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說」赤峰70年

2019-09-11     活力內蒙古

9月10日,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赤峰市專場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70年來,赤峰市堅持主動對接和融入國家、自治區發展戰略,奮力推動經濟建設取得新突破,實現了從一窮二白到繁榮興盛的歷史性轉變。

經濟總量大幅擴張

產業體系不斷完善

地區生產總值

赤峰市地區生產總值由1952年的2.2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1549.8億元、增長703倍,財政總收入從1982年的9190萬元增加到195.3億元。

綜合經濟實力穩居全區第四位,蒙東地區排頭兵位置日益鞏固,新一輪跨越崛起的勢頭正在形成。

產業結構

經過70年的發展,三次產業結構比由1949年的83.2:5:11.8調整為2018年的19.7:30.8:49.5,經濟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不斷增強。

全市糧食產能穩定在百億斤以上,年蔬菜產量800萬噸,家畜存欄由134萬頭只增長到1411萬頭只,是國家重要的「綠色農畜產品供應基地」。

工業經濟發展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飛躍,千億級有色冶金產業升級提效,百億級醫藥產業發展迅猛,國家清潔能源輸出基地加快建設,新型化工、電子信息、智能製造等新興產業方興未艾,規劃面積129平方公里的赤峰高新區已成為集約發展的工業走廊,正在挺起赤峰工業脊樑。

服務業成為全市經濟的主力軍,傳統商貿、現代物流、現代金融和旅遊業互促發展。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2018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11億元,物流業實現銷售收入550億元,存貸款餘額達到2310.4億元和1868.5億元,接待旅遊人數1853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06億元。

堅持「生態立市」戰略不動搖

森林覆蓋率

赤峰的人造林面積達到2248萬畝,占全市森林面積的50%,70年間,全市森林覆蓋率由5.2%提高到35.7%,天然草原植被蓋度達到58.8%,沙化面積由4010萬畝減少到2830萬畝。

成績

先後被授予:

「全國林業生態建設先進市」

「全國防沙治沙十大標兵單位」

「國土綠化突出貢獻單位」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敖漢旗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全球500佳」環境獎。

農村牧區面貌

發生化繭成蝶的美麗嬗變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70年間,赤峰持續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提升中心城區綜合承載能力,新城區、橋北新區、松北新城等一大批城區組團拔地而起,集中連片棚戶區基本消除。

城區綠地

中心城區綠地率達到33.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9.2平方米,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擴展到106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126.8萬人,已成為自治區第三個人口超百萬的城市,先後被評為「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連續24年捍衛了「國家衛生城」榮譽稱號。

農牧區基礎設施建設

9個旗縣政府所在地建成區面積拓展到146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由6%提高到50.4%,6個城關鎮獲得「自治區園林縣城」稱號。累計改造危土房23.7萬戶,在全區率先實現了農村牧區電視信號和網絡寬頻全覆蓋。

基礎設施日臻完善

高鐵將於2020年全線貫通

公路

公路由建國初期的727公里增加到2.7萬公里、增長36.2倍,境內所有旗縣都有高等級公路,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總里程1549公里,2萬多個自然村全部實現油路通達;鐵路里程由建國初期的114公里增加到1101公里、增長8.7倍,6條鐵路將12個旗縣區緊緊串聯在一起。

高鐵

赤峰高鐵將於2020年全線貫通,屆時赤峰將融入北京、瀋陽兩小時經濟圈

民航

玉龍機場開通國內航線14條,旅客年吞吐量近200萬人次。

水利

一大批水利工程相繼建成,工農、城鄉供水能力大大增強。

電網建設

全面推進和升級改造城鄉電網建設,新增66千伏及以上變電站45座、輸電線路1460公里,形成了連接南北、輻射內外的輸變電網絡。

脫貧攻堅取得了

史無前例的突破性成就

科技創新

赤峰不斷推進科技創新平台和載體建設,累計打造自治區級科技創新載體和平台240個,取得自治區級以上科技成果近500項,獲國家獎勵16項,赤峰高新區即將晉升為國家高新區,連續8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

教育

統籌推進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職業教育、民族教育全面發展,興辦學校1551所,高等教育從無到有,基礎教育位居全區前列。

醫療衛生

不斷健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醫療衛生資源大幅增長,衛生機構由12個發展到4764個,全市7所綜合醫院和3所蒙醫中醫醫院晉升為三級醫院。

文體事業

文體事業繁榮發展,新建各類文體場館1.3萬處、46.3萬平方米,蘇木鄉鎮文化站、嘎查村文化室實現了全覆蓋。

脫貧攻堅

聚焦貧困地區集中攻堅,累計投入資金700億元以上,減貧90萬人;特別是黨中央啟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以來,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由46.8萬銳減至5.3萬,貧困發生率降至1.48%,6個貧困旗縣區整體出列,赤峰市獲批全國西部地區首個「扶貧改革試驗區」。

社會保障

城鄉最低生活保障體系、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體系全面建立,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7%,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控制在4.5%以內。

收入

2018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1931元和11373元,分別是建國初期的279倍和210倍。

民族團結

民族團結事業紮實推進,少數民族歷史文化得到保護傳承,蒙古語言文字推廣工作位居全區前列。

社會治安滿意度

保持在97.5%以上

法治

全面推進依法治市,深化法治宣傳教育,提升公共法律服務。

榮獲「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先進市」榮譽稱號,

連續四次被評為「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地區」,

連續兩次被評為「百姓幸福感最強城市」。

近年來,赤峰群眾對社會治安滿意度始終保持在97.5%以上,為構築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做出了重要貢獻。

來源:內蒙古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Z6NIG0BJleJMoPMxIB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