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上海大師賽球迷互動區的穿線室,映入眼帘的是六位穿線師繁忙的身影。一根細線、一台精密機器、一雙靈巧的手,張奎專注地為挪威名將魯德的球拍穿線,僅僅半小時,一把球拍就告完工。球拍的標籤上詳細記錄了球線類型、磅數、打結方式及「10月4日14點」這一時間節點,這意味著張奎必須在此之前將球拍送到球員手中。
已經服務了五屆大師賽的張奎在河南鄭州經營一家網球器材銷售店,並以此為契機進入穿線服務領域。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逐漸積累了寶貴的經驗與良好的口碑,進而涉足業餘網球賽事的穿線服務。如同球員一樣,穿線師的職業生涯往往也始於業餘賽場,隨著技藝日益精湛與經驗不斷積累,他們一步步邁向挑戰賽、巡迴賽、大師賽乃至大滿貫的舞台。
穿線過程需要機器輔助以確保拉力均衡,但編織出網格勻致、橫平豎直且貼合每位球員獨特需求的理想球拍,還需人力精心雕琢,這正是張奎每日工作的精髓所在。每位球員對球線、磅數、打結方法的要求各不相同,張奎必須嚴格遵循球員的個性化需求,不容絲毫差池,因為即便是最細微的差別,也會被球員敏銳察覺,從而影響擊球時的手感。
今年上海大師賽的穿線團隊由十人組成——八名穿線師與兩名前台工作人員。除球迷活動區域的六名穿線師外,球員區域穿線室還有兩名穿線師與兩名前台,他們分工明確,共同確保賽事順利進行。球員們通常將球拍、球線及穿線要求交至球員區域的穿線室前台,待穿線師完成工作後,球員再前往前台領取。張奎對待每一把經手的球拍都如同醫生對待手術般謹慎:「我們的工作就是盡己所能為每位球員穿好每支球拍,滿足他們的比賽需求。」
澳大利亞球員喬丹·湯普森的球拍上除了寫下「10月4日11點」時間點外,還特別註明「早上穿線」。這意味著張奎無法在3日晚提前完成穿線工作,而必須在4日早上進行相關工作。「有些球員更喜歡在比賽前才穿好球拍,他們認為,經過一夜放置的球拍在使用時無法達到最佳狀態,」張奎表示,「我們都會尊重球員的要求,並盡力滿足他們的需求。」
在中國網球蓬勃發展的十餘年間,網球穿線師這一群體也不斷成長。2016年澳網,張奎作為中國穿線師的傑出代表,在墨爾本公園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他成為首位登上大滿貫賽事舞台的中國內地穿線師。
回憶起十餘年前,張奎感慨萬分。那時國內網球賽事稀少,他得到鍛鍊的機會也有限。令人欣喜的是,隨著中國網球運動發展迅猛,賽事數量呈爆髮式增長。
近年來,張奎先後為東京公開賽、武漢公開賽、成都公開賽、澳網、杭州亞運會等國內外賽事服務,他坦言:「我們很幸運,趕上了中國網球迅速發展的好時機,這幾年不僅國內賽事越來越多,中國球員的成績也越來越好,我們這個群體與中國網球共同成長。」
正如張奎所言,中國網球在競技層面的持續進步與不斷突破,為國內網球行業注入了強大的發展動力,也為行業內各個細分領域共同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石與最佳養分。
作者:吳雨倫
文:本報記者/吳雨倫 圖:本報記者/陳龍 編輯:穀苗 責任編輯:沈雷
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ca59ac5a79070b92613f5dbbffa3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