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的「QQ農場」,讓8090後過了一把假童年

2022-04-14   隔夜說動漫

原標題:微信里的「QQ農場」,讓8090後過了一把假童年

01.爺青回

對於炎黃子孫而言,種菜似乎是被刻入DNA里的技能,在這一方面,只有你想不到,但沒有國人做不到。

中華文明誕生至今數千年以來,一直都與農耕文明脫不開關係,因為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唯有實現自給自足才有生存下去的可能;

而到了現代,人們依舊把握著命脈一樣的農業經濟,除了解決內供和出口的問題,國人還在不斷突破自然的極限,把自己的菜種到灘涂、沙漠、南極、外太空,乃至電子世界;

4月12日,微信推出了「微信農場」功能,用戶可以在「我的狀態」中隨意選擇一個狀態,在表情包頁面中搜索「農場,即可把微信狀態變為農場模式,實現在朋友圈裡種菜養殖的願望。(細數下來,微信農場的開通需要6步)

有人帶著自己的「村霸」大白鵝,來到長安街悠閒散步;

有人腦洞大開,讓自己的魚在雲海里暢遊,打造一副夢幻逍遙圖;

更是有人帶上自己的狗狗,來蹦迪現場狂歡一波;

或者在自家的竹林里養起熊貓,在另一層面上實現「一人一墩」的願望;

也許有些人喜歡特立獨行,選擇與蟑螂為伴,一起在床上纏纏綿綿...

雖說有人玩得不亦樂乎,但仔細觀察便會發現,這一「微信農場」功能,其實是屬於「沒事找事干」了。

與其說「微信農場」是讓用戶體驗電子種菜,不如說只是在朋友圈當中增加了一個貼圖功能,不僅貼圖質量欠缺,而且解鎖步驟繁瑣,連基本都喂養、鏟屎、收穫都沒有,毫無可玩性而言。

也有人選擇一針見血,直懟某位「天才開發人」,希望他下次能開發出一些既實用,又符合微信產品定位的功能來,而非像現在這樣「Q化」。

相比之下,某寶的種樹功能則更勝一籌,該功能不僅能具備一定的可玩性和互動性,相應的成果也能轉化為公益奉獻,讓用戶在玩樂的過程中完成一個小善舉,何樂而不為呢?

再者,電子農場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同樣是企鵝的產品,QQ早在2009年5月便推出了「QQ農場」功能。

遊戲以農場為背景,玩家扮演一個農場的經營者,完成從購買種子到耕種、澆水、施肥、除草、收穫果實再到出售給市場的整個務農過程。真實而通俗易懂的流程讓不少玩家體驗了農民的艱辛,也收穫了豐收的喜悅,在買賣、贈送的功能中,甚至能與他人互動,真正意義上延續了QQ的社交功能。

在如此優秀的先例之下,不少體驗過微信農場的用戶都稱自己過了把「假童年」,本想從這一新功能中收穫QQ農場時代的快樂,沒想到最後只是玩了個寂寞。

真要說這一功能為年輕人帶來了什麼的話,那也許就是勾起了ta們對QQ農場的集體回憶了吧。

02.曾經的農場

要談論QQ農場,就不得不先把時間拉回2005年。這一年,QQ空間誕生,每一位QQ用戶有了自己獨立的社交空間,人們可以在這裡暢所欲言,分享自己一天的經歷、心情、對未來的展望,而好友也能造訪至此,與你進行互動交流。

早期,QQ空間正如其名,其中一種展現形式就是「立體空間」,用戶只需要將其切換成「迷你屋」的功能,空間的頁面就會轉變成一個房間用戶的虛擬形象(即QQ秀)可以隨意進出,並花費遊戲中的貨幣購置各種家具。

用一句話來概括的話,當時的QQ空間更像是一個社交養成遊戲,其主要功能還在於「遊戲」,其次才是「社交」。

而隨著空間的發展,其社交功能逐漸超過了遊戲功能,如今,空間中最強大的功能仍是「論壇」,供用戶與親朋好友交流;而空間中的「遊戲」功能則被獨立出來,細分成各種類型的小遊戲,其中之一便是QQ農場。

2009年,剛入職便攀上企鵝高位的湯道生和鄭志昊正商討著開發一款類似於「開心農場」的小遊戲。這是一款由Five Minutes開發的以種植為主的社交網頁遊戲,用戶可以扮演一個農場的農場主,在自己農場裡開墾土地、種植各種蔬菜和水果。

該款遊戲發行於2008年11月,這一玩法簡單的小遊戲在當時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數據顯示,在2019-2010年期間,開心農場的註冊總人數為7000萬人,同時在線活躍人數為2300萬人。

這一數據對於遊戲產業剛剛興起的中國來說,可謂是一個天文數字。這就足以證明,市場非常渴望這類休閒遊戲的誕生,因此對於正陷入瓶頸期的企鵝來說,開發這樣的遊戲是迫在眉睫。

