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 張賀
為了不被氫能源「革了命」,柴油發動機起家的濰柴動力(000338.SZ)不得不擁抱相迎。
當前能源變革已成共識,不少行業企業都面臨「新」與「舊」的選擇。其中,電動汽車如火如荼,5年前還未上市的寧德時代,現如今已經被稱為「寧王」。氫能源車雖然熱度不及,卻也不容小覷,尤其是在重卡領域。
重卡行業領先者
濰柴動力可以稱作含著「金鑰匙」出生,2002年成立之時,發起方之一的濰坊柴油機廠就向其注入核心產品WD615/WD618系列柴油機。在2007年換股吸收合併湘火炬登陸A股後,濰柴動力已經打造了涵蓋濰柴發動機、法士特變速箱、漢德車橋和陝汽重卡的重卡產業鏈。
此後,濰柴動力加速國際化。2009年收購法國博杜安發動機,掌握了長期被外企壟斷的大缸徑發動機技術。此後又將德國凱傲、林德液壓、德馬泰克納入囊中,獲得優質的叉車、液壓和自動化物流等業務。
當前,濰柴動力構築了動力總成(發動機、變速箱、車橋、液壓)、整車整機、智能物流三大核心板塊。其中,在大功率發動機、重型變速器、重型車橋等市場長期保持領先地位,重型卡車在國內重卡行業也位居第一陣營。
技術突破是行業地位的基礎。
2020 年9 月 16 日,濰柴動力發布的全球首款效率達 50.23%的發動機,被全球行業協會認定為領域內首個突破,並且實現了商業化應用。今年1月8日,濰柴動力柴油機本體熱效率全球首次達到51.09%,再次刷新全球紀錄。
這種突破來源於持續不斷的研發投入。
萬聯證券研報顯示,濰柴動力研發投入逐年以百分之十以上穩步增長,遠高於同類競爭對手。
濰柴動力在全球五個國家設立了研發機構,擁有內燃機可靠性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商用汽車動力系統總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等國家級研發平台,並且設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站」等研究基地,建有國家智能製造示範基地。
氫燃料電池大步快跑
但柴油機畢竟是柴油機。在新能源浪潮下,如果濰柴動力固步自封,僅將研發資源用於傳統動力,那麼濰柴當前的地位只會是「末日黃花」。
濰柴動力早已制定了於2030年新能源業務引領全球行業的目標。其新能源業務已涵蓋純電動、混動和燃料電池三大技術路線,其中燃料電池的布局最亮眼。
氫燃料電池是將氫氣和氧氣的化學能直接轉換成電能的發電裝置,轉化過程無污染、無噪聲、高效率,是交通運輸行業實現低碳排放的重要路線之一。與電動汽車不同,由於燃料電池汽車具有長續航、快速加註、高功率密度等特點,所以更適合長途、重載等領域,是重卡新能源化的重要方向。
產業鏈方面,億華通招股書介紹,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較長,上游主要為膜電極、雙極板、各類管閥件與傳感器、車載高壓儲氫瓶等發動機零部件生產製造行業,產業鏈中游主要為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及電堆集成行業,產業鏈下游主要為燃料電池整車製造行業。
其中,電堆被稱之為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的心臟,是燃料電池發動機的動力來源。
來源:億華通招股書
濰柴動力對氫燃料電池的布局覆蓋方方面面,從2016年入股新三板公司弗爾賽開始,一發不可收拾。
- 2017年11月,濰柴動力與博世戰略合作,共同合作開發生產氫燃料電池及相關部件;
- 2018年8月,與全球氫燃料電池領軍企業加拿大巴拉德動力系統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同年11月認購巴拉德19.9%股份完成交割,投資1.64億美元正式成為巴拉德第一大股東;
- 2018年12月,投資約2800萬英鎊行使對英國錫里斯動力控股有限公司的認股權證並完成交割,持股比例由10%增加至20%,雙方合作聚焦於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技術(SOFC)在中國市場的商業化;
- 2019年12月,完成對德國ARADEX的收購,掌握新能源商用車用電機控制器、電機、燃料電池DC/DC變換器等產品的設計開發和系統集成能力;
- 2021年3月,濰柴動力牽頭承建的國家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落地山東;
濰柴動力在今年初的調研中透露,其氫燃料電池產品覆蓋 50-160kW,最高效率可達 62%,電堆體積功率密度可達 4kW/L,可實現-30℃無輔熱低溫啟動,系統成本大幅降低。同時,濰柴還布局了燃料電池堆、空壓機、電機、電控等關鍵核心技術,自製化程度逐步提高。
在推廣方面,濰柴動力氫燃料電池產品已批量投放市場,主要應用於卡車、客車、發電及叉車等市場。
依託「氫進萬家」科技示範工程,全國首座高速公路加氫站在淄博建成投用,搭載濰柴氫燃料電池的 49 噸重卡正在試運行。搭載其氫燃料電池的全國首款自主研發黃河 X7 雪蠟車也順利交付,助力冬奧。
挑戰無處不在
不過,氫能的利用仍處於發展初期,部分環節仍存在技術難題,使得產業推廣受限。
比如,就氫能產業來說,儲氫是制約行業發展的關鍵環節,對材料、零部件的要求極高。這也是此前京城股份一個月漲約3倍的主要原因。
除了產業鏈部分環節的限制,燃料電池產業本身就面臨激烈的競爭。
在核心的燃料電池發動機領域,除了濰柴動力,前文提到的億華通同樣實力不凡。根據此前「併購優塾」報告,2022年冬奧會張家口賽區的核心區冬奧保障車輛全部採用氫燃料電池客車,投入數量超過2000輛,核心整車供應商為豐田和北汽福田,其燃料電池系統由億華通和豐田合作研發。
此外,雄韜股份、大洋電機也都涉足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在車用氫能產業鏈方面,還有美錦能源、濱化股份等龍頭企業。
1月10日,國家第二批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城市群評審工作已完成,由鄭州市牽頭的河南城市群以及由河北張家口牽頭的河北城市群獲批。此前,北京市大興區、上海市和廣東省佛山市牽頭的京滬粵三個城市群成功入選首批氫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
國家對燃料電池產業的支持有條不紊,未來空間十分可觀。但行業格局未定,鹿死誰手還未可知。濰柴動力面臨的挑戰並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