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時間,從虧損到年入百億!最牛的老字號翻身戰,打得太漂亮了

2023-09-27     金錯刀

原標題:3年時間,從虧損到年入百億!最牛的老字號翻身戰,打得太漂亮了

這個9月,良心老國貨們終於獲得了夢寐以求的巨大流量。

作為最近風頭最盛的老國貨之一,蜂花抖音官方帳號的粉絲量更是突破500萬,幾度賣斷貨。

對於這些物美價廉卻在過去處境一般的老國貨,網友紛紛呼籲:開發一個「只有良心國貨的APP」。

但是國貨復興,光靠網友的疼惜是不夠的。

它們必須得找到一條順應時代、適合自己的逆襲之路。

這幾年就有一家羽絨服老字號——鴨鴨,它的改變和逆襲幾乎像是開了掛。

2019年,鴨鴨銷售額8000萬,實際上已處於連年虧損狀態。

誰也沒想到,2022年,鴨鴨的全渠道GMV竟突破110億元,3年暴漲百倍!

3年時間,似乎什麼都變了。

過去印象中欠缺時尚的鴨鴨羽絨服,現在變成了這樣。

9月21日,它還首次登陸米蘭時裝周,發布「冰殼系列」,原料用的是北歐殿堂級羽絨「冰島雁鴨絨」,也是全球首件冰島雁鴨羽絨服,給包括國外大牌在內的同行們上了更高強度的對抗。

從輝煌到連年虧損,再用3年重生,鴨鴨上演了一場屬於老字號的最牛翻身仗。

這場脫胎換骨的翻身仗,到底怎麼打的?

中國第一件羽絨服的創造者,

差點被遺忘

提起羽絨服,現在可能不少人首先想到的是那些貴到離譜的國外大牌。

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鴨鴨才是國人心中的羽絨服代名詞。

不誇張地說,鴨鴨歷史上的一個個輝煌瞬間,也幾乎是中國羽絨服行業歷史發展的註腳。

創立於1972年的鴨鴨,生產出了中國人的第一件羽絨服。

作為「開山鼻祖」,鴨鴨後續發展得順風順水。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它一度創下日銷羽絨服10萬件的記錄,市場占有率高達1/3。

當時的鴨鴨一路引領,在業內是被研究和學習的存在。

包括如今十分流行的攀珠峰、走極地的品牌贊助,其實鴨鴨早已體驗過。1992年,鴨鴨就隨登山隊登上了此前人類從未征服過的山峰「南迦巴瓦峰」。

巔峰時期,鴨鴨在業內的超然地位甚至超越了市場的層面:

成立至今,有70餘位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臨鴨鴨視察指導;
鴨鴨的羽絨服曾作為「國禮」被贈與外國元首;
各權威部門和協會的授獎,鴨鴨也拿到手軟。

轉折點發生在本世紀初。品牌老化、研發能力不足等「老字號通病」纏上鴨鴨,加上友商崛起,導致其市場占有率一度不足5%。

一踏上下坡路,鴨鴨此後十幾年似乎都剎不住車。

2012年,鴨鴨決心對原有國企體制進行改革,隨後一家以紡織為主業的民營企業成了鴨鴨第一大股東,但是後者的加入也沒能扭轉乾坤。

雪上加霜的是,在鴨鴨動盪之際,外界的衝擊也愈發強烈。

不僅是友商發展迅猛,鴨鴨還要面臨各種行業趨勢的變化。比如,羽絨服從保暖剛需變為時尚單品,其顏值、個性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這個趨勢,從國外大牌在中國市場的表現上,體現得尤為明顯。

法國品牌Moncler在2019年上半年的財報中提到,中國市場增速領跑全球,已成為該品牌的第一大市場;同年,亞洲地區也成為加拿大鵝增長最快的市場,人們排隊買加拿大鵝的新聞屢上熱搜。

相比之下,來不及跟上變化的鴨鴨,看似只剩下被遺忘的結局了。

於是在2020年,退無可退的鴨鴨做出了一個改變命運的決定。

從被嫌棄到被瘋搶,

鴨鴨靠什麼吊打國外大牌?

