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諸侯之女承恩露,玉帛金絲繡華服。嬌若九重天仙子,實為殷商亡國狐。炮烙熔骨鍛赤練,蠆盆噬魂化流毒。引得鳳鳴徹岐山,摘星鹿台盡歸土。」這首詩非常直白,誰都看得出來它在講妖女妲己是殷商「亡國狐」,要不是妲己「相助」,恐怕武王伐紂還不能成功。
這是小說家的觀點,也是千年來後人對妲己的第一印象。如果說到歷史上的暴君,紂王必定榜上有名,如果說到亡國妖姬,妲己必定與亡了夏朝的妺喜、亡了西周的褒姒並列。作為一個被後人鄙視千年的妖女,妲己是否真的有那麼壞呢?還是有人希望她壞?
在演義和民間傳說中,妲己曾經做過無數壞事,她極力慫恿紂王享樂,紂王聽她的話建造了雕樑畫棟、富麗堂皇的鹿台,帶著她在台上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妲己酷愛以刑罰殺人,她為紂王獻計,用蠆盆之刑對付不聽話的大臣宮女們;妲己還曾經挑唆紂王剖比干之心等等。
從以上描述來看,妲己確實像一個十足的妖女,但這些事有幾分真呢?據《左傳》記載,妲己原本是有蘇國的女子,公元前1047年,紂王(帝辛)攻打有蘇國,有蘇國抵擋不住,只能舉手投降,隨後將妲己連同牛羊等一起獻出,也就是說,妲己只是帝辛的一項「戰利品」。
至於紂王寵愛妲己這件事,起先的史書只是一筆帶過,沒當成重點講述,而西漢時期劉向編撰的《列女傳》里,妲己獲得的寵愛已經到了「指笑炮炙,諫士刳囚」的地步;唐朝時,大詩人們傳開了「妲己滅紂,褒女惑周」、「褒妲之色善蠱惑,能喪人家覆人國」的流行觀念。
這些都是後世人加上去的。劉向處在什麼時代?他親眼看著漢成帝寵愛趙飛燕、趙合德兩姐妹,有心勸諫,於是有了歌頌女子美德的《列女傳》,妲己被歸類於《孽嬖傳》的部分,劉向顯然是借妲己等「妖姬」暗指飛燕合德誤君,告誡漢成帝不要迷戀美色,以免亡國之災。
於是,妲己身上多了許多反面故事,並且經過後世小說演繹,越來越「豐富多彩」,已經嚴重背離了原來的模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要知道,自從儒道在古代大興以後,周文王、周武王、姜尚等就成了儒家眼中的「聖人」,他們要消滅的自然是邪惡的、壞的存在。
既然紂王無道,那麼與他匹配的妲己又怎麼可能是好人?而在歷代儒生看來,女人亡國都屬於歷史規律,畢竟「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妲己這樣的紅顏禍水可以完美歸類到「妖孽」一類,有她慫恿紂王做壞事,紂王失盡天下人心敗亡,就順理成章了。
這讓人不由得想到另一個亡國妖姬——褒姒。《史記》中的褒姒讓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廢黜申後,結果申國聯合犬戎等突襲進攻鎬京,諸侯都不來救周幽王,西周滅亡;可現代出土的戰國竹簡卻記載,是周幽王主動進攻王后的故國申國,結果落敗被殺,與褒姒毫無關聯。
妲己,褒姒,背了多年的「禍水」之名。現在看來,她們也是苦命女人,明明沒做過那麼多惡事,偏偏得了千古惡名。殷商走向末路,本來是幾代商王與周國結仇的後果,偏偏紂王無道都成了妲己迷惑,反倒是詩人羅隱對此看得清楚:「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