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到有人說「國漫就是給小孩子看的」,很多國漫迷都會本能的反駁:某某國漫很有深度,某某國漫小孩子根本看不懂……
現在呢?
國漫確實不是給小孩子看的,因為那些人物、服裝、故事的設定,小孩子不太好接受。
但是從劇情的複雜程度來說,又剛好適合小孩子,但小孩子不能看呀,於是很多國漫的目標群體成了「小孩子心智」的人。
01.簡單的國漫更受歡迎
細數這幾年新播出的國漫,觀眾多、播放量高的國漫,基本都是故事情節比較簡單,人物穿著比較簡潔,不需要怎麼思考就能看明白,並且能夠有幾個角色的設定恰好能戳中觀眾的XP的作品。
情節稍微繞一下,就會有很多人給出低分評價:進度太慢了,故事講的爛七八糟的,完全看不懂,這兩個人到底是什麼關係,為什麼要鋪墊那麼久……
角色的衣服穿得稍微多一些,就會有很多人直接棄了:角色設定太扁平,一點吸引力沒有……
反倒是那些深知觀眾喜好的創作團隊,能夠接連創造出「爆款」國漫。
故事簡單、爽點密集、身材突出,至於故事邏輯?完全不重要,有了反而是麻煩,只要讓觀眾想看的元素存在就足夠了。
於是,越是耐心打磨,當做精品對待,希望能讓觀眾有所感觸的國漫,就越難有較高的關注,甚至還要遭到一些不必要的差評。
而那些粗製濫造、不講邏輯、只顧爽點的國漫,反而能有更多人觀看。
甚至一些「學X年動畫做出的佳作」短視頻的播放量都能超過幾年製作出的完整劇集。
02.心智逐漸低齡化的觀眾
現在的文娛市場,真的是挺神奇的。
年齡稍大的用戶,更喜歡一些低齡向的東西,哪怕是有些針對大齡觀眾的作品,也要把內容尺度限制在一定年齡以下。
而年齡稍小的用戶,則有更多機會接觸到這個年紀接觸不到的東西,甚至有些團隊把這些東西加到了教科書上。
於是,成年人的心智,越來越「低齡化」,而小朋友的心智,則越來越「成熟化」。
看看現在網絡上流行的一些標籤:
男人至死是少年,女人永遠是寶寶,瑪卡巴卡還要琪琪恰恰,皮卡皮卡不如嘎嘎嘎嘎……
在這種情況下,去製作一些需要思考才能看懂,甚至要反覆觀看找細節的國漫,給誰看?
恐怕也就只有創作團隊能夠為自己又耐心打磨了一部好作品而開心了。
很多作品和觀眾已經脫節。
現在的主流觀眾,已經很難靜下心來去欣賞一部好作品。
90分鐘的電影,他們要在3分鐘內知道所有內容。
20分鐘的動漫,他們要在15秒內看到一集亮點。
15秒的短視頻,他們要看到10個神轉折才算滿足。
幾千字的文章,他們只看個標題就開始發表大論。
這時候,對創作者來說,是堅守初心,冒著吃不上飯的風險去製作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好作品,還是隨波逐流,為了快速回本去做又短又刺激的同質化作品呢?
結語
以前的國漫,大多講究「寓教於樂」,觀眾在觀看以後,除了能夠變得開心,還能在其中收穫一些對自己成長有用的知識。
而現在的大多數國漫,都是在一味討好觀眾,觀眾需求最底層內容是什麼,他們就針對性去創作那些東西,至於創作本身的價值,早就沒有了。
就像哄孩子一樣,只要孩子不哭,那就要什麼給什麼。而孩子喜歡的那些東西,來來回回早就被他們摸透了,照著清單來,總不會出錯的。
所以,現在的很多國漫,真的就是做給「小孩子心智」的人看的,不能複雜,不能有深度……
但是,這真的是我們想看到的國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