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捕蛇20多年的老師傅告訴我:毒蛇出洞沒啥可怕的,有一樣東西能讓蛇倒退,還有一樣東西蛇只要粘上一點點,蛇馬上就會殞命。
大家都知道蛇是變溫動物,冬季蛇需要躲進洞裡冬眠,夏季則是蛇頻繁出沒的時期。夏季也是發生頻繁蛇進屋、蛇咬人的高發期,尤其是每年端午過後,夏日炎炎,關於蛇的新聞頻發。
進入7月以來,四川和湖南都發生了蛇進入農戶家裡,躲進空調掛機里、藏身衣櫃里、貓在水槽下躲陰涼的事情。不過最終,還是讓消防官兵把蛇「請了出去」。
蛇進屋,大家很好理解。但這個「毒蛇出洞」到底是啥意思呢?
毒蛇為什麼會出洞?
1、春暖花開,氣溫超過18度。
蛇是變溫動物,生活習性和活動頻率受到氣溫的限制。每年冬季蛇需要找個暖和的洞躲起來冬眠。在冬眠前,蛇需要「吃飽喝足」,然後進入冬眠狀態。來年平均氣溫超過18度後,蛇類就會開始「出洞」活動。
畢竟春天代表著萬物復甦,也代表著蛇類的獵物,比如老鼠也開始頻繁活動,從春到夏對於蛇來說可是忙碌的季節。
2、出洞是為了繁殖。
蛇類出洞後的首要任務是吃。數據顯示:蛇類在冬眠後,體重會下降30~40%,如果冬眠前是水桶腰的話,出洞的時候估計真的是「水蛇腰」了。
等蛇吃飽喝足後,差不多就是初夏了,這是蛇類繁殖的季節,蛇出洞的另外一個目的就是繁衍後代。
3、夏季炎炎尋找水源。
萬物離不開水,蛇當然也不例外,尤其是炎熱的夏季。一些北方沙漠中的蛇或岩石中的蛇類,就必須尋找水源了。
4、躲避炎熱。
蛇既不喜低溫,也不喜高溫。如果蛇洞不太涼快,蛇自然也會「出洞」需要新的住所。夏季的蛇喜居叢灌木、亂石縫、樹林,河邊這類地方,其實對應的就是陰涼、有食物、有水源。
5、異常出洞。
通常來講,蛇類冬季是冬眠的,並不會有蛇出洞的事情發生。但是在1975年的遼寧海城發了一個意外的事情。
這年冬天,遼寧海城原本冬眠的蛇類集體離奇甦醒,不顧東北零下20度的嚴寒出洞,結果被凍死。但就是蛇類離奇的不顧死活的異常舉動,進一步佐證當地即將發生大地震,幫了地質學家和地震學家大忙。
從而讓全市做好了預防大地震造成重大事件的準備,及時疏散群眾,挽救了15萬人的生命。
蛇類集體「出洞」的行為間接挽救了全城生命。可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蛇類能感知到地震,這是有什麼特殊含義嗎?
這是因為蛇類對震動非常敏感,我們也有「打草驚蛇」這樣的詞語來形容蛇類對震動的敏感。
所以,蛇在洞裡能感知到地下板塊的活動,從來提前喚醒了它們,讓他們不顧外面嚴寒而「出洞」。
其實根據動物異常的行為,來預知災害的發生,也是我國幾千年來農業生產的智慧總結。
農村老人言,毒蛇出洞會不妙,是哪裡不妙?
除了上面蛇類異常出洞以外,蛇類出洞還會帶來哪些不妙呢?
1、蛇類聚集,會引起大家的恐慌。
農村老人普遍比較迷信,會對一些無法解釋的事情添加額外色彩。
比如前幾年,有地區蛇類大量聚集在馬路邊,最終調查顯示是由於該地農戶農藥噴洒太多,導致蛇都不敢「下田」了,只好在馬路邊聚集,並不是意味著有不好的事情發生。
如果真的有不好的事情發生,那就是引起不少恐慌。
2、蛇類變多,侵擾農戶。
前不久回了一趟老家,鄰居嬢嬢家裡就說,前幾天家裡來了一條兩米長的蛇,把他們嚇壞了。
鄰居家也說現在出去,要帶個棍子敲打一下,免得有蛇,雖然大多數農村蛇都是無毒的,但是咬到了疼的還是自己。
最近幾年,農村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了,各地都在推進「綠色經濟、綠色農業」和「守著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的號召,禁止打獵、少用農藥或改用新型農藥後,不少野生動物都回來了。野雞、野鴨、野山羊都出現了,當然蛇的數量確實增多了,也給很多農戶帶來了困擾。
那麼農村如何防蛇呢?就算是蛇出洞也不怕,也不會不妙呢?
