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郭帆導演,劉慈欣監製,吳京、李雪健等領銜主演,劉德華特別演出的影片《流浪地球2》於2023年1月22日大年初一全國上映。
四年前的春節檔,影片《流浪地球》上映,並成為檔期票房冠軍。其精彩的故事講述和精美的視覺特效不僅收穫觀眾好評,更是引起業內關於中國科幻電影諸多討論。
新上映的《流浪地球2》講述怎樣的故事?在視聽製作上又有哪些看點?對此,郭帆表示,影片在故事講述和技術手段上繼續追求更多新的嘗試與突破,力求創作出植根於中華文化的科幻片。
《流浪地球2》
可被視作《流浪地球》的前傳
從故事發生時間順序看,《流浪地球2》可以視為《流浪地球》的前傳。
《流浪地球》講述太陽即將毀滅,人類啟動「流浪地球」計劃,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尋找新家園的故事。《流浪地球2》則聚焦地球開始「流浪」之前,展現太陽危機初期,人類攜起手來迎難而上、攻堅克難的經歷。
在導演郭帆看來,將時間線向前移,可以有效拓展影片的敘事空間。「《流浪地球2》可以更詳細地講述從近未來到地球『流浪』前社會和環境發生的變化,人類採取了哪些技術應對災難。對於前作中已經出現的人物角色,《流浪地球2》也可以更加清晰刻畫出他們的人生經歷和成長曆程。這些對於觀眾更好理解故事都將起到積極作用。」郭帆說。
與前作相比,《流浪地球2》在演員陣容上也有所變化。不少觀眾對李雪健和劉德華的表演表示期待。
談及與兩位演員合作時的感受,郭帆反覆提及「敬業」二字。「他們是帶著對演員這個職業的熱愛和信念在進行表演。」郭帆說,「他們在每場戲之前都要認真周密準備,反覆思考角色情緒,推敲人物應該呈現的狀態,會為了一個看似很簡單的鏡頭練習很久。」
文本創作和技術手段有新嘗試
《流浪地球》曾在銀幕上呈現宏大的冰雪奇觀,《流浪地球2》場景設置則更加豐富。
氣溫驟降、巨浪翻滾、隕石來襲……伴隨故事推進, 《流浪地球2》呈現了太空電梯、月球殘骸墜落地表等諸多精彩的視覺特效。
「畫面龐雜多樣,演員數量更多,這對我們主創團隊提出更高要求。我們採用3D列印、數字車床、雷射鵰刻等諸多技術,推動影片道具生產更有效率、製作更為精細。」郭帆說。
不僅如此,郭帆介紹,片中人物角色經歷從青年、中年到老年的變化過程,「我們嘗試用技術手段雕琢不同年齡階段人物面部狀態的變化,使人物形象更加逼真,故事講述更具信服力和感染力。」
在故事設定上,《流浪地球2》也有新亮點。
「我們在文本創作上向前邁進一步,在片中對人與技術之間關係進行探討。」郭帆說,「近年來,關於虛擬世界、元宇宙的討論越來越多。我們在影片創作中引入『數字生命』的概念,希望可以對觀眾有所啟發。」
拍攝植根於中華文化的科幻片
在郭帆看來,從《流浪地球》到《流浪地球2》,一個共同點是,它們都植根於中華文化。
「《流浪地球》中,正是因為對家園、故土的留戀,所以人物在面對危機時,不是坐上飛船逃離地球,而是選擇和地球一起『流浪』。」郭帆說,「在《流浪地球2》創作過程中,我們更加注重挖掘人物內心世界,表達他們對於家庭的重視、對親人的思念。」
近年來,我國科幻電影創作有不少亮點。例如,去年上映的《獨行月球》以超30億元票房成績位列2022年票房榜第二位,影片將故事敘事、演員表演、月球和飛船等元素相融合,營造出良好的視聽效果。
作為電影創作者,郭帆認為,我們國家在航天領域的發展和進步,更是為科幻電影創作提供了豐沃土壤。
「越來越多的觀眾見證了我國航天員出艙、嫦娥探月等重要事件,他們對科幻影片中的故事表達和場景設定不再陌生,這讓科幻電影創作者和觀眾可以更好地進行對話。」郭帆說:「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人加入科幻電影創作,讓我們的科幻電影更加豐富多樣。」
來源|新華社
延伸閱讀:
我為地球代言,唱響和諧共「聲」
讓地球流浪就是讓地球去找死
寒假+春節,這份兒童安全提示轉給家長們
給教師的新年祝福
燈火版《如願》,願你兔年一切如願
紀錄片《年味》全集
豐子愷的《過年》,送你開門紅
改變教育,從這裡開始——校長傳媒(我們唯一的微信號xzcm888)
第一時間獲取教育行業最新資訊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師卓越發展智慧」與「學生健康成長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們
投稿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