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做事情沒啥積極性,東搖搖,西晃晃,就是不想干。明明是孩子的事情,父母跟著瞎積極,次數多了,就要忍不住埋怨。
其實作為父母,有時咱們自己都不知道:是你在提高孩子做事積極性的時候手段欠佳。
孩子從出生開始,大人就陪在身邊,你說過的話,做過的事,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正在構建的世界觀。
如果我們希望孩子的人生能充滿光明,幸福積極,那就要時刻給孩子傳遞正能量。
就拿上幼兒園這事來舉例,我發現很多媽媽和孩子之間有這樣的對話:
我不想上幼兒園。
你不想上幼兒園?
我還不想去上班呢!不是也得上麼。
趕緊的,快點起來,要不該遲到了。
可是,你這樣的說法並不能讓孩子嗖地一下從床上跳起來,反而讓他們更加磨磨蹭蹭在地在床上滾來滾去。
為什麼呢?
因為你的話不是在給孩子打氣,而是在給孩子泄氣。
你給孩子傳遞的信息是,上班也好,上幼兒園也好,都是活受罪,得忍受。那孩子哪來積極性呢?
隨著孩子年紀增加,他們需要自己處理和解決的事情越來越多。他們要學會自己穿衣,自己吃飯,去到全新的陌生的幼兒園,跟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做更多有意思的事情。
這種情況,積極性是不可少的。只有讓積極性轉化成更大動力,孩子做事時才能更加帶感。
那怎樣提高孩子做事時的士氣,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呢?
1
不要和別人比,而是要和孩子自己的過去比
別人家的孩子學習好。
別人家的孩子特聰明。
別人家的孩子很乖巧。
別人家的孩子最懂事。
我家的孩子呢?
唉。
很多父母喜歡拿自己孩子跟別人孩子做比較,初衷是好的,想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讓孩子向好的表現看齊,不斷進步,披荊斬棘。
但是,每個孩子都是限量版,普天之下,獨一無二。每個人的性格和擅長的都不一樣,根本沒有可比性。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這樣比下去,無窮盡也。
想比較,不是不可以,但是要做橫向比較。也就是說,把孩子的現在和過去進行比較。
過去不會自己穿衣服。
現在自己穿的嗷嗷好。
過去不會自己疊被子。
現在自己疊得特別棒。
通過比較發現孩子的努力和進步,及時鼓勵,這樣孩子的動力和積極性才會大幅提高。
2
不僅讚美成果,更要讚美努力
大部分父母重結果,輕過程。
地擦得乾淨,贊。
地沒擦乾淨還把水桶弄灑了……差評。
……
其實,重視結果無可厚非,但是,把結果當作孩子進步的唯一標準,就屬於偏見。
不要只在孩子取得好成績的時候,才賞一張好臉兒,二斤溫柔。與結果相比,努力的過程才是更加重要的。
這次畫畫比賽雖然你沒拿到第一,但是我們都知道你最近一直認真練習,我們來看看哪裡不足,然後媽媽陪你一起練。
你不去讚美孩子的努力,又怎麼換來孩子的積極?
3
坦誠接受別人對孩子的讚美
兩個帶著孩子外出的大人在街上遇到了:
呀,你家孩子跳舞特別好,
上次我和我家孩子看到了。
真厲害。
哪裡呀。
我家這就是個熊孩子,
整天搗蛋闖禍。
還是你家孩子更好,
手工做得多棒。
上次我看到老師展示他的作品了呢。
不是啊,
我家這個也討厭著呢。
看吧,中國人就是習慣謙虛。明明聽到別人誇獎自己的孩子心裡一團喜氣美滋滋。但是,表面上就是要奉還10倍的客氣,完全不顧及自己身邊的兩個孩子此時作何感想。
禮數也好,客套也罷,小傢伙哪懂那麼多?他們只是感覺到,原來在媽媽眼裡,我們不管做的多好都是個熊孩子啊!極端受挫。
所以啦,客氣什麼的還是免了吧。對於別人的表揚,大方地道謝後坦承接受就好:謝謝,他最近是比較努力。
不用謙虛,也不用過度自誇,讓孩子在一次大人的談話中能夠get到雙重肯定,為孩子的自信添磚加瓦,不是一件好事嗎?
如果別人是在孩子不在場的情況下提出表揚的,那一定要把別人的誇獎作為一種鼓勵,間接地告訴孩子。這樣孩子就會覺得別人一直在關注著自己,鼓勵一下變動力。
4
對生活中的小事進行讚美
生活玩的不是心跳,哪有那麼多大風大浪,更多的是平淡日常。
日常小事看起來微不足道,但是,也需要父母的關注。
你吃飯吃得真好,沒有灑到桌子上。
你昨天跟小朋友分享玩具了,好棒啊。
睜開眼睛,多去觀察生活中的小細節,充分關注孩子擅長的方面,多多對孩子表示認可,才是孩子提升的關鍵。
5
孩子感興趣的事情,父母要肯定
一個媽媽曾經諮詢過我一個問題,自家孩子超級喜歡天氣,特別痴迷。但這種東西不能吃不能喝又不考試,學來幹嘛?簡直莫名其妙。媽媽問我用什麼方法才能淡化孩子對天氣的熱情。
我說,不用淡化,而應該鼓勵和肯定。
的確,很多孩子感興趣的事情,父母卻覺得很是無用。但是這些興趣點,恰恰是能夠讓孩子專心和執著的入口之一。
趁勢多去問問孩子:
你喜歡天氣?
你都知道哪個城市的天氣情況?
都有哪些天氣?
不同的天氣用什麼符號表示?
看起來很好玩。
也教教我好不好?
孩子就會因為你表現出的興致勃勃,更加執著地去獲取知識。這種勁頭兒,也是孩子在學習其他東西時會利用到的。
反之:
什麼破玩意。
簡直浪費時間。
就不能幹點正事嗎?
雖然在大人的阻止下,孩子終於不再看天氣了,但是,一起灰飛煙滅的,還有孩子對其他事情的積極和執著。
6
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努力會有哪些收穫
如果想讓孩子達成目標,首先要讓孩子了解,達成目標之後會有多少收穫。
如果我讀了這本書,就能給別人講故事了。
如果我能自己穿衣服,就再也不用媽媽幫忙了。
如果我能把房間收拾乾淨,媽媽就能帶我出去玩了。
一旦孩子明確了結果的美好,不用你指著鼻子趕鴨子上架,他們也會自覺地動起來。
這個時候父母要做的就是:
對孩子表示信任,
相信孩子能做好。
即使孩子做的結果差強人意。但是,無論好壞,比起不行動,真正做起來至少能讓人有所成長。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提高孩子做事積極性的6個策略,分別是:
1.不要拿孩子和別人比,要和孩子自己的過去比。
2.不僅讚美成果,更要讚美努力。
3.坦誠接受別人對孩子的讚美。
4.多去關注生活中的小事進行讚美。
5.不管孩子對什麼事情充滿興趣,都要肯定他的執著。
6.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努力會有哪些收穫。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生活積極,學習積極,做事積極,處處積極。但是積極性不是孩子天生的,而是靠後天培養出來的。
只有運用靠譜的方法,讓孩子去尋找自己能從中學到什麼,吸取什麼,他們才能不斷成長,實現飛躍。