農戶種植植物
1、七葉一枝花。
七葉一枝花也成為土三七,農村隨處可見,也是一種藥材,散發出一點硫磺的味道,所以略帶毒性,但是可以用於治療蛇咬或止血,蛇不喜歡這種氣味會繞開走。
2、野決明。
野決明是一種灌木草,長得很高,開黃色小花,不僅可以對房屋做一些隱私性遮擋,也能阻擋蛇進入房屋,野決明也有另外一個讓蛇「聞風喪膽」的名字--蛇滅門。
3、魚腥草。
魚腥草俗稱「折耳根」,在雲貴川地區既可以作為食材,也可以作為中藥,帶有比較強烈的腥味,還能做出「黑暗料理」--涼拌折耳根。
魚腥草的味道很多人都不喜歡,何況是蛇呢,在宅基地周圍種一圈,蛇基本不敢來了。
4、鳳仙花。
鳳仙花也被稱為「解毒花」,可以驅蛇,主要是因為鳳仙花的根、莖、花汁都含有少量硫磺。蛇非常不喜歡這種硫磺的氣味,所以「敬而遠之」。
鳳仙花在農村的用處可大了,不僅極具觀賞性,營造田園雅致。老一輩的人都知道鳳仙花的花汁是可以用來做「土指甲油」的,除此之外鳳仙花本身也是藥材之一。
5、槓板歸。
槓板歸被稱作蛇娘舅、倒金鉤、烙鐵草等,也有一個讓蛇聞風喪膽的名字「蛇倒退」,毒蛇即使出洞也能逼退它。
如果說散發刺激性氣味的植物是「魔法攻擊外」,槓板歸可是妥妥的物理防禦,因為其長有倒刺,所以蛇不願意從上面經過,起到了驅蛇的效果,另外槓板歸也是一個藥材,也可以治療蛇咬傷。
除了這些植物外,農戶還可以養一些動物來防止蛇進屋,同上面說到的植物構成立體防蛇安全網。
農戶還可以養動物
1、大鵝。
蘇東坡也曾在《仇池筆記》中寫道:「鵝能警盜,亦能卻蛇,其糞殺蛇,蜀人園池養鵝,蛇即遠去。
大鵝的彪悍大家都知道,很多短視頻都有農村土狗被大鵝逼到牆角或大鵝扯著脖子追小孩的視頻。
這是因為鵝有很強烈的領地意識,所以能預警防盜,伸長脖子發出破天驚叫,把蛇嚇跑。
還有一種說法說的是蛇怕鵝糞,是因為鵝糞中含有對蛇有一定危害作用的隱孢子蟲。
隱孢子蟲會攻擊蛇的免疫系統,如果此時蛇的身體本身有傷的話,則會進一步造成傷害,慢慢蛇就會因為免疫系統而備受折磨,引起厭食、腹瀉,最終慢慢死亡。
2、土貓。
貓主要是因為貓動作敏捷,蛇所有動作在貓眼裡都是慢動作,簡直就跟幻燈片一樣,所以貓的爪子多拍幾次蛇的腦袋,蛇就會溜走。
當然這裡說的貓是一隻土養的農村土貓,可不是用來「擼貓」的寵物貓。
農戶還有什麼別的辦法防出洞蛇進屋?
1、清理院落。
蛇能夠在農戶家裡藏身的原因之一,就是農戶家裡有點亂,堆放柴火堆、雜物堆,水槽下方都有可能藏蛇。
另外,如果農戶除了種植驅蛇植物以外,還可以清理房屋周圍的雜草灌木,也有一定的驅蛇效果。
2、消除鼠害。
只要屋裡沒有蛇的食物,蛇也待不住,即使來了也會自行離開。
3、封堵洞口。
農戶家裡都有方便家禽或貓狗進出的洞或排水孔,如有必要刻意封堵或加裝鐵絲網,防止蛇進屋。
4、使用捕蛇籠或驅蛇粉。
農戶可以在家周圍布置物理捕蛇籠或撒一些市售驅蛇粉,也有一定的驅蛇效果。
5、煙袋油。
農村裡有一句話:吞了煙袋油的蛇,離死不遠了。
所謂煙袋油就是農村老人吸得葉子煙,類似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紀曉嵐的形象。
由於煙油中含有有害成分,尼古丁、焦油、鹼,不僅會對人體造成巨大傷害,對於蛇的「小身板」來說就等同於「速效毒藥」了,沾一點就會斃命。
如果你家有這樣一位老人,可以讓老人把煙袋油散落在房屋周圍或煙頭泡水也是可以的。
蛇出洞後最不妙的事就是被蛇咬,被咬怎麼辦呢?
不要驚慌!不要驚慌!不要驚慌!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1、首先確定是無毒還是有毒。
蛇有沒有毒很好分辨,看下被蛇咬的傷口是否只有兩個毒牙印。
如果有兩個毒牙印,這就是有毒蛇,需要立刻開展自救。如果是半圈牙印,那就不要擔心,簡單用清水多次清洗傷口,酒精或碘伏消毒,不放心也可以去醫院檢查。
2、立刻撥打120急救電話。
不要急,毒蛇的毒素是靠血液流動傳播的。冷靜下來後,你需要立刻撥打120電話,或者聯繫家人送醫,切勿劇烈跑動或走動。同時一定要記住蛇的樣子。如有可能拍下蛇的照片,這樣醫生才知道用哪一種抗毒血清。
3、等待中記得包紮好。
毒蛇的毒素隨血液流動傳播,所以可以用外套衣物或繩子在距離傷口靠近心臟的位置,也就是傷口的上部結紮,以減緩血液的流動,另外還有牢記不要結紮得太死,每隔十多分鐘鬆開重新結紮。
小結:野外被蛇咬後,最關鍵的是就是不要驚慌失措,首先確認毒蛇的種類,記住蛇的樣子,撥打120等待救援外,自己也要學會結紮傷口,大部分情況下都會沒事。
最後:
蛇類包括毒蛇出洞的原因無非就是天氣變熱,蛇需進食、繁殖、躲避炎熱、尋找水源。但是蛇類如果異常出洞,比如冬眠的蛇集體甦醒,肯定有什麼情況,需要結合當時的環境,進一步分析。
農村的老人言有的是迷信,有的是我國上千年農業生產的智慧結晶,還是有道理的。
蛇類即使是毒蛇並不會主動攻擊人類,蛇類的增多也表示農村的生態環境的改善。如果有蛇進屋,記得把撥打119讓消防官兵請出去,切莫「徒手抓蛇」或高壓鍋伺候,拒絕「野味」,畢竟蛇捕食老鼠是有益於生態平衡和促進農業增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