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智慧的父母,擁有幸福的孩子

2023-06-02   人文傳媒網

原標題:做智慧的父母,擁有幸福的孩子

兩千五百多年前,有一位智慧的母親,她生性端正嚴謹、莊重誠敬,凡是不合乎道義的事不做。

她懷孕後更是謹言慎行,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

十個月後,這位母親生下一個形貌端正、聰慧過人的男孩。男孩生性純善,對父母極為孝順。

他長大後德才兼備,謙和守禮,敬老慈少,以德治民,不僅順利繼承家業,還把它發揚光大,使得天下歸順,百姓愛戴。

後來,他治理的地區日益強大,引起了商紂王的不安,被囚禁於羑里長達七年。

他身處逆境,經受磨難,卻沒有意志消沉,反而潛心推演《周易》,對《周易》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最終否極泰來,被救回家。

他的妻子也非常賢慧勤勞,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條,妻子為他生了十個兒子,並從小嚴謹教誨。

十個兒子中,二子周武王和四子周公旦長大後成為了聖賢,對後世影響深遠,他們的家業綿延了八百年之久。

他,就是周文王

文王一生,孝義仁慈,事業興旺,家庭幸福,活到了九十七歲,這一切都源於他的母親給予他幸福的愛,這份愛始於胎教。

而最好的胎教,莫過於母親心存善念,慈孝仁愛,修身立德。

五代時期,有一個人三十歲還沒有孩子。

有一天,他夢見已故的祖父,說他一生無子,還會貧賤短命,要他及早回頭,行善積德。

祖父的話猶如當頭棒喝,他立志改過遷善,從此樂善好施,救難濟貧,捐資助學。

幾年後,他又夢見祖父告訴他,因為他長期積功累德,上天會賜給他五個貴子,他自己也能得善終。

果然,他後來連生五子,五子又添八孫,都顯貴於朝廷。而他自己也官居高位,享年八十三歲,預知時至,無疾談笑而終。

這位父親,就是《三字經》里說的「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他的教子義方,就是改過自新,行善積德,言傳身教,他的一言一行,孩子們都看在眼裡,他給孩子做了最好的榜樣。

無獨有偶,宋朝也有一對教子有方的父母。父親是個仁慈厚德之人,生平不行不義之事。

平日對小孩、下人和下屬都十分客氣,對貧困和鰥寡孤獨的親戚尤為照顧,寧可自己節衣縮食,也要將所得的微薄薪俸周濟他人。

母親為人寬和,處事謹慎,是個賢孝女子。她侍奉公婆極為孝順,對丈夫非常尊敬,凡事與丈夫有商有量,夫妻相敬如賓。

不僅如此,她對親戚憐憫恭敬;對庶出的兒子視如己出。

她治理家務,寬宥有度,卻從不嬌慣溺愛自己的兒子,兒子們犯錯,也絕不為之遮掩,這對父母就是程珦和程侯氏

由於他們的仁孝盛德,兩個兒子程顥、程頤,後來都成了學問淵博,德行出眾的一代大儒。

以上幾則聖賢故事告訴我們,智慧的父母,懂得真愛孩子,他們孝親尊師、敦倫盡分、自省改過、行善積德,孩子則一生幸福。

什麼是幸福?

《說文解字》上說:「吉而免凶為幸;富貴壽考等齊備為福」。

我們可以把「幸福」理解為吉祥的福報,幸福的人生,就是充滿吉祥福報的一生。

在成長的道路上,如果父母能給予孩子幸福的愛,孩子就能收穫幸福的人生。

幸福的愛,要通過尊重包容、鼓勵信任、反省改過傳遞給孩子。

我們不能小看任何一個孩子,孩子是最好的觀察者、模仿者和學習者,他們是我們的一面鏡子,督促我們去孝親尊師、敦倫盡分、修身立德,改過從善。

與其說父母教育孩子,不如說孩子和父母一起進步。

希望我們都能成為智慧的父母,給孩子做好榜樣,與孩子共同成長,成就彼此的幸福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