2020年,鴨鴨迎來第二次重組,從此判若兩人。

新團隊接手的第一年,鴨鴨的銷售總額就從8000萬暴漲到35億。

原本在網上毫無聲量的鴨鴨,開始自帶熱搜體質。

在長城舉辦的2021年冬季新品發布會;先後官宣佟麗婭、趙露思為代言人;以及走出國門,亮相米蘭時裝周,面向世界發布重磅新品,鴨鴨的出鏡率越來越高。

隨之改變的是,原本只有上一輩人愛穿的鴨鴨,開始搞定包括年輕人在內的全年齡段用戶。

至今,鴨鴨羽絨服銷量已經是全網第一、全球領先,實力硬剛國際大牌。

鴨鴨憑什麼能打破洋品牌濾鏡?

一方面,鴨鴨新團隊發揮出自己最核心的優勢,把線上運營做到極致。

比如在抖音平台,有媒體統計,自2021年8月起,鴨鴨就成為了霸榜抖音電商服裝品牌的top1。去年抖音電商品牌總榜中,蘋果位列第一,鴨鴨則緊跟其後。

如今,依靠線上重回巔峰的鴨鴨,也漸漸在線下渠道上發力。區別於過去簡單的拓寬門店數量,在新打造的旗艦店等店型中,鴨鴨統統融入了雲零售,通過店播、視頻號直播、社區團購等線上業務不斷擴大業績體量,實現線上覆蓋線下的全渠道運營。

鴨鴨線下門店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因素:鴨鴨在產品上的脫胎換骨。

1.堅持做「異類」,死磕羽絨服主業

按羽絨服行業的常規操作,夏季是躺平的季節,鴨鴨卻是個「異類」。

哪怕在最熱的時候,它也堅持賣羽絨服。不過,不是真在烈日下硬賣,而是找到合適的場景,比如把直播間搬到雪山之下。

除了堅持賣羽絨服,在長達三個季度的淡季里,他們更重要的任務是聚焦研發和設計,同時也在消化老款、測試新款。

為此,他們整合了上千個設計師資源,涵蓋了全球羽絨服行業里許多頭部的資深設計師。這次發布的「冰殼系列」,更是請來了國際知名品牌的男裝設計總監操刀。

這也是為什麼,鴨鴨的研發和設計實力開始爆發。

最後,疊加上老字號原有的技術底蘊,鴨鴨整體的產品實力得到了極速提升。

2022年,鴨鴨正式上架的SPU多達1000多個,主要分為基礎款、設計款、中高奢系列,覆蓋3-80歲年齡段客群。

差點被邊緣化的鴨鴨,再次歸位為國民品牌。

2.死磕高性價比,扯下國外大牌遮羞布

鴨鴨重生後,喊出了一個口號:「讓14億國人穿上高性價比的優質羽絨服」。

當然肯定有人會說,如今鴨鴨也不便宜,也有不少上千元的羽絨服。包括在米蘭時裝周發布的「冰殼系列」,同樣屬於鴨鴨的高端產品線。

但是,性價比的關鍵不在於價格,而在於性能。同價格下,實現更高性能。

仔細研究後會發現,這次的「冰殼系列」還是在走高性價比的路線。

在羽絨服的關鍵參數上,這一系列堪稱頂配。

比如蓬鬆度,羽絨的蓬鬆度越高,說明在同樣充絨量下,羽絨可以固定更大體積的空氣層來保溫和隔熱,保暖性越好。

鴨鴨「冰殼系列」的原料採用的是冰島雁鴨絨,蓬鬆度高達900+。反觀某國外大牌,有不少上萬的羽絨服,用的居然只是625蓬鬆度的鴨絨。羽絨是羽絨服最核心的成本,因此足見其溢價之高。

