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流行的屁股針,為啥現在很少了?

2022-07-26     丁香醫生

原標題:小時候流行的屁股針,為啥現在很少了?

一說起「打針」,不少 上了年紀開始懷舊的朋友們,一定會覺得屁股在隱隱作痛。

但這兩年接種了新冠疫苗、HPV 疫苗、流感疫苗等各類疫苗後,很多人不由產生了一個疑問:

為什麼現在打針都是打在胳膊上?屁股針幾乎見不到了?

「打針」在醫學上叫做注射,是藥物進入身體的方式之一。根據具體刺入部位不同,能再分成皮內注射、靜脈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等等。

圖片來源:丁香醫生設計團隊

不同的注射方式和注射部位會影響藥物吸收速度。不同藥物有不同的要求,也就有了常用的相應注射方式。

屁股針其實就是在臀部進行肌肉注射的藥物攝入手段,曾經是非常主流的方法。

屁股針,曾經是一代人的記憶

「再不聽話就帶你去打屁股針!」這句話大概能嚇住好幾代孩子。

上世紀 60、70、80 年代,直到 90 年代,屁股針都十分普遍。到了注射窗口,針頭還沒碰到屁股,只要看見針筒,很多小朋友就已經嚇得不行啦。

這時,有經驗的護士姐姐會問:小朋友,幾歲啦?上的什麼學校呀?聊著聊著,趁你不注意,針頭就「biu」地進入了皮膚。

屁股針針頭需要垂直扎進 2.5 到 3 厘米——差不多相當於一個手指節,才能突破皮膚和屁股上厚厚的脂肪層,到達肌肉。

雖然實際上針頭的直徑還不到一毫米,但你的感受仿佛:

圖片來源:Giphy

而且,扎進去還不算完。需要臀部肌肉注射的藥物往往量比較大,為了減少刺激性,很多藥物又不能一下子全推進去。

你還得保持這個姿勢,長達半分鐘到幾分鐘不等,忍受著藥液一點點進入肌肉的奇異感覺……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終於打完了。你從注射台上下來,以為沒事了,但實際上藥液還是會停留在肌肉中半小時,甚至更久。也就是說,難堪的屁股疼也要繼續伴隨一段時間……

所以,那些小時候屁股針的回憶總是伴隨著尖叫和逃避,萬一疼到第二天上學,還得承受小夥伴們的嘲笑。在當時的孩子看來,簡直!人間酷刑沒有比這更大的了!!!

但疼也不能拒絕,因為總有人會告訴你:「老實點!要是亂動沒扎進去,還得重新紮。」

太可怕了。

屁股針,不止疼一下那麼簡單

時代在進步,我們變得更「矯情」了。藥物進入身體的方式也悄然發生了變化。

臀部肌肉注射在今天比起當年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不會再有蒸煮消毒後反覆使用的「鈍針頭」。護理人員的考試認證越來越嚴格,當年村醫不看部位,隨手盲扎的現象也消失了。注射疼痛等其他不良反應的情況也越來越少。

圖片來源:Giphy

但屁股針的一些先天不足,還是在壓縮它的存在空間。

首先還是疼痛無法完全避免。

雖說現在的針頭已經有了改良,但相比上臂、手肘等皮薄肉鬆的部位,屁股針依然要突破可能厚達 3cm 的皮膚和脂肪阻止才能到達肌肉,這是一個巨大的創面,痛的問題無法完全避免。

其次還有一些少見但麻煩的注射併發症,安全風險難以避免。

簡單的是反覆注射出現的硬結,更麻煩的可能還有可能導致殘疾的 臀肌攣縮和坐骨神經損傷

臀肌攣縮是一種特殊的臀大肌或者臀中肌及其筋膜出現的纖維變性痙攣,會導致髖關節活動功能障礙,影響後續行走。反覆注射後可能誘發出現。

坐骨神經損傷更容易理解,當注射位置偏離綠色安全區太遠,就有可能影響到黃色的坐骨神經,嚴重時影響到整個下肢的肌肉力量和活動,造成癱瘓。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

最後是隱私問題。

暴露臀部畢竟不方便,在一些相對不那麼私密的公共注射室,脫褲子還是需要很強的心理建設的。

藥物的進步,讓屁股更少被扎

慢慢的,屁股針成了一代人的記憶,而不是正當紅的用藥方式。

搜索中華醫學期刊資料庫,涉及到「肌肉注射」的文章已經越來越稀有。新世紀成長起來的小孩子可能已經一次屁股針的經歷也沒有了。

粗略地說,藥物進入身體主要有三種方式。

  • 局部吸收,例如滴眼、滴鼻、透皮貼劑等等。
  • 經過消化道進入體內,主要就是口服,還有極少量的灌腸給藥。
  • 各種注射。注射都要用個針頭刺破屁股或者黏膜,讓藥物進入到皮膚以下快速吸收。

而我們長大的這幾十年中,藥物已經發生了很多變化:

有些當年必須通過肌肉注射的藥物已經被淘汰,比如氨基比林。有些藥物呢,有了更利於吸收更方便使用的口服製劑,比如部分青黴素類藥物。藥物種類多了,味道好了,劑型豐富了,製劑技術進步了……都幫助我們填補了原來屁股針的空間。

剩下的肌肉注射主要是疫苗接種,多數會推薦在上臂三角肌,以及有些兒童時期的大腿肌肉注射。

當然,今天對某些藥物來說,依然有臀部肌肉注射的空間,屁股針最適合它們的吸收利用。比如某些維生素製劑、糖皮質激素、治療肺結核的鏈黴素等等。

醫生護士真的要給你打屁股針,也不用擺手拒絕哦。

安全的藥物使用原則

不管是屁股針,還是口服藥,基本的安全原則是一樣的:

  • 能口服不肌注、不靜脈輸液;
  • 規範操作打屁股針也是安全的,真有需要時,也不必抗拒,遵醫囑進行就好;
  • 兒童不是縮小版的成人,兒童要用兒童藥;
  • 要遵醫囑按時按量用藥;
  • 用藥以病情需要為準,能不用就不用,不要什麼都用一遍;
  • 多個藥物一起使用可能會相互作用,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 用藥前不要慌,看清楚說明書(推薦用藥助手 App);
  • 藥物集中在藥箱,放到家裡的陰涼乾燥處保存,且不要讓孩子可以隨便拿到。(少數特殊藥物除外)

藥物集中在藥箱,放到家裡的陰涼乾燥處保存,且不要讓孩子可以隨便拿到。(少數特殊藥物除外)

未來,希望我們不會再有疼疼疼疼疼的用藥記憶了吧。

本文審核專家

參考文獻

[1] Barry J M, Harsh V, Patil S. Are our intramuscular injections nerve-friendly? What are we missing? Simple techniques to prevent, recognize and manage nerve injection injuri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udents』 Research, 2014, 4(2): 25.

策劃製作

策劃:ZYing、Eric | 監製:Feidi

封面圖來源:圖蟲創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d87187820c985b18fdf80368155ed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