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譯王俊凱主演的《萬里歸途》細節解讀,不知道這些等於白看

2022-10-03     無尾電影

原標題:張譯王俊凱主演的《萬里歸途》細節解讀,不知道這些等於白看

今年的國慶檔票房冠軍,應該沒有任何懸念了。

沒錯,就是這部由饒曉志執導,

張譯、王俊凱、殷桃主演的《萬里歸途》。

我去看這部電影之前,只看過海報和劇情簡介,

其他宣傳物料一概不知。

但是,總能在網上看到有人說題材和韓國那部《摩加迪沙》撞車。

其實看過之後你會發現,無論是故事還是內核完全不一樣。

一個講的是民族被撕裂,傷口無法癒合的痛;

一個講的是125個中國人回家,一個都不能少。

撤僑,雖然只有兩個字,在新聞聯播里,可能也就一句話帶過整個撤僑事件,但背後有多少曲折困難,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

雖然清楚故事的大概走向,但好幾處無預警的轉折,還是讓人對主角團一行人的命運捏了一把汗。

用《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去和電影情節形成互文,堪稱神來之筆。

張譯再次奉獻出神級演技,演活了一個形象飽滿,有血有肉的外交官。

不是一味的光偉正,會有自己的小九九,在關鍵時刻會怕,會慫。

尤其是高潮部分那場戲,那種面對死亡的恐懼,張譯全靠面部表情便刻畫得入木三分,代入感太強了。

電影最後沒有強上價值,升華主題,太難得了。

雖然電影的主題很宏大,但導演始終把落點放在人的身上。

古語有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沒有小家,何來大家。

守護大家,就是守護千千萬萬個小家。

電影里那句「世界會好起來的」台詞,更像是打破第四面牆,說給我們聽的。尤其是經歷了這特殊的三年,感受更深了。

是啊,無論世道有多不堪,只要活下去,才有希望。

全片最好笑的段落在彩蛋。

天后這幾年和主旋律題材電影深度捆綁,

想聽新歌就得先看電影。

以上便是我對《萬里歸途》的第一觀影感受。

接下來跟大家聊一聊片子裡出現的一些你可能忽略的細節:

1

《萬里歸途》改編自真實事件。

在電影里有這麼一個細節,張譯飾演的宗大偉簽過境協議的時候,鏡頭給到了簽字時間一個特寫,日期寫的是2015年3月25日。

聯繫現實,這個時間點的撤僑事件,

只有一個,便是葉門撤僑。

《紅海行動》也是改編自葉門撤僑事件。

但《萬里歸途》是糅雜了許多個真實撤僑事件。

時間上對應葉門撤僑。

電影里發生動亂的虛構國家努米亞,更接近現實中的利比亞。

還有列文虎克的網友發現,

努米亞用的地圖,實際上就是利比亞的。

劇組為了真實還原努米亞的風貌。

花了四個月的時間,1:1搭建了一座擁有七十多棟建築的非洲小城。

碎紙屑和塑料袋吹起來,那些其實都是美術做的道具,上面都有外文,都得是國外的標識,不是說隨便拿的就扔進去。

2

努米亞動亂發生後,宗大偉接到命令,稱還有許多中國人滯留在邊境。

他前去跟努米亞的邊境官交涉,卻被對方三番四次故意刁難。

這一段情節是有原型的。

來源於利比亞撤僑事件的報告文學。

過程幾乎一模一樣。

只是,《萬里歸途》用了一個更加幽默的方式去解構這個事件,

這也是電影第一次向觀眾展現宗大偉的外交手腕。

宗大偉表明上看,只是一味妥協、退讓、隱忍、迎合。

但他的心裡一直是有底線的。底線就是要把人民送回家。

3

宗大偉和成朗為了尋找殷桃飾演的白嫿等人,

冒著生命危險來到充滿戰火的地區。

王俊凱飾演的成朗,看向窗外,

鏡頭給到一個雕塑。

雕塑是一個地球的模樣,上面飛舞著和平鴿。

這本應是和平的象徵。

然而,它所在的城市,正經歷著炮火的洗禮。

這個道具的設置,既諷刺又悲壯。

4

宗大偉從廢棄的醫院裡找到一本《一千零一夜》。

他把書送給了白嫿收養的女兒法提瑪。

每當宗大偉遇到險境,旁白就會響起法提瑪朗讀《一千零一夜》的聲音。

故事裡的主人公辛巴達,和宗大偉的遭遇極其貼合。

一個是帶領船員排除萬難回到家鄉;

一個是帶領125名同胞逃離戰火。

最終宗大偉等人成功撤離努米亞,神話故事在這一刻照進了劇情。

《一千零一夜》這本書中既有對異國戰亂的揭露,

也有對「家」的表達給人以希望的力量。

5

關於如何撤離。

成朗和宗大偉存在著巨大的分歧。

成朗認為,應該告訴大家實情,然後再動員大家一起前往目的地。

宗大偉認為,用善意的謊言穩定軍心,用一個目標鼓舞所有人,先離開交火戰區再說。

無獨有偶,白嫿在得知自己丈夫去世的時候,第一時間做出不要告知公司員工的決定,目的也是為了穩定軍心。

因此,她是現場所有人中最能理解宗大偉決策的人。

成朗是在追求程序正義,宗大偉是在追求結果正義。

這是兩種思維方式的衝突。

但是,如果你讓我站隊,我也是站宗大偉那邊。

《寒戰》里有一句名台詞:

