰山》中的簡·波特,此前都是迪士尼公主系列中的人物,後來被移除出了公主行列。而作為絕對的公主電影,2018年迪士尼《胡桃夾子和四個王國》由於電影口碑票房雙撲街,女主克萊拉甚至連入圍公主的資格都沒有。
迪士尼公主的全球化生意經
《冰雪奇緣》系列中的艾莎和安娜也並不是官方的迪士尼公主,儘管她們在《無敵破壞王2》當中,與其他12位迪士尼公主同台亮相,但是作為絕對的迪士尼當家花旦,迪士尼有意將她倆與公主系列區分開,意圖著更高的商業野心。
我們也總結整理了目前迪士尼的公主以及電影列表,除了官方認定的12位公主之外,我們還額外列入了《冰雪奇緣》系列,以及在今年上映的《尋龍傳說》與《魔法滿屋》,總計16位公主。
迪士尼公主的全球化生意經
可以說,近十年來,迪士尼公主有了三個明顯的趨勢特徵。
第一,女性獨立化。雖然迪士尼公主電影大多都是大女主電影(《阿拉丁》等個別電影除外),但是在過去,絕大多數公主都會有著屬於自己的「白馬王子」,甚至還因此衍生出了「迪士尼王子」系列。
但是近幾年,迪士尼公主電影甚至開始不再出現王子,從《勇敢傳說》中的梅琳達到《海洋奇緣》中的莫阿娜,去年的《花木蘭》真人版以及目前正在上映的《尋龍傳說》,都沒有和心儀的王子走到一起。相比愛情,最近十年的迪士尼公主更喜愛冒險與自由。
第二,去歌舞化。這也是目前迪士尼公主電影的主調。如果說過去幾年沒有歌舞元素的公主電影《勇敢傳說》是屬於皮克斯、《沉睡魔咒》系列算是公主系列的外傳的話,那真人版《花木蘭》和《尋龍傳說》則是徹底拋棄了歌舞元素,也是為了保證敘事的完整性,甚至放棄了部分歐美電影市場,以迎合發展中國家電影市場的口味。
最後,也是公主的國際化。迪士尼的前五位公主,都是來自於歐洲,雖然發色各異,但都屬於歐洲白人。變化從《阿拉丁》的茉莉公主開始,迪士尼將故事背景搬到了世界各地。
在此之後,迪士尼也相繼推出了首位印第安原住民公主寶嘉康蒂、首位中國公主花木蘭、首位黑人公主蒂安娜、首位大洋洲公主莫阿娜。今年,迪士尼更是在同一年要推出首位東南亞公主拉雅和首位拉丁美洲公主米拉貝爾。這也意味著除了南極洲之外,迪士尼公主已經在七大洲集齊了,但這肯定不止是迪士尼公主系列的結束。除了將經典公主動畫繼續真人化之外,迪士尼或許未來還會繼續細分公主的民族性,未來首位印度公主、首位日本公主、甚至首位蒙古公主,都有可能成為迪士尼動畫的新主角。
迪士尼公主的全球化生意經
逆全球化浪潮中,
好萊塢繼續推進全球化能成功嗎?
2020年,疫情的全球傳播以及特朗普的諸多對外政策,毫無疑問打斷了全球化進程。不少國家陷入「逆全球化浪潮」,各個國家、民族之間,更是失去了信任,這也與《尋龍傳說》的主題相符。
事實上,不僅僅是迪士尼公主系列想要討好全世界各個族裔的觀眾,以迪士尼影業為代表的好萊塢傳統巨頭,目前電影也開始採用各個少數族裔演員擔當重任。
以漫威為例,漫威影業在黑人超英《黑豹》和女性超英《驚奇隊長》大獲成功之後,未來還要拍攝亞裔超級英雄《尚氣》、中東裔超英《驚奇女士》以及黑人青少年超英《鋼鐵之心》,討好更廣泛的觀影受眾同時,進而收穫更高的市場成績。
迪士尼公主的全球化生意經
近日,THR公布了2020年好萊塢六大公司的盈利狀況。迪士尼影業在2020年的營收和利潤都大幅下跌超過40%,成為幾大公司中下跌最大的一家。
毫無疑問,2019年的迪士尼影業達到了有史以來最強的成績,這同時也造成了迪士尼2020年的悽慘。在院線電影領域,迪士尼毫無疑問是處於第一梯隊的,但是在流媒體時代,迪士尼還能保持常勝嗎?面對Netflix的「不發表任何意見,只給錢」的態度,以及保持創作自由、拍攝外語電影和劇集的政策,迪士尼影業堅持親力親為只拍英語片的策略哪個會迎來最終的勝利呢?在幾大流媒體巨頭拼光預算之前,還有一場場的硬仗要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