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傳統的觀念里,孩子出生後大多數都是應該有媽媽來照顧,一方面是女性特有的細心和情感細膩,能夠給小嬰兒更多的安全感和舒適感;而另一方面則是更多的家庭男性「主外」。
但是家庭分工有所不同其實並不應該影響父親參與到照顧和陪伴孩子當中來,縱觀不同的家庭環境中,父親能夠多陪伴孩子的,家庭關係往往會更加和諧和輕鬆。
徐女士自從生了女兒之後,就做了全職媽媽,因為家裡的老人身體不好,所以徐女士索性辭去了工作,專心在家帶起了娃。
做過全職媽媽的都知道,這份全年無休的工作聽起來容易,其實是最辛苦的,尤其是很容易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和包容。
可是徐女士很幸運,平時雖然丈夫很忙,但只要他在家,就會竭盡所能地幫妻子分擔,照顧孩子,做家務,讓徐女士得到更多的休息。
這一天,徐女士要出去辦事,恰好趕上丈夫休息,所以就給父女倆安排好了一個桌遊遊戲讓兩個人玩。
本來想的是這樣的遊戲玩起來方便,還能打發時間,可是回到家的時候才發現,原來丈夫加了一個懲罰環節,誰輸了就在臉上畫一道。
就這樣,在爸爸極其較真的態度下,女兒慘敗,臉上被畫滿了黑印子,徐女士一進門就被嚇了一跳,哭笑不得,批評寶爸:真較真!一點也不讓著女兒。
網友們也直呼「爸爸肯定是親的無疑了」,這下有的媽媽收拾了。
在上面的案例中,我們雖然看到了寶媽的吐槽,雖然可能寶媽還要給女兒洗臉,收拾玩具,但是能想到的是孩子肯定和爸爸玩得很開心。
也正是爸爸的積極參與陪伴和照顧孩子,孩子才能夠玩得更加盡興,跟爸爸之間的親子關係自然也會是很親密的。
父愛和母愛,對孩子來說同樣重要,因為能夠帶給不同的影響,所以說,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定要抽時間多參與進來,多陪伴,這樣才能保證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長。
1.讓寶媽的情緒更愉悅
不知道多少寶媽在生完了娃之後有無數個夜晚累到崩潰,再看看身邊睡得正沉的老公,覺得自己特別的無助。
很多男性在做了父親之後並沒有立刻意識到屬於自己的責任,疏於照顧寶寶,忽略了妻子的感受,導致妻子疲勞過度。
如果父親能夠多參與到照顧孩子的過程中,妻子的重擔被減輕了,情緒也會變得更加愉悅和輕鬆,對於整個家庭的氛圍都有積極的作用。
2.孩子的性格變得更加堅韌
從小到大被媽媽一手帶大的孩子多多少少都會受到媽媽性格的影響,而女性大多比較感性,不利於孩子形成堅韌果敢的一面。
但是爸爸陪伴比較多的孩子就不同了,從爸爸的身上孩子更容易學會堅強和勇敢,尤其是男孩子,往往會在潛意識裡模仿爸爸,性格方面也會變得更理性一些。
3.孩子會變得更加獨立
網上流傳一句話,「爸爸帶娃活著就好」,在媽媽和老人的眼裡,爸爸帶娃總有不太靠譜的地方。
理由也是爸爸生性大條,跟媽媽相比更願意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一些事情,所以孩子的自理能力也能得到鍛鍊。
而被媽媽和老人帶的比較多的孩子被照顧得雖然更好,但是相對來說也容易變得不獨立,對家長有過多的依賴感。
父母把孩子帶到了這個世界,就應該負起為人父母的責任,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需要儘可能地多去陪伴孩子。
不管是父親,還是母親,能夠給孩子帶來的影響都是不可忽視的,作為父母更要在孩子面前樹立好的榜樣,多給孩子正面的影響。
我是幼教咖,幼兒園園長、早教師,傳播更好育兒乾貨。歡迎關注,您的點贊、轉發,是對我們最好的認可。
(圖片全部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由於是自己碼字,如果錯別字請見諒。本帳號已開通維權,歡迎個人轉載,但不允許抄襲文章,如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