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軍名將李將軍的滑鐵盧,美國南北戰爭的轉折點,葛底斯堡戰役

2023-06-26     寒雲天

原標題:南軍名將李將軍的滑鐵盧,美國南北戰爭的轉折點,葛底斯堡戰役

羅伯特·李將軍是南北戰爭期間,美國南部邦聯軍隊的總司令,是位極其出色的將軍,他在戰略上借鑑和吸收了拿破崙的經驗,擅長以寡擊眾、以少勝多。1863年5月,李將軍就在錢瑟勒斯維爾戰役中,以少勝多,擊敗北部波多馬克軍團,讓林肯都感嘆「不足6萬饑寒交迫的叫花子把13萬精兵殺得丟盔棄甲」!

美國內戰的爆發,使國家軍隊中的南部軍官處於兩難抉擇,是留在國家軍隊,還是效命家鄉?許多人為此而苦惱,羅伯特·李將軍就是其中一個。他雖然不喜歡奴隸制和分裂,但也不願意將刀槍對準家鄉,更重要的是,他認為蓄奴權是各州的自由,聯邦政府不能武力干涉。幾番斟酌,李回到南方。一個反對奴隸制、反對分裂的將軍,卻成了南方「叛軍」的總司令。

南軍雖然在錢瑟勒斯維爾戰役中獲勝,但李將軍卻失去了手下最出色的將領斯通威爾·傑克遜,傑克遜在和他的部下返回南軍防線的時候,被誤認為是北軍,被己方士兵射殺,李將軍在聽聞噩耗後,嘆息道:「我右臂已斷。」這真是個大烏龍。

錢瑟勒斯維爾戰役後,李將軍命令南軍向賓夕法尼亞葛底斯堡進軍。因為葛底斯堡是重要的交通樞紐,李將軍希望在葛底斯堡擊敗喬治·米德的北軍,並藉此解除北軍對維克斯堡圍困,還可以威脅賓夕法尼亞的費城、馬里蘭的巴爾的摩以及華盛頓特區。李將軍期望葛底斯堡戰役的勝利,可以迫使北方聯邦承認南部邦聯的獨立地位。

7月1日,南北雙方在葛底斯堡展開了一場空前慘烈的大戰,開始,南方軍隊擁有人數優勢,以25000人對陣18000名北方軍隊,因此北方軍隊處於劣勢,傷亡慘重,岌岌可危。但關鍵時刻,北軍將領漢考克收攏殘兵,占據了戰場北部高地卡爾普山和公墓嶺,進行頑強抵抗。

公墓嶺易守難攻,北軍據險抵抗,南軍猛攻不克,直到這時,南軍的指揮官尤厄爾將軍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其實南軍本可以提前占領公墓嶺,但被他忽視了,此時後悔已晚。一天的激戰結束後,北軍又連夜構築防線。

但李將軍對自己軍隊的戰鬥力好像充滿了信心,錢瑟勒斯維爾大捷和7月1日北軍的潰敗,都使李將軍對占領葛底斯堡充滿信心,他認為只要再增加進攻壓力,就能迫使北軍投降。

第二天,李將軍集中主力向卡爾普山發動全面進攻,然後炮轟公墓嶺,他想將北軍分割然後各個擊破。尤厄爾率領的南軍衝上卡爾普山,北軍喬治·米德少將向南軍右翼發起了反衝鋒,結果南軍的後繼部隊沒能及時跟進,所以尤厄爾的部隊又被趕下了山坡。這是一場艱苦的拉鋸戰,雙方都損失慘重,雖然雙方士兵都英勇作戰,但南軍的前線指揮官多次失誤,李將軍的主要進攻目標沒有被攻占。

過於自信的李將軍認為,喬治·米德為加強側翼的防守,其公墓嶺山脊中央地帶防守必定空虛,於是下令由劉易斯率領突擊隊重點攻擊公墓嶺山脊,突破北軍的中部防線。

第三天早上,南北雙方動用300多門火炮,對轟了一個多小時,劉易斯率突擊隊向公墓嶺山脊的北軍發起進攻。突擊隊員要穿過1000多米的曠野去進攻聯邦軍陣地,他們完全暴露在北軍近200門火炮和數千支步槍的火力之下。

劉易斯頂著槍林彈雨帶頭衝鋒,南軍展示出了難以置信的勇猛,在傷亡過半的情況下,南軍終於衝到了北軍最後一道防線,劉易斯帶頭跳進北軍工事,南軍的軍旗終於飄揚在了公墓嶺。南北雙方開始短兵相接,白刃戰中守軍首先支持不住,但此時兩翼北軍趕到,將這幾百南軍重重包圍,劉易斯和士兵們不是戰死,就是被俘,而陣地最終還是被北軍守住了。

黃昏時,南軍傷亡已近3/4,李將軍只能撤退。經過3天驚心動魄的廝殺,葛底斯堡屍橫遍野,雙方死傷近4萬人。葛底斯堡戰役是當時美國歷史上流血最多的一次戰役,喬治·米德將軍的沉著指揮奠定了戰役的勝利。南軍元氣大傷,此後再也未能向北進軍,從此失去戰略主動權,因此葛底斯堡戰役是美國南北戰爭的轉折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d84cdb77dc03eb49b45d75531862b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