「非常時期就要用非常方法。」

當時的努米亞局勢瞬息萬變,宗大偉憑藉經驗得出前往迪拉特比較安全。留在廠區肯定就只有等死的命。

決定去迪拉特之後,剩下的只能交給運氣了。

宗大偉選擇了賭一把,他相信在失聯的情況下,參贊可以明白自己的想法。

他一路燒D字,只要幾個照片放一起看,再連成線看方向,就能猜出他們是去往迪拉特。

參贊能夠清楚宗大偉的想法,這是兩人共事多年對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宗大偉做完自己該做的部分後,剩下只能靠大使館配合,這部分不是他可以決定得了的,但是他選擇了相信。

相信就是最大的力量。

退一萬步講,就算沒有等來救援。起碼一百多人的生命是安全的。只要活著,就還有機會。

因此,宗大偉的所有決策和行動沒有任何問題。

成朗受經驗所限,他沒辦法想到這麼多。

後來,宗大偉把帶隊的任務交給他時,他也是接了下來,沒有再堅持自己的想法。

這預示著成朗這個角色,正在開始成長。

到了影片最後,宗大偉和叛軍頭目玩遊戲定生死。

當局面對宗大偉不利時,成朗舉起了攝像機。這裡快速略過了一個鏡頭。其實,攝像機已經沒電了。

這個細節,說明成朗正式完成了成長。

6

電影里白嫿所經營的公司叫華興。

它的原型是華豐公司。

在電影中,白嫿帶領著華興員工穿越沙漠,前往迪拉特。

在當年利比亞撤僑中,華豐公司副總經理,帶領1000多人,徒步穿越撒哈拉沙漠。

7

宗大偉和叛軍頭目一共玩了兩次生死遊戲。

這個遊戲就是大名鼎鼎的俄羅斯輪盤賭。

相信看過電影的都知道這個遊戲的規則是什麼,我就不贅述了。

正如名字所言,這個遊戲起源於俄羅斯。

但是,具體的發明者已經無從得知。

一戰期間,許多士兵通過這個遊戲釋放壓力。

然而,這個遊戲的最大參與者是美國人。有數據表示,共有2200個美國人因為無聊玩這個遊戲而去世。

8

最後叛軍為何可以在邊境長驅直入,而邊境竟然事先一點防備都沒有,原因是軍隊里出現了叛徒。

其實,之前的劇情早已埋下了伏筆。

宗大偉有一次看見哈桑辦公室外有人,以為發生了政變。連忙進辦公室通知哈桑。

哈桑說卡馬爾是他忠誠的下屬,從來不撒謊。

現在回頭看,其實這是個大寫的Flag。

後來宗大偉被叛軍挾持,他看到了卡馬爾就在叛軍的隊伍里。

最後邊境的淪陷,少不了卡馬爾的裡應外合。

9

除了宗大偉,叛軍頭目也是個值得玩味的角色。

首先,他以面具示人,說明他是個外強中乾,非常虛偽的人。

其次,他通過用俄羅斯輪盤賭來號令手下,讓眾人心甘情願地聽命於他。

但他本質上是個膽小的人,他才不會真的用自己生命去賭,所以他選擇作假,因此,他是絕對不會讓人知道,輪盤賭其實是一個騙局。

他也很清楚騙局曝光後,自己會是個什麼下場。

所以,他只能戴著面具,一直演下去。

演著演著,連他自己都信了。

結果,第二次遊戲宗大偉不按套路出牌。

他慌了,他深知,這場戲演不下去了。

另外,注意他在兩次遊戲中說的話。

第一次,他牢牢掌控著主動權,他賭宗大偉根本不敢玩。

為了說服宗大偉參與,他說神在上,決不食言。

第二次,眼見宗大偉躲過了三次子彈,馬上輪到自己。

他態度立馬發生轉變。

說我們的歸宿可不是為了遊戲,神不允許我們。

他的這種馳名雙標行為,說透了戰爭的虛偽和荒誕。

10

宗大偉回到祖國後,恰逢趕上農曆新年。

他下意識地被天空的鞭炮聲嚇了一跳,

以為自己還深處戰火紛飛的努米亞。

就這個細節,潤物無聲地表達了:

我們不是生在一個和平的年代,而是生在一個和平的國家。

11

最後的彩蛋並不是導演饒曉志所拍,而是郭帆拍的。

因為疫情緣故,饒曉志被隔離在海南,只能委託郭帆在秦皇島的阿那亞拍完。

而這部電影最初,是郭帆導演手中計劃要拍攝的項目之一。

當他跟團隊做了大量前期準備工作後,郭帆希望饒曉志可以來執導這部電影,前後找了饒曉志三次,他才同意試試。

後來饒曉志說,當時自己在拍《無名之輩》,還沒加入這個項目,郭帆在拍《流浪地球》,路陽正好在北京,就幫忙做了很多採訪工作和資料搜集。

所以《萬里歸途》片尾,還特意出了一行字幕「擁抱路陽先生」。

END

以上便是我對電影《萬里歸途》一些細節的淺薄解讀,如果你們有不同意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cde4809659db3fe4ccf490c8d618c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