當年,受內外因素的影響,整個QQ平台的增值服務都沒有增加,也尋找不到功能的突破口,這對於一個網際網路公司而言,是性命攸關的事。為此,企鵝不得不尋找一些遊戲項目,為整個QQ注入一些新鮮的血液,最終,他們找到的便是後續的一系列空間遊戲。

然而,雖說是開發,但此時的企鵝實在是難以抽出精力從零開始製作遊戲,為此他們只好選擇以商人的身份與Five Minutes繼續洽談,將「開心農場」引進空間,最終引爆80、90後市場。

最初,遊戲會提供一塊空地,以及玉米、蘿蔔、小麥等基礎種子。玩家只需要開墾土地,將種子埋在土裡,作物便會根據系統設置好的時間生長。

當然,在這期間,作物也會隨機生產蟲蛀、乾旱、雜草叢生等亞健康的狀態,若不及時使用相應的道具進行處理,則會影響到作物的收成。

雖為操作簡單的小遊戲,但QQ農場卻在畫面展示上做到了精製呈現,像是作物如果呈現出上述的這些狀態,作物和泥土的畫面也會有相應的變化,讓玩家一目了然。

而在作物成熟之後,遊戲畫面更是會展現出一副五彩斑斕的豐收圖,至此玩家只需輕點收穫,便能體會到豐收的喜悅;隨後再將其送至倉庫進行售賣,就能獲得相應的經驗和金幣了。

但要說QQ農場最有趣的地方,那必定是「偷菜」了。

通過好友欄中的傳送鍵,玩家可以客串至朋友的農場,如果恰逢豐收時期,你可以點擊收穫鍵摘幾株成熟的作物再走。

由於玩法簡單,QQ農場深受不少大齡網友都喜愛,時至今日,仍有不少老玩家能夠回憶起當初偷菜的經歷,或是繼續「經營」著自己的農場。

這一系列操作,能為玩家提供相應的經驗,當農場的等級提高後,玩家也能購買更為高級的種子、開墾更多土地。既然作為「電子耕種」,背後又是企鵝這樣的國產遊戲龍頭老大,在遊戲的運營方面自然沒有馬虎。

QQ農場能提供的種子就不限於現實存在的物種,每逢特殊節假日,或是有商家合作,官方都會推出一些限定且奇異的種子。

例如在聖誕節期間,官方直接推出「聖誕樹」種子,而非普通的杉樹,待該種子成熟後,便是纏上彩帶、彩燈的模樣;

在2010年時,企鵝也與娃哈哈達成合作,推出過「娃哈哈營養果粒」種子。

在QQ農場,玩家既能獨享收穫的快樂,也能以進入好友的農場,或是幫其照顧農作物,或是偷享其成,在這一「耕作」和互動的過程中,玩家既收穫了「作物」,也收穫了精神上的享受。

可以說,在網絡世界尚無今天這般豐富的當時,QQ空間及其衍生的遊戲確實像精神家園一般,讓那些還在社會打拚的年輕人,擁有了人生中第一輛「豪車」、第一塊「耕地」、一個能夠招待親朋好友的「空間」。

最重要的是在這些虛構的世界裡,人們可以暫且躲過現實中的各種壓力,逃離鋼筋水泥的束縛,以另一種形式實現「歸園田居」的寧靜生活。

然而,無論QQ農場給我們留下來如何寶貴的回憶、輝煌,一切都隨著Flash退出歷史舞台而不得不消失在人們對視野中...

本是如此,在Flash正式停止運行之前Adobe唯對中國大陸開了後門,宣布與中國的代理公司繼續合作,支持在中國大陸地區對Flash Player的獨家發行與維護。至此,人們方才能夠繼續與QQ農場這些依賴於Flash的遊戲繼續相見。

只是,Flash還是那個Flash,農場還是那個農場,玩家還是當年的玩家,但當年與你互動、偷你菜的人早已失去的蹤影。在繽紛多彩的網際網路世界中,當初的「農民」們早已奔向了五湖四海,只有極少數的遺老選擇留守在這一寸耕地中,像真正的農民一樣日復一日地播種、澆水、施肥、除草、收穫。

在很多人看來,這一過程雖枯燥,但比砸重金氪金仍不充滿確定性的抽卡遊戲要實在得多、比那些害得自己血壓忽高忽低的競技遊戲更平和。

至少你付出了,就必定有收穫,只是不會再有人偷菜這點,多多少少還是讓人感到有些寂寞。

03.結語

如今的QQ農場,更像是記憶的載體,承載著80、90曾經的回憶。

當這批人再看到那些熟悉又陌生的方格時,體內的種菜DNA覺醒了、那份對作物成熟的期盼覺醒了、半夜跑到其他農場偷菜的心情覺醒了。

因此當「微信農場」上線時,每個人都期盼這它能和QQ農場一樣帶給我們同樣的感受,然而這樣的要求對於「小而精」的微信來說(其實也不小),實在是有些強人所難了。

而在生活節奏不斷加速的當下,又有多少人真的能靜下心來,去循環耕種的過程呢?

很多事,就像流逝的時間,一旦過去就無法回頭,那陪伴了我整個童年的QQ農場,那份曾經的快樂,如今也不會再回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