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課標正式頒布並於2022年秋季學期開始執行後,各地教科研部門、學校以及教育企業等高度重視,接連舉辦了一系列學習、培訓活動,深入解讀新課標、落實新課標。
近日,「落實新課標·賦能新輔導」對話沙龍在北京舉辦。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盧立濤,特級教師、耀華國際學校亦莊校區校長張景浩,北京市朝陽區實驗小學黨委書記胡愛國,作業幫硬體內容產品負責人常寧以及部分家長和媒體代表參加,共同探討新課標執行一年來各自的實踐探索和經驗。
新課標對教育教學提出新要求
活動上,盧立濤表示,新課標的「新」重點體現在「堅持素養導向、強化學科實踐、推進綜合學習、落實因材施教、注重學段銜接」五個方向。他指出,這五個方向是從不同的側面凸顯變革理念和價值引領,體現出對素養視角下教學樣態相互關聯的追求。素養導向側重描述整體育人目標,學科實踐、綜合學習、學段銜接的組合則從教學、學習、管理三個方面保證素養落實且不失學科的核心價值,因材施教則體現在教與學中對每一個學生的關注。新課標對學校、教師、家長及教育企業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戰。「新課標將以往的知識技能目標升級為現在的素養目標,需要社會各方共同研究探索,在新時期下依靠人工智慧等教育技術手段進行革新,圍繞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來構建共同發展的教育生態圈,進一步落實協同育人。」
在教學實踐中落實以人為本
從過去的「雙基」到「三維」,再到此次新課標提出的「核心素養」,體現了從學科本位到以人為本的轉變。這需要學校和教師積極調整教學策略,從以往注重教師教與學的結果,過渡到現在注重學生學的過程和方法。
對此,胡愛國分享了朝陽實驗小學在這一領域的探索經驗。該校在2020年開始實行「30+10」的課堂教學模式,即教師在30分鐘時間內展開精講精練,學生用10分鐘集中練習,同時將練習的過程貫穿課堂始終。教師在新教學模式下研究教材、研究課堂,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張景浩認為,過去教師教的主要是知識,現在新課標要求教師也要注重教學習方法。他表示,教師需要緊扣新課標育人要求去培養孩子獲取知識的能力和創新探索的能力。「日常教學應該避免「滿堂灌」,讓學生在學習中有思考、討論、實踐和輸出的機會。」在擔任北京小學大興分校校長期間,張景浩就在充分調查研判學情上推行「低起點-小步子-密台階」的教學策略和作業分層等措施。
多方協同構建教育生態圈
論壇上,家長代表蒲敏分享了自己的育人體會和經驗,比如在日常作業輔導中如何解決孩子學習注意力不集中、有倦怠情緒等問題,她提出需要從學習心理和學習方法上尋找解決方案。「家長以『陪伴』而非『監督』的身份陪伴孩子完成作業,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
常寧分享了作業幫在幫助不同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方面開展的探索和實踐。她表示,依靠作業幫近十年來在教育和科技方面的洞察與積累,在充分掌握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的基礎上,作業幫學習機致力於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方案和對應的學習素材與工具,通過「覆蓋、診、學、練、測、補」各個環節的方法,幫助學生激發學習熱情和提升自信心,從而為提升育人質量,構建和諧的教育生態圈貢獻一份力量。
責任編輯|王佳實
更多精彩資訊,請點擊下方圖片,下載中國教育報APP、中國教育報好老師APP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add92e94c76d9fe06633398b810bc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