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澤明曾在去世前給北野武寫了一封很短的信。
上面只有幾句話:「北野,你乾得很不錯,如果沒有你,日本電影的未來將會是一片混沌。」
為什麼黑澤明對北野武的評價如此之高,他又為何被稱為黑澤明的接班人,看北野武自導自編自演自剪的《花火》就知道了。
《花火》的敘事和剪輯看似雜亂無章、支離破碎,不像五幕劇或三幕劇那樣,按照時間線的順序而來。
其實,這種打亂時間線的剪輯反而提升了觀影的友好度,若按古典主義的結構來講述,《花火》將會變得乏味。
整個故事就是北野武的同事在一次逮捕行動中,一死一傷一癱瘓,北野武深感自責便引咎辭職。
之後為照顧患白血病的妻子,安慰癱瘓並被家人拋棄的好友堀部,供養年輕警探田中的寡妻,鋌而走險向黑社會借高利貸。
可黑社會成天的騷擾令他不堪重負,最終決定假扮警察去搶銀行。
給田中寡妻寄一筆錢,給堀部買繪畫用料,帶妻子旅行,完成生命短暫而絢爛的終結。
這個劇本,用這種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的敘事方式,昏昏欲睡肯定多過拍手叫好。
北野武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選用跳切設疑,引起觀眾的興趣。
再藉助閃回把結果前置,然後恢復正序,過程中一一解密,如閃回的鏡頭裡田中因公殉職,堀部獨自一人坐在輪椅上眺望大海。
這時故事才剛剛開始沒多久,時間還是現在,突然沒有任何交代,畫面一切來到數天後,觀眾一頭霧水,但北野武並不準備立馬解釋。
隨即給了過去線的閃回畫面,加深了觀眾的疑惑,直到北野武在舊車廠買警燈時,才完整交代了埋伏行動的失利,觀眾適才恍然大悟。
這種「玩弄」觀眾的剪輯方式很難掌握平衡,一旦失衡,非但炫技不成,反而會變得十分凌亂。
因為敘事並不倚重於劇本,而是跟著剪輯走,如果不能將時間的起止安排妥當,合理分配每一段劇情,電影就是一團亂麻。
其結構類似於花開數朵,各表一枝,且不說每一朵花都開得爛漫,最起碼結果時要都在一棵樹上。
如果是獨立成篇,各說各的,也就不是一個整體了,就像《花火》中貫穿始終的北野藍一樣,讓電影看起來很完整。
除了剪輯上別出心裁之外,北野武突如其來的暴力和出人意料的搞笑上也頗為用心。
《花火》中的暴力總是沒有預兆,即使發生了也不會過多渲染,甚至連動作和血腥都沒有多少,簡練又乾淨。
如同影片白描的敘事,不加烘托,直接給,但呈現出來的暴力卻是充滿美學思想的,而非單純的重口味或獵奇。
如片尾北野武和妻子雙雙自殺,並沒有給到北野武舉槍的鏡頭,而是轉到海浪的畫面,搭配畫外的槍聲,突出一種喧囂又平靜的死亡之美。
這就是北野武獨樹一幟的暴力美學,不用血漿,沒有屠殺,以及花里胡哨的鏡頭語言,平靜中的爆發,出其不意的驚詫就足以讓人沉迷其中。
在幽默上,也許是因為漫才的經歷,《花火》中的喜劇於一本正經中打破常規。
北野武會先給觀眾預設一個陷阱,讓觀眾掉入其中,隨後在觀眾順著陷阱往前想的時候來個急轉彎,喜劇效果便出來了。
如電影開頭,北野武跟同事們來到埋伏地點交班,兩個年輕人在巷子裡打棒球,球落到了北野武腳下,堀部訓斥他們不能在這裡打球。
北野武拾起棒球,讓年輕人做好接球準備,本以為一切如常,丟球、接球,皆大歡喜,但北野武做完動作後卻將球扔到另一條街道,這種前後反差的形式讓包袱抖落的比較自然。
當然,《花火》最讓人佩服的是用平靜、沉默的表現手法展現了一個悲涼的故事。
按照以往的慣例,像這種妻子患絕症,好友癱瘓,同事被犯人打死的故事,怎麼也得刻畫苦難,往煽情方面整。
尤其是北野武沉重的讓人喘不過氣的人生,被各種痛苦折磨,又沉默寡言,不與人傾訴,所有事情都壓在心裡。
這種主角太容易催淚了,稍微動用一下背景音樂可能就淚眼婆娑了,可北野武偏偏不走尋常路,用一種豁達的態度對待生命與死亡。
在片中,北野武從頭到尾不超過20句台詞,但沒有一句話都不是抱怨,反而大多數都是在安慰或幫助他人。
經歷過女兒早逝、老婆患病、好友癱瘓、同事去世的人世間最大的悲痛,北野武沒有覺得人間不值得,只是選擇了沉默不語。
他的老婆只有一句台詞,說的也是「謝謝你,對不起。」
這可是一個失去女兒,自己又得了絕症的女人,即使她歇斯底里、大哭大鬧也可以理解。
但她卻在享受時日無多的快樂日子,從不面露不悅,坦然接受生命的安排,與丈夫一同走向另一個世界。
北野武的好友堀部,因公癱瘓,換來的卻是妻子帶著女兒離去,留他一人孤苦伶仃,他的人生可謂是糟糕透了。
但在《花火》中,堀部在北野武的鼓勵下依然試著擁抱生活,一個人看潮起潮落,一個人看櫻花爛漫,用畫畫消解消極。
田中的遺孀同樣沒有悲悲戚戚,老公去世,經濟下行,對於一個寡婦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然而她還是努力工作,照顧孩子,期待生活越來越好。
電影里的每個人都沒有懟天懟地,怨怪社會的不公,更沒有一大段台詞來訴說自己的不容易,就那麼三言二語,既言簡意賅又有向死而生的憂傷。
在鏡頭語言上,北野武也沒有讓其喧賓奪主。
很多時候,《花火》的鏡頭都是以近景和中全景的固定鏡頭為主,讓攝影機成為客觀的記錄者,而非主觀的參與者。
這種鏡頭設計,一方面讓觀眾可以直面角色的苦難,增強寫實感,另一方面也能夠把思考留給觀眾,從拿來主義變成主動獲取。
可不論是哪一種理解,都應該會從《花火》中看到積極。
生如夏花絢爛,死如煙花燦爛,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當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淡然處之,未來還有未來的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