,時長00:30

不僅是蓬鬆度,如果對比羽絨服的另外兩個關鍵參數——充絨量和含絨量,你會看到一些國外大牌的高價產品依舊競爭力欠佳……

除了羽絨,羽絨服的性能還和面料有關。

因為羽絨普遍很嬌氣,怕風又怕水,風會破壞其內部的穩定,水會打濕羽絨,讓它坍縮成一團,總之都會破壞其保暖功能。

為了防水防風又透氣,很多國外大牌會用上一種頂級面料GORE-TEX,它既能保證外部的雨雪滲透不進去,又能讓內部產生的汗水及時蒸發。

而根據鴨鴨實驗室的測試,「冰殼系列」使用面料的各項主要指標均不亞於GORE-TEX。

此外,「冰殼系列」連羽絨都有防水性,進一步保障保暖功能。

因此,保暖、透氣、抗暴雨的「冰殼系列」,被鴨鴨歸到了一個高水平的品類:衝鋒衣羽絨服。

把產品作為立身之本,用產品說話,這是良心國貨攻破國外大牌多年布局的品牌防線的殺手鐧。

不過,想要徹底粉碎洋品牌濾鏡,顯然不是一日之功。

51歲老品牌,

竟用3年修煉成羽絨服界的ZARA

層出不窮的新品,以及頻頻出現的爆品背後,一定有不可替代、存在差異化優勢的內功在支撐。

對於鴨鴨,這個內功修煉主要落在了供應鏈上面。

僅用3年,鴨鴨就在供應鏈上做出了一個行業大創新。

它把快時尚行業的「快反模式」,融入到羽絨服行業里,打造出一條數字化快反供應鏈。快時尚品牌的龍頭ZARA,將快反效率做到了30到60天,而鴨鴨縮短到了10到15天,每天能上新上百款。

相比快時尚行業,羽絨服行業開發周期長,又是重資產模式,生產的還是只賣一季的羽絨服,做快反的難度不可同日而語。

也因此,數字化快反供應鏈成為了鴨鴨很難被複製的核心優勢。

為了進入快時尚模式,鴨鴨極其重視數字化管理,去年還構建了BMS系統,每個鏈路都實現了可追蹤、可調控、可視化,也讓他們從產品設計、生產到最後的銷售環節都能全流程把控。

鴨鴨BMS數據看板(以上數據僅為示例)

最終,鴨鴨從中受益匪淺。

第一,保持品控穩定。

鴨鴨採用的是羽絨集中採購的做法,從源頭把控原材料,把品控前置。

目前它已經把多家優質羽絨供應商納入其優選原料庫,品牌總部將輸出羽絨指定包裝及標籤管理規範,統一上下游羽絨品質標準及檢測規範。

這次鴨鴨「冰殼系列」能率先使用上了冰島雁鴨絨,也是源於今年6月,鴨鴨走進冰島國會,與冰島政府達成深度戰略合作,成為官方認證的中國最大雁鴨絨採購品牌。

第二,保障供貨速度,爆單也不怕。

加強線上運營能力後,鴨鴨出現了不少次爆單的情況。比如去年雙11,線上全渠道品牌GMV超10億元。

但如果產能跟不上,爆單未必是好事。

這就體現出了數字化快反供應鏈的重要性。鴨鴨相關負責人曾提到:「前端賣爆之後,後端工廠可以協調增加生產線,快速補足庫存,鴨鴨自己的工廠以及合作工廠大多支持7-15日快返生產。」

第三,降低原料、庫存等成本,這是堅持高性價比的底氣。

鴨鴨進行羽絨集中採購,除了品控,也有成本考量,儘量減少對於羽絨服成本的衝擊。

除此之外,服裝產業還有個成本大戶:庫存。

鴨鴨的庫存壓力則小了許多,因為其售罄率和庫存周轉率遠超同行。

據鴨鴨方面測算,鴨鴨整合全鏈條綜合毛利可節省15%左右,售罄率高達90%,庫存周轉率只有六七十天。與之相比,羽絨服行業平均售罄率約60%,庫存周轉率約150天。

第四則體現於用戶端,打造更極致的用戶體驗。

通過數字化快反供應鏈,一方面,鴨鴨能做到精準測款,預測潛在爆款,快速滿足主流人群的喜好;另一方面,也能實現小單快反、按需定產,滿足特定人群的產品需求。

有了更好的體驗和口碑,也就獲得了苦練內功外功的最大意義。

這也是良心老國貨復興的希望所在,因為它們從不缺認可。

從差點被顛覆到顛覆行業,從在國內節節敗退到走出國門、硬剛國際品牌,變成世界級名片,鴨鴨的脫胎換骨更加預示著:良心老字號的復興不是不可能。

它們或許只缺新時代的一個機會。

鴨鴨抓住了機會,下一次又會輪到誰呢?

@The End

本篇作者 | 觀海 | 內容運營 | 阿鯨

主編 | 張一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a8a7bfb7f966aa2002b16f56b5842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