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諸葛亮有過交集嗎?偌大三國,二人竟只「神交」2次

2022-10-08     遙望春風

原標題:曹操、諸葛亮有過交集嗎?偌大三國,二人竟只「神交」2次

文/花開無田圖/網絡圖片

作為三國時期曹魏和蜀漢的代表人物,曹操與諸葛亮的名號可謂是無人不曉無人不知。

而曹操更是能夠集聚賢良,手下謀士武將不勝枚舉,武將中八虎騎:曹仁、曹洪、曹純、夏侯惇、夏侯淵、曹真、曹休、夏侯尚;五子良將于禁、張頜、張遼、樂進、徐晃以及宛城之戰中為了救其而竭力戰死的典韋,而謀士中更是璀璨雲集,北方之眾幾乎都歸於其下,荀攸、荀彧、賈詡、戲志才、郭嘉,不同於《三國演義》中尊劉貶曹的觀點,我們甚至於可以從曹孟德的詩歌《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來看到他對人才的希冀,而他能夠依靠任用賢能,更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滅袁紹,贏得官渡之戰,進而統一中國北方,豈非人傑乎?

對此作為他的競爭對手,諸葛亮也並不諱言,在其所作的《後出師表》中更是直言其「曹操智計,殊絕於人,其用兵也,仿佛孫、吳……」這可以說是至高的評價了,能夠被智謀無上的諸葛丞相如此評價,以其用兵如孫武,吳起相比較,這就是來自競爭對手最大的讚許。而諸葛亮對於用人與佐助劉備,以「卑鄙之身」,起於隴畝,助力劉備在弱小之下,敗曹操,取益州,三分天下有劉備之一,又豈是尋常人能夠做到的呢?

那麼,作為同時代最為出類拔萃的人中豪傑,曹操、諸葛亮是否有過交集呢?答案卻是否定的,《三國志·曹操傳》中都沒有任何關於諸葛亮的記載,如果說有,那也只是「神交」。二人隔空交手二次,而曹操還為此特意向徐庶打探諸葛亮消息,並送給了諸葛亮5斤雞舌香。

操曰:「諸葛亮何人也?」庶曰:亮字孔明,道號臥龍先生。有經天緯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計,真當世之奇才,非可小覷。」操曰:「比公若何?」庶曰:「庶安敢比亮?庶如螢火之光,亮乃皓月之明也。」《三國志》

而也正是通過徐庶之口,曹操知曉了諸葛亮的厲害之處,徐庶以螢火之光自比,而以皓月比之諸葛亮,可見他對諸葛亮的佩服與欣賞。

而在後來的的《諸葛亮集》中,原來曹操給諸葛亮寫過書信,而這封書信也簡單明了,只有區區的11個字「今奉雞舌香五斤以表微意」。

雞舌香五斤,饋送諸葛亮。那麼這個雞舌香何物?原來,根據《漢官儀》記錄,雞舌香是一種大臣上朝的必備之物,類似現在的口香糖,而曹操之所以選擇此物送給諸葛亮,目的也就非常明確了。彼時,曹操為漢相,挾天子以令諸侯,送此物便表示這裡有官職虛位以待,而對於諸葛先生的答覆,我們卻無從得知,但是至少讓我們見識了曹操的睿智,以書信為名,招撫為實,能成則可以得以賢才;不能成,至少也能讓劉備與諸葛亮之間有所嫌隙,又何樂而不為?

而二者真正的「交手」,甚至於只能算是「神交」。

第一次交手: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親率大軍討伐漢中張魯,而七月曹操利用張魯之地張衛懈怠,偷襲大破張魯,斬殺楊任,張魯出逃巴中,而11月張魯投降,漢中平定。而為了爭奪荊州之地,劉備與孫權在荊州江陵郡開戰,面對如此大好形勢,司馬懿和劉曄都建議曹操得隴望蜀,但是曹操卻否決了,而原因是什麼呢?

丞相主簿司馬懿言於操曰:「劉備以詐力虜劉璋,蜀人未附,而遠爭江陵,此機不可失也。今克漢中,益州震動,進兵臨之,勢必瓦解。聖人不能違時,亦不可失時也。」操曰:「人苦無足,既得隴,復望蜀邪!」劉曄曰:「劉備,人傑也,有度而遲;得蜀日淺,蜀人未恃也。今破漢中,蜀人震恐,其勢自傾。以公之神明,因其傾而壓之,無不克也。若小緩之,諸葛亮明於治國而為相,關羽、張飛勇冠三軍而為將,蜀民既定,據險守要,則不可犯矣。今不取,必為後憂。」操不從。《資治通鑑》

司馬懿和劉曄認為,可以利用劉備剛剛打敗劉璋,蜀地之人人心尚未歸附,又在江陵之地作戰,可以一鼓作氣,乘勢而為,拿下益州,如此天下可定。而曹操則說了「人心無足,剛剛得到了隴地又想著蜀地,沒有順從他倆的意見。

而此時,其與諸葛亮也只是,劉曄的誇讚而已;但是七天後,卻根據《三國志注》記載,"蜀中一日數十驚,備雖斬之而不能安也。」,也就是說蜀地人心思變,而此時曹操顯然動心了,又問劉曄,如今可以攻打了嗎?劉曄說到「今已小定,未可擊也。」,如今蜀地已經基本安定,不能夠攻擊了。

僅僅七天,為什麼蜀地就不能夠攻打了呢?原來作為蜀地丞相,此時的諸葛亮「魏武入漢中,諸葛亮出屯江陽。(《太平寰宇記》引《蜀志》)」,也就是說諸葛亮屯兵江陽。

熟悉地理的一定知曉事實上江陽在瀘州方向,那麼又是什麼原因迫使其退兵呢?無疑那便是水路交通,利用水路諸葛亮軍可以快速到達戰場,而也正是如此,曹操撤退。

第二次:

「蜀先主遣諸葛亮出駱谷,戎興勢山,置烽火樓,處處通照。(《元和郡縣誌山南道三》)」。及至孟德,以其譎勝之力,舉數十萬之師,救張郃於陽平,勢窮慮悔,僅能自脫,辱其鋒銳之眾,遂喪漢中之地,深知神器不可妄獲,旋還未至,感毒而死。(《三國志》注引《諸葛亮集》)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面對蜀漢的攻勢,夏侯淵戰死,而作為迎戰,其親在出征,七月劉備即漢中王,而作為牽掣,曹操一直固守長安,虎視之下,劉備派遣諸葛亮前出,也正是眼見諸葛亮到了前線,曹操才撤兵,而撤兵途中曹操去世。

作為三國時期最為耀眼的兩位,他們或許政治見地不一,更是各自攻伐,但是我們卻能夠從其身上發現屬於他們各在的才華。與我們而言,或許我們更希望他們能真正的正面對戰,為我們呈現出屬於哪個時代真正的硬核對戰,可惜歷史就是這樣有趣,最耀眼的卻只能以這樣的「神交」來相知交戰,而他們也只能如此既惺惺相惜又互相欣賞,卻不曾有任何交集。

參考資料:《三國志·諸葛亮傳》《三國志注》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cf452ce2ca7e5c56e580